節能減碳 歐盟2012年後不用白熾燈泡

〔中央社〕
為節省能源及減少二氧化碳廢氣排放量,歐洲聯盟會員國已同意,2012年後不再使用耗電量高的白熾燈泡。

歐盟27個會員國的專家,在歐盟生態設計管理委員會(Ecodesign Regulatory Committee)今天召開會議,支持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提出的建議,自明年起逐漸在歐盟境內淘汰白熾燈泡,並在2012年底前,完全淘汰這種燈泡。

據歐盟執委會估計,歐盟國家不再使用老式的白熾燈泡,節省的電力,約相當羅馬尼亞全國電力的消耗量。

淘汰白熾燈泡後,歐盟執委會表示,歐盟消費者仍可選擇使用省電的鹵素燈與螢光燈。與白熾燈泡比較,螢光燈最多可節省高達75% 的電力;鹵素燈節省的電力則在25%與50%之間。

歐盟執委會提出的建議,仍需經過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審核後,才能實施。

鼓勵產品標排碳量 環署推碳標章

引導民眾購買低碳產品
自由時報 2008-11-30

〔記者劉力仁/台北報導〕政府推節能減碳有新點子,將仿效國外新作法,制訂「碳標章」或「碳足跡標示」,在產品包裝上面標示該產品生命週期產生的CO2排放量,供消費者選購時參考,並鼓勵採購CO2排放量低的產品,達節能減碳目的。

未來去超商買薯條,甲廠牌包裝上面標示「會排出七十五克CO2」,乙廠牌上面標示「會排出七十克CO2」,消費者除了比價格、比口味,也可以選擇二氧化碳低排放量的產品,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環保署規劃「碳足跡標示」及「碳標章」計畫剛出爐,目前規劃二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由廠商自願參與,估計實施一至二年後,進入證明標章管理階段,政府將成立審議委員會審議,業者成立認證機構,民眾購買碳標章產品則給予鼓勵。全案送至行政院永續會跨部會法令整合、討論。

環保署永續發展室顧問曹賜卿表示,每一種產品都可以標示CO2排放量,一項產品從原料、栽培、製造、運送、銷售到回收過程,整個生命週期中排放的CO2量都列入計算,而且明確標示出來。

環署說,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國際還未統一「排碳量」計算方式,預估明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會有標準計算公式出來,屆時台灣推動的腳步就可加快。

環保聯盟學術委員陳椒華表示,制度面是對的,但計算的公式要清楚透明有公信力,給消費者明確的減碳數字,才有參考價值。

消基會秘書長吳家誠表示,消基會雖支持這個構想,但台灣廠商生產產品時,節能減碳一直停留在呼口號的階段,生命週期評估(LCA)一直沒有做好,未來要計算生產過程中排碳量,企業界很難配合,這部分若沒有克服,他認為很不樂觀。

綠黨秘書長潘翰聲說,這是不錯的作法,將比目前任何一種環保標章更有影響力,但計算的方式要正確。

林憲德:省電燈泡並不省電

中時電子報 2008-11-03
【林憲德《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台灣建築中心綠建築委員會召集人》】

您知道嗎,省電燈泡並不省電,而我政府為了節能減碳,卻高喊要「改用省電燈泡」,簡直是荒唐無稽。事實上,省電燈泡只比愛迪生發明的鎢絲燈泡省一點電而已,比現在台灣大量普及的PL燈、日光燈或T5燈管都耗電,要百姓「改用省電燈泡」,簡直是退化落伍、浪費能源而已。
「改用省電燈泡」是美國人的口號,因為他們大部分家庭到現在還使用鎢絲燈泡,因此勸他們「改用省電燈泡」是功德一件。然而,台灣人是很節儉的,他們老早改用比省電燈泡還省電的日光燈了,叫他們「改用省電燈泡」,是嚴重的錯誤。

根據本人調查,台灣家庭平均每戶分別使用十三.四根日光燈管與四.六個PL燈,另外也使用了四.八個省電燈泡與四.二個鎢絲燈泡。亦即,目前的家庭已經有近七成的燈具都已採用比省電燈泡更省電的日光燈與PL燈,叫他們「改用省電燈泡」豈非倒行逆施?

省電燈泡是屬於「螢光燈系」的一種,與日光燈管一樣,以氣體放電產生的紫外線照射管壁的螢光粉而發光。它和傳統的鎢絲燈泡相比,省電三至五倍,壽命提高五至六倍,所以才冠上「省電」兩個字,但它與一般日光燈相比,則是更短命、更耗電的。

以螢光燈系效率言,通常越短、越彎曲、越變形、越外加玻璃罩的光源,其效率就越差,偏偏市面上所謂省電燈泡就是這些扭曲變形的小燈,盡是一些低效率的日光燈。在相同亮度下,省電燈泡比日光燈幾乎浪費了三成電力。你說,政府能叫人「改用省電燈泡」嗎?

當然,目前最通用的日光燈,也並非高效率的好光源,因為它每秒頻閃六十次、演色性差,會妨礙視力,造成偏頭痛的症狀。現在最應該推廣的是一種更省電、高品質、更環保的T5燈管照明技術。所謂T5燈管,也是一種「螢光燈系」燈,其口徑有如香菸,其發光效率大約是日光燈管的一.七倍,遠比省電燈泡與LED燈省電;其使用壽命為傳統燈管的四、五倍;其使用的汞是一種合金,當燈管破裂時即呈固態,較不會汙染環境。

目前最浪費的照明,在於百貨與商業建築大量使用的鹵素燈(最耗電的一種白熾燈),因為它無頻閃、小巧玲瓏、演色性良好、聚光性好,為大部分設計師所獨鐘。然而,在今天綠色照明的時代裡,T5燈管已變成商業設計的重要元素,因為T5燈管已具備鹵素燈所有優點。亦即,即使是最耗電的商業建築,也要叫他們「改用 T5照明」,而不是「改用省電燈泡」。
在一片節能減碳聲中,「改用省電燈泡」是一個最荒謬、最以訛傳訛的口號,但我們的媒體雜誌、政府宣傳,甚至學校教材,都陷入了「省電」兩個字的陷阱,把僅次於白熾燈、最不省電的省電燈泡當成明日的救星。我甚至認為應該停止使用「省電燈泡」的用語,把那螺旋狀、圓球型的省電燈泡改稱為「耗電日光球」才對,以免魚目混珠、妨礙節能政策。

筆者在此呼籲政府停止「改用省電燈泡」的錯誤口號,也不要迷信LED燈節能效益,因T5燈管都遠比它們又節能又環保。T5燈具目前在歐洲使用的比率已達六十%,價格也日益便宜,台灣應加緊腳步,邁入T5燈管時代才對。

閱報祕書》省電燈泡發光原理

【聯合報╱修瑞瑩】 2008.11.10

省電燈泡的發光原理與日光燈相同,都是螢光燈系燈具,以氣體放電產生紫外線照射管壁的螢光粉而發光,有別於傳統鎢絲燈泡以電流通過燈絲線圈發光。鎢絲燈泡電能九成會轉為熱能,只有一成發光,因此省電燈泡較鎢絲燈泡省電。

省電燈泡的型式相當多,有螺旋型、U型及圓球型,與長條式的日光燈管相比,因為要將燈管「擠短」,發光效率減損許多,尤其圓球型燈具外加玻璃罩,發光效率更差、更耗電。

日光燈過去有傷眼睛的質疑是因為燈光會閃爍,但加上安定器後,改善了閃爍的問題;新型的T5燈泡因安定器效果更好,更減少閃爍。另外,PL燈同屬螢光燈系,發光原理與日光燈同,LED燈則是以發光二極體發光。

【2008/11/10 聯合報】

Led燈最省電 也最貴

【聯合報╱地方中心記者/連線報導】2008.11.10

「使用省電燈泡沒有比較省?政府為什麼叫大家改用省電燈泡?」台南市李姓住戶最近家裡重新裝潢,特別把原本用的日光燈都換成省電燈泡,大嘆錢白花了。

李姓住戶拿出電費單表示,家裡的電費比起沒有改裝前貴了約五分之一,以為是改裝潢後增加了照明所致,現在懷疑是否改用燈泡緣故。

「省電燈泡不省電?是真的嗎?」高雄市家庭主婦陳珊珊說,冠上「省電」兩字,不是要經過公家單位檢驗的嗎?一般消費者哪有識別能力,花錢還買到「不省電的省電燈泡」,豈不成了冤大頭,建議政府好好把關,檢驗從嚴。

台北市光復北路一棟十八樓的住宅大廈,最近才把樓梯間的日光燈改為省電燈泡,社區住戶不禁疑問,「這樣做是否多餘?」

今年獲台電評選新竹市「省電達人」的林鍷烈認為,今年家中全面改用省電燈泡,與去年六、七月比較,用電節省了四成;不過,他也將家中耗電電器換成省電新品,減少用冷氣。

新竹市另一省電達人吳東光,經營電器行,並未改用省電燈泡,而是拔除了天花板日光燈罩,「這樣可讓日光燈充分照明」。

新竹縣水電業者許正昇也說,日光燈「俗擱大碗」,以四十瓦日光燈管和二顆廿瓦的省電燈泡相較,二者省電效益相當,但日光燈亮度較高;再論價格,四十瓦日光燈管只要四十元,二顆廿瓦的省電燈泡超過二百元,花費差五倍。

室內設計師翁嘉穗指出,最省電的要算LED燈,只是價格貴,普通省電燈泡一顆一百五十元左右,LED燈須三、四百元。(修瑞瑩、楊濡嘉、徐如宜、羅緗綸、王慧瑛/採訪)

【2008/11/10 聯合報】

省電摳錢 燈管「長比短好 細比粗好」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李承宇/連線報導】 2008.11.10

能源局推動「全民節能減碳從燈做起」運動,圖為居家燈具省電燈泡、一般燈泡、LED等比較。
本報資料照片/記者王忠明攝影

居家照明如何省電?台灣建築中心綠建築委員會召集人林憲德傳授撇步,原則是「長的比短的好、直的比彎的好、細的比粗的好、透空比蓋住好」。台灣科大助理教授蕭弘清提醒,選用傳統鎢絲燈、日光燈或省電燈泡,都要先弄清楚使用場合,選對了,各有優點。

林憲德說,燈具設計以長型燈管的發光效率最高,省電燈泡是為取代傳統的鎢絲燈泡,故意加以折彎縮短,卻大大減損發光效率,「直的比彎的好,且長型燈管愈長效能愈高」,例如同樣的照明長度,用一支長燈管或兩支短燈管,當然是前者較省電。

而新發展的T5,外形與一般的日光燈管差不多,但較細,效能經過改良更為省電,消費者如果搞不清什麼是T5燈管,記住「細的比粗的好」就沒錯。

省電燈泡圓球型與螺旋型來比較,前者是在螺旋型的燈管外再加一層玻璃外罩,發光效率減損;如以相同的光亮度來看,沒有玻璃罩的螺旋型比圓球型省電,而U型燈泡又比螺旋型的轉折少,發光效率高。

新竹縣尖石鄉司馬庫斯部落全改為節能照明光源,教堂外部全改為LED燈,不但比鎢絲燈泡省電,氣氛也變得溫馨。
本報資料照片/記者王慧瑛攝影

他指出,過去日光燈的設計,燈管直接暴露在外,發光效率最好,但現在省電燈泡燈座的設計為了美觀,常以燈罩罩住,或是嵌在牆內再加上一層玻璃板,都會減損亮度,如果要求要有與日光燈相同亮度,一定比較費電。
至於消費者有白光及黃光的喜好問題,有人以為日光燈管都是白光,而愛用黃光的燈泡,林憲德表示,黃、白光只是燈管內壁塗料不同,每一種不同的燈具都有黃、白光讓消費者選購。

蕭弘清不贊成全面換掉鎢絲燈泡,因為鎢絲燈泡除了發光之外,還能發熱,「高山地區可以藉由鎢絲燈的照明溫度來取暖」。場所的特性也應考慮,例如浴室、洗手間等多是短時間照明,較適合鎢絲燈泡,因為鎢絲燈只要五秒鐘就可以達到穩定的亮度。

蕭弘清預測未來五到十年照明趨勢,辦公室、大賣場等大面積環境傾向使用T5、T8日光燈管,住家則會以省電燈泡為主,戶外照明則可能以顏色漂亮、效率高、亮度夠的複金屬燈為主。

【2008/11/10 聯合報】

政府原意:鎢絲out 省電in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市報導】2008.11.10

工研院副院長曲新生說,政府是希望全面汰換傳統鎢絲燈泡,從來沒要民眾把日光燈換成省電燈泡;其實日光燈與省電燈泡原理一樣,都叫螢光燈。

曲新生指出,政府建議的,就是將鎢絲燈泡換成省電燈泡。以省電燈泡與鎢絲燈泡比較,傳統六十瓦到一百瓦的鎢絲燈泡,改用省電燈泡,只須廿瓦耗電就能達到一百瓦的亮度,「僅需白熾燈五分之一電力」。

他說,日光燈與省電燈泡的原理一樣,學名都叫螢光燈,也就是在燈管內壁上塗上螢光粉,通電後,利用電子加速撞擊螢光粉發光,只是長久以來,日光燈管多半是直管形,省電燈泡有直管形及多變化的卷曲式燈管。

曲新生說,日光燈與卷曲省電燈泡相較,「直管當然效率最高」,跑直線一定比曲線快,但配合空間設計,有人選用卷曲式;包括工研院與不少企業的辦公空間,最近都將常用的直形T9日光燈,改成直徑較細的T5燈管,節能效率馬上顯現,主要原因是T5發光效率,較T9日光燈高百分之十五至廿。

曲新生說,能源局曾委託工研院在新竹尖石鄉黑色部落司馬庫斯推動照明革命,今年四月將部落的鎢絲燈泡全部改成省電燈泡,路燈改成LED燈,效果顯著,「省電效率達百分之六十,推估一年約省兩萬度電。」

【2008/11/10 聯合報】

「穀」東是頭家 留日碩士深耕6年

【聯合報╱地方新聞中心記者/連線報導】 2008.11.11

留日法學碩士賴青松到宜蘭種稻辦「穀東大會」,一晃眼已邁入第六年,許多人爭相要加入當穀東,卻被他回絕;他希望回鄉的年輕人都有一口飯吃,「小地主大佃農」夢想最好能遍地開花。雲林縣與高雄縣也有成功的例子。

約八、九年前,回鄉的賴青松第一次下田,全村人都跑來看,問他是不是在外頭混不下去,還是欠人家錢?菜畦才掘了十公尺,天就黑了,他也餓昏了,問自己:「明天還去不去?」但想到全村的人都在看,不去不行。

六年前,賴青松學成歸國,開始擬定「穀東俱樂部」,號召一百戶好友出錢入股,在冬山鄉租五公頃農地種有機米,他負責耕作。除了照顧田間,還不時向「穀東們」報告稻子成長情形。

沒想到他不但沒被嚇跑,還越做越起勁,至今已收割五次(每年只種夏季一作),要邁入第六年了,他的農田也從冬山鄉換到員山鄉,常有穀東前來下田收割,人手一把稻穗,欣喜不已。

目前穀東有近三百戶,平均每戶一年分配到一百台斤米,每斤八十元,雖然比市價貴了四倍,但穀東們都能理解,錢是花在土地改良、肥料、人工等支出,能實現心中那畝田,大家都甘之如飴。

七、八年前,雲林縣斗南鎮農會總幹事張有擇發現農作須大面積、機械化,才能降低生產成本,但務農的農民大都是老農,且是耕作面積小的小農,於是提出類似小地主大佃農的構想。

張有擇說,農會原希望以產銷班名義,向不願或無力耕作的地主租地經營,但沒人敢去嘗試;農會乾脆先租地,再輔導農民租地去耕作。如今斗南鎮農會及產銷班,每年承租近四百公頃農地,栽種水稻、馬鈴薯、胡蘿蔔等農作物。

【2008/11/11 聯合報】

小地主大佃農政策 農民漂鳥變留鳥

【聯合報╱記者朱淑娟/台北報導】 2008.11.11

農地政策將有一波大變革。農委會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讓擁有小面積農地的農民,尤其是無力耕種、沒有收入的老農,把農地租給有意願耕種的佃農,擴大耕地、成本降低、提高競爭力,同時解決廢耕地太多及老農的生計問題。

農委會選定十個試辦區開始推動,總試辦面積四百公頃。作法是,由各地農會及農業金庫居中協調,租賃期一期至少三年,農會先將租金一次付給「小地主」,承租土地的「大佃農」再分期把租金付給農會,利息由政府全額補貼。

農委會表示,目前配合休耕的農地每年每公頃政府補助九萬元休耕津貼,如大佃農要承租,需支付相同租金。未休耕的農地依土地生產力不同,每公頃租金約兩萬到五萬元。並非人人都可租用土地,專業農民必須已耕種一公頃以上農地,產銷班必須已種植十公頃農地。

不過,台北大學環境城鄉系副教授廖本全認為,「這只是假象」。他說,這不過是農地權力的重新分配,「然後呢?」即使推動成功,台灣農民及農村的困境並沒有解決,農民所得太少,出租土地所得也沒多少,大佃農可能獲得較多利潤,農村的貧富差距將更擴大。

在台中縣后里鄉種植花卉的農民陳欽全表示,對此政策還在觀望。他的農地是向台糖、民間承租,向台糖承租每公頃才兩萬五千元,民地約三到四萬元。

農委會技正蔡秀婉表示,這個政策還在試辦階段,如果試辦成功,會再擴大。

【2008/11/11 聯合報】

省電摳錢 燈管「長比短好 細比粗好」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李承宇/連線報導】 2008.11.10

居家照明如何省電?台灣建築中心綠建築委員會召集人林憲德傳授撇步,原則是「長的比短的好、直的比彎的好、細的比粗的好、透空比蓋住好」。台灣科大助理教授蕭弘清提醒,選用傳統鎢絲燈、日光燈或省電燈泡,都要先弄清楚使用場合,選對了,各有優點。

林憲德說,燈具設計以長型燈管的發光效率最高,省電燈泡是為取代傳統的鎢絲燈泡,故意加以折彎縮短,卻大大減損發光效率,「直的比彎的好,且長型燈管愈長效能愈高」,例如同樣的照明長度,用一支長燈管或兩支短燈管,當然是前者較省電。

而新發展的T5,外形與一般的日光燈管差不多,但較細,效能經過改良更為省電,消費者如果搞不清什麼是T5燈管,記住「細的比粗的好」就沒錯。

省電燈泡圓球型與螺旋型來比較,前者是在螺旋型的燈管外再加一層玻璃外罩,發光效率減損;如以相同的光亮度來看,沒有玻璃罩的螺旋型比圓球型省電,而U型燈泡又比螺旋型的轉折少,發光效率高。

他指出,過去日光燈的設計,燈管直接暴露在外,發光效率最好,但現在省電燈泡燈座的設計為了美觀,常以燈罩罩住,或是嵌在牆內再加上一層玻璃板,都會減損亮度,如果要求要有與日光燈相同亮度,一定比較費電。

至於消費者有白光及黃光的喜好問題,有人以為日光燈管都是白光,而愛用黃光的燈泡,林憲德表示,黃、白光只是燈管內壁塗料不同,每一種不同的燈具都有黃、白光讓消費者選購。

蕭弘清不贊成全面換掉鎢絲燈泡,因為鎢絲燈泡除了發光之外,還能發熱,「高山地區可以藉由鎢絲燈的照明溫度來取暖」。場所的特性也應考慮,例如浴室、洗手間等多是短時間照明,較適合鎢絲燈泡,因為鎢絲燈只要五秒鐘就可以達到穩定的亮度。

蕭弘清預測未來五到十年照明趨勢,辦公室、大賣場等大面積環境傾向使用T5、T8日光燈管,住家則會以省電燈泡為主,戶外照明則可能以顏色漂亮、效率高、亮度夠的複金屬燈為主。

【2008/11/10 聯合報】

省電燈泡最省電?大錯特錯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市報導】 2008.11.10

「目前被大量使用的省電燈泡,其實並不省電」,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綠建築委員會召集人林憲德指出,因政府、學界、教育界「錯誤宣導」,造成普遍使用的日光燈,明明比省電燈泡更省電卻被換掉,「這是天大錯誤」。

「大家都誤以為『省電』燈泡,一定比較省電」,兼任成大建築系教授的林憲德說,「最近系上高層要求把辦公室的日光燈管換成省電燈泡,我才感到這個問題不講實在不行了!」

受能源局委託推廣省電燈泡的工研院副院長曲新生說,政府從未要民眾把日光燈換成省電燈泡;林憲德教授的憂慮沒錯,但恐怕誤解政府宣導意涵。會建議政府,未來宣導需有更明確的說明,就不會再有誤解。

林憲德研究綠建築多年,他發現省電燈泡只比愛迪生發明的鎢絲燈泡省電一點,其他像是日光燈、T5燈(外型像日光燈但比較細)、PL燈(U型燈管)及LED 燈等,都比省電燈泡省電;但翻開環保書籍、政府宣導資料,甚至是教科書,都有「用省電燈泡比較省電」的內容,實在是「最荒謬的說法」。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錯誤?他指出,應該是台灣的環保界跟著歐美國家腳步導致此結果;歐美國家至今多數仍使用高耗電的鎢絲燈泡,因此環保界推動省電燈泡替代是正確的,但台灣的情況不同。

根據他民國九五年的調查,台灣家庭每戶平均使用十三點四根日光燈管、四點六個PL燈及四點八個省電燈泡與四點二個鎢絲燈泡,更省電的日光燈管在台使用普遍,但政府卻推動「使用省電燈泡」,讓民眾誤以為省電燈泡比日光燈、PL燈等更省電,花了更貴的錢裝置,還「當了冤大頭」。

他最近與高雄縣環保局合作出版「我愛綠建築」一書,教大家如何從建築生活中節能,書中提到「應使用省電燈具」,硬是被出版社改為「省電燈泡」,讓他好氣又好笑;他建議乾脆把「省電燈泡」的名詞,改為「耗電日光球」,以免誤導民眾。

林憲德也發現不少室內裝修業者,為迎合民眾省電的錯誤認知,都將日光燈的設計改為省電燈泡,賣場展售的大型燈座也都用省電燈泡,讓他覺得問題非常嚴重,呼籲「不要再說用省電燈泡會省電了」。

【2008/11/10 聯合報】

無痕登山

【聯合晚報╱記者孔令琪、楊正海/台北報導】 2008.10.31


登山活動非高不可攀,除了專業山友,一般民眾也可以親山! 一項首度由企業舉辦的「歐都納2008無痕山林登山日」系列活動將在11月26日展開,首站是台北市陽明山國家公園,將號召3000人一起體驗何謂無痕登山,守護台灣的山林之美。

這項活動由國內知名戶外品牌歐都納與美商布料大廠GORETEX舉辦,協辦單位是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指導單位包括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台北市政府和林務局等。

「無痕山林」來自英文Leave No Trace(簡稱LNT),1980年代初期在美國興起,有七大準則:一、不莽撞— 事前充分規劃與準備;二、不亂走—在可承受地點行走宿營;三、不要丟—適當處理垃圾維護環境;四、不破壞—保持環境原有的風貌;五、不引火—減低用火對環境的衝擊;六、不驚擾—尊重野生動植物;七、不喧嘩—考量其他使用者。

GORE-TEX品牌美商戈爾台灣區行銷總監林震浩表示,這項活動報名開始至今才兩周,民眾報名踴躍,近2000人包括金融業、科技業、公家單位、學校及登山社團等,顯見台灣民眾近幾年來對於無痕山林觀念的認同。

「歐都納」董事長程鯤指出,企業本來就有教育大眾趨於正向的社會責任,讓擁有豐富山林資源的台灣朋友珍惜這片土地,這次報名踴躍,預見台灣山林未來的美好前景。

主辦單位這次請來第一位成功挑戰全球七大洲最高峰的華人女性江秀真,擔任活動大使。

【2008/10/31 聯合晚報】

六輕 面臨一年30億碳稅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2008.10.23


花蓮縣可能成為全國第一個課徵碳稅的縣市。經濟部工業局評估,雲林縣和高雄縣市若跟進,石化業和鋼鐵業重創最深;由於花蓮縣初步通過審查,激勵曾爭取課徵碳稅失利的雲林縣,準備加速以營所稅附加稅方式推動徵收碳稅,估計台塑企業的六輕一年要繳二、三十億元碳稅。

經濟部官員憂心,以往不同意雲林縣課碳稅的財政部,這次同意花蓮縣開徵,代表對碳稅開徵權下放地方政府的態度鬆動;此例一開,各縣市可能紛紛跟進課碳稅、能源稅等,將令重大投資案卻步,影響投資環境與國家競爭力。

官員分析,除了開徵碳稅將造成企業新增成本外,更將因各縣市開徵與否,造成相同產業的企業因設廠地點不同,成本卻出現極大差異的情況,影響個別競爭力。

碳稅的課徵對象為二氧化碳排放量高的產業,包括電力、石化、鋼鐵、造紙、水泥、光電半導體等六大產業。以財政部對花蓮縣課徵碳稅的意見來看,要求必須排除電廠和紙漿廠,成為對地方政府審核碳稅課徵對象的標準,甚至是未來中央開徵碳稅的風向球,台電和民營電廠有機會排除。

相較於水泥業和造紙業,工業局認為,石化業、鋼鐵業併列二氧化碳排放超級大戶,將是受碳稅衝擊最大的產業;若雲林縣和高雄縣市跟進,包括台塑六輕、中鋼、中龍鋼鐵及規劃中的國光石化、台塑大煉鋼廠等都會受影響。

花蓮縣的成功案例激勵曾經挫敗的雲林縣,將加速推動以營所稅附加稅的方式課徵碳稅。據雲林縣政府規畫,擬採地方稅法通則附加稅模式,針對超過標準的排放大戶最高附加營所稅的30%。

雲林縣政府強調,課碳稅是希望企業推動各項減碳措施,而非增加稅收,若企業配合減碳,則可將課徵標準下調至營所稅的20%,希望最快這個會期排進議會審查。

雲林縣境內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大戶為台塑六輕,以台塑六輕年繳稅總額400多億元,營所稅大約79億元為基準推估,若雲林縣依營所稅附加稅30%課碳稅,台塑六輕約年繳23 億元;且因台塑六輕的五年免稅期限逐漸到期,營所稅將逐年提高,墊高碳稅徵收基準。

同為排放超級大戶的中鋼,若以花蓮每公噸課徵50元、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178萬公噸估算,年繳碳稅可能也要超過10 億元。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花蓮地方政府提議徵收碳稅,並獲得財政部有條件支持,讓水泥業者相當緊張。業者昨(22)日認為,若硬要對水泥業課徵碳稅,將影響水泥業勞工就業權益。

花蓮開徵碳稅 經長槓財長

【聯合報╱記者丁萬鳴/台北報導】 2008.10.23


花蓮縣議會通過開徵碳稅案,財政部已原則同意。因企業界紛紛反應此舉將使景氣雪上加霜,經濟部長尹啟銘日前槓上財政部長李述德,要求財政部不准花蓮縣政府課碳稅,並呈報行政院要求介入協調。

經濟部官員指出,包括高雄縣政府對境內的石化業者、雲林縣對台塑六輕,都有意開徵碳稅;台北縣政府也想對境內的三座台電核電廠,開徵核能稅;還有很多地方政府,都看上了公民營火力發電廠,有意跟進。

經濟部工業局長陳昭義表示,一旦花蓮縣開徵碳稅,擔心其他地方政府群起效尤,勢必打擊經濟發展。

尹啟銘認為,一旦財政部同意花蓮縣開徵碳稅,不但衝擊水泥業發展,還將打擊企業在台灣的投資信心。

尹啟銘日前向李述德表達關切,希望財政部駁回花蓮縣的請求。據了解,李述德當場不置可否;但經濟部私下了解,財政部為籌措地方財源,已同意花蓮縣開徵,也開放其他縣市政府可以依需要自行開闢稅源。

經濟部認為事態嚴重,已要求行政院長劉兆玄出面阻止花蓮縣政府的開徵碳稅行動。

經濟部官員說,財政部若同意地方政府依需要自行開徵稅源,舉例來說,雲林縣政府如果想對境內的台塑六輕課稅,只要把課稅案送雲林縣議會同意就可課稅,而且想課多少就課多少,像台塑這種年營業額上兆元的企業也承受不了。

官員還說,以後地方政府只要沒錢,可以隨時向境內的企業課稅,台灣的企業也別想跟國外的企業競爭,這樣會嚇跑所有的投資。

【記者朱淑娟/台北報導】花蓮縣打算收碳稅,環保署溫室氣體減量辦公室執秘呂鴻光表示,「反對」。他說,碳是全球問題,是國與國的議題,不是區域問題,未來如國家要徵收碳稅,應由中央政府訂定統一的規範。

台灣首家 正隆獲碳權交易

碳權額度20萬噸 潛在獲利逾千萬
2008年10月22日蘋果日報

【陳文蔚╱台北報導】國際間熱門的碳權交易,非京都議定書簽署國的台灣也有首宗獲准的公司。工紙廠正隆(1904)總經理蔡東和昨指出,正隆月底可望獲得國際自願性減碳認證(VCS),將是國內首家取得國際碳權的公司,未來可在美國店頭市場進行交易。正隆這次獲得碳權額度達20萬噸,潛在獲利逾千萬。

環保風氣
由於國際間日益重視環保問題,國內造紙業者紛紛涉足綠色產業,除陸續採用汽電共生、環保能源外,近期碳權交易熱潮,也逐漸在國內上市櫃公司發酵。不過目前國內所謂碳權概念公司,多半以造林為主,碳排放可以在國際市場交易,仍得經過國際認證許可,才可以在歐盟、美國等碳交易所交易,亦即才能有真正的流通。

永豐餘種樹創造價值
正隆這次由英商永灃環境管理顧問公司(ERM)輔導申請VCS(Voluntary Carbon Standard)國際碳權確證,預計月底即可獲得通過。正隆主管指出,認證過後的碳排放,才能具有交易價值。這次正隆共獲得2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當量的碳權。
據英國研究機構Ecosystem Marketplcae報告預估,預估2008年碳權交易量將可達1.5億噸,較2006年成長達10倍之多。據了解,目前市場上每噸碳交易價格從台幣數百元到2000多元都有,以正隆獲得碳權估算,若實際交易,獲利估計有超過千萬金額。
其他造紙廠方面,與正隆賣二氧化碳的方式不同,永豐餘(1907)則是透過種樹,希望未來能與產碳權交易。永豐餘兩岸擁有的森林價值達30億元以上,估算碳權價值也高達24.4億元,但因為兩岸均未實施碳權交易,所以這僅屬於潛在資產。

碳權交易 正隆跨第一步

【經濟日報╱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 2008.10.22


正隆造紙公司跨出碳權交易市場化的第一步,正隆總經理蔡東和昨(21)日表示,正隆已通過「國際自願性減碳(VCS)」認證,未來可把約當20萬噸二氧化碳的碳權額度,拿到紐約進行店頭市場交易。

蔡東和表示,正隆以大園造紙廠的廢水處理廠為示範,推動「廢水處理廠沼氣熱能回收減碳專案」,透過英商永灃環境管理顧問公司輔導,日前獲得SGS國際驗證機構的「自願碳標準(Voluntary Carbon Standard, VCS)」碳權認證。

永灃環境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呂文賢表示,亞洲各國企業想在碳權交易市場從事交易,可尋求「清潔發展機制(CDM)」及VCS兩大模式進行交易。CDM機制讓「京都議定書」簽約國的企業,得以向開發中國家購買碳權,但交易需受聯合國規範;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本土企業只能透過VCS認證,向國外買主兜售碳權。

蔡東和指出,根據英國Ecosystem Marketplace研究機構報告預估,2008年全球碳權交易量將突破1.5億噸,較2006年成長10倍。國內產業應重視碳資源管理,提升台灣在國際碳權交易的能量及能見度。

正隆指出,正隆在海峽兩岸都設有工業用紙廠,過去兩年,多數紙廠釋放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已減少7.6%,為累積碳交易市場中的賣方資產,這次選擇大園造紙廠的廢水處理廠做為示範,這座廢水廠可轉換成大量甲烷,再轉化為蒸汽鍋爐的燃料,進行熱能回收。

正隆估計,這套轉換技術可有效減少排放溫室氣體,通過VCS認證後,將成為台灣第一家取得正式國際碳權的公司,預計正隆可獲得十年碳權額度,有高達2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呂文賢表示,正隆可到紐約、巴黎、紐西蘭等地共四家金融機構登錄為會員,透過碳權仲介商,尋找有碳額度需求的公司進行交易,如同是台灣的店頭市場交易。

呂文賢指出,目前VCS認證的碳權價格每公噸約6美元,正隆有20萬公噸碳權額度,可創造120萬美元(約新台幣3,928萬元)價值。蔡東和透露,這項計畫投資報酬率約3%,但正隆不急於到歐美市場進行交易,將等國內外碳權價值更成熟時,再決定後續應用方向。

【2008/10/22 經濟日報】

正隆獲碳權認證 額度達20萬噸

中央社 (2008-10-20 12:50)
(中央社記者陳永昌台北2008年10月20日電)

正隆(1904)獲英商永灃環境管理顧問公司協助,成為台灣第一家符合國際自願性碳減量標準(Voluntary CarbonStandard)的企業,碳權額度達20萬噸,明天在台北舉行的「英國全方位產業碳管理趨勢-連結未來碳交易機制」研討會舉行見證儀式。

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藉著英國在氣候變遷和低碳經濟及政策方面經驗,明天將與經濟部能源局在台北晶華酒店共同舉辦「英國全方位產業碳管理趨勢-連結未來碳交易機制」研討會。

研討會開始將有見證儀式,見證正隆成為台灣第一家取得國際碳權的企業,正隆總經理蔡東和將親自和與會來賓分享相關的商業效益。

正隆指出,公司取得碳權額度達20萬噸,未來將可在國際碳權市場掛牌交易。依據碳權種類不同,目前每噸價格折合新台幣從數百元到二千多元不等,初估正隆可從碳權交易獲利逾千萬元。

「英國全方位產業碳管理趨勢-連結未來碳交易機制」研討會將邀請5位英國氣候變遷和低碳經濟及政策方面的專家來台,分享英國低碳經濟的發展,探討企業、城市與政府如何計算、驗證碳足跡 (carbonfootprint ),碳揭露的應用及可能的經濟效益,以及如何從碳足跡管理到建立碳交易機制等主題。

能源業「寧靜革命」 挑戰兆元產值

【經濟日報╱記者吳碧娥、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8.10.12

為發展台灣再生能源與節約能源,經濟部擬推動「新能源產業旗艦計畫」,將投入逾200億元經費,發展包含太陽光電在內的九項重點能源產業,預計2015年時產值可達1.3兆元,成為半導體、面板產業後,第三個「兆元產業」。

劉兆玄上周三下午邀集經濟部、國科會、經建會、原子能委員會及能源局等單位,聽取經濟部提新能源科技發展旗艦計畫、國科會提能源國家型計畫,劉揆會中裁示,希望經濟部與國科會能在產業發展及技術研究密切聯結,細部規劃,讓節能減碳的產業可「化危機為轉機」。

行政院官員表示,節能減碳政策是劉內閣主要的施政主軸,也被媒體譽為「寧靜革命」,劉兆玄也有興趣發展新能源科技產業,因此要求經濟部儘速提出行動方案,加速推動,成為新政府上任後第一個兆元產業。

新能源產業旗艦計畫的九項重點發展產業,包括:太陽光電、風力發電、生質燃料、氫能及燃料電池、LED(發光二極體)照明、冷凍空調、能源資訊通訊業、能源技術服務業以及電動機車,經濟部預計投入超過200億元經費,將這九項能源產業的整體產值,從目前的1,700億元,在2015年提升至1.3兆元的水準。

能源局表示,為了協助再生能源和節約能源產業有效發展,經濟部將提撥經費給工研院等研發單位進行研究,加強技術研發後轉移給業界使用,並協助業者拓展市場。為促進太陽能產業發展,政府也將建構太陽光電的測試和驗證設備,以完善太陽能光電的產業環境。

此外,為鼓勵優先開發技術較成熟的再生能源,將訂太陽光電發電和再生能源技術的獎勵辦法,能源局所大力推動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預計今年也可望立法院三讀通過。

【2008/10/12 經濟日報】

簽自然騎士公約 玉管處免費提供單車代步

【中央社╱南投縣十二日電】 2008.10.12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十月份起,在園區東部窗口南安遊客中心成立環保概念的「自然騎士驛站」,只要遊客簽署「自然騎士公約」,就可擁有四小時免費代步自行車,在美麗的自然景致下任遨遊,享受做個與風共舞的自然騎士。

玉山國家公園東部窗口南安遊客中心,位於花蓮縣卓溪鄉卓清村,布農住民稱此地為藍畝岸(Namukang),意指四面環山之紅土山谷,國家公園取其音譯為南安,並在此成立遊客中心。

因應單車騎乘蔚為風潮,民國九十六年底玉管處於此首創試辦自行車免費借騎,實施近一年來深獲迴響,至今年九月底已借出一千五百三十七輛車次,讓遊客進入園區步道系統及周邊鄉鎮道路,除了車輛外,多了另一種代步選擇。

玉管處為了進一步提昇遊憩品質,讓遊客以更環保方式親近大自然並響應節能減碳愛地球,十月份起再於南安遊客中心成立藍畝岸自然騎士驛站,除原有四小時單車借騎功能外,並擴大了多項設施,推出國家公園園區首創的腳踏車快樂行系統,提供遊客更完善及舒適的服務。

不過,遊客必須簽署自然騎士公約,並願意做一件以上讓大自然喜歡的事情,如撿拾垃圾一袋、當自然騎士驛站志工、義務沖刷更衣室、勸導遊客勿摘花草等等,以回饋自然驛站。

玉管處表示,快樂行系統除增加腳踏車數量,並推出女用、男用、兒童專用以及親子共騎各式腳踏車及安全帽,提供遊客免費借用外,為了服務遠道遊客,驛站更貼心增加更衣室及沐浴設備,以及簡易的維修工具。此外,還針對不同主題及距離,規劃了六條騎乘路線供遊客參考。

玉管處指出,不管是沿著拉庫拉庫溪谷,欣賞山水秀麗的八通關步道口,或是訪問柳暗花明又一瀑布的南安瀑布,或是體驗卓溪部落民俗風情、品嘗玉里小鎮美食小吃等等,只要一車在手,將可任你遨遊。

【2008/10/12 中央社】

節能減碳 北台灣五縣市綠色共乘網啟動

〔中央社〕 【10/9 11:44】

「桃北北基宜綠色共乘網」今天由北台灣五縣市首長啟用,一起為共乘安全把關,並推動綠色交通(Green Transport)潮流的共乘(Carpool)觀念。已有兩千八百多人加入共乘會員,共乘路線有六百五十條,六十多條實際有民眾共乘,一起為減少地球暖化貢獻心力。

原有的「北北桃基共乘網」在八月底成立,在宜蘭縣也加入共乘網後,是台灣最大的共乘平台。今天由台北市長郝龍斌、台北縣長周錫瑋、桃園縣長朱立倫、宜蘭縣長呂國華、基隆市長張通榮五縣市首長一起主持啟用儀式。

會後還由周錫瑋親自擔任駕駛示範共乘,搭載其他四位首長。平常都由縣長座車司機服務的縣市長,感覺共乘很新鮮,在車上展開五個大男人的「MAN'S TALK」,聊起一些八卦,事後還說「這是男人的秘密」。

很久沒有開車的周錫瑋表示,共乘會增進彼此的感情與人際關係。曾在美國紐約住過七年的朱立倫也說,在紐約早就推動共乘觀念,桃園也早就推行家長與學生共乘,已經有一萬多名小朋友參與。

呂國華與張通榮表示,很高興一起加入大台北共同生活圈,分享共乘的利益,也將空港、海港連結起來,展現地球村的生活。

郝龍斌認為,共乘制度最大的受惠者是台北市,台北市有一百八十萬輛汽車,其中,有六十五萬輛為小客車。每天從中山高泰山收費站、汐止收費站進入北市的小客車輛將近一萬兩千輛,經由縣市橋樑進入台北市的車輛有二十五萬輛,機車更是不計其數,推動共乘可以降低污染,提升空氣品質,改善交通擁擠。

以國際格局 打造永續花東

【聯合報╱嚴長壽/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台北市)】 2008.10.09


隨著台灣原住民、溫泉、美食、禪意、茗茶等文化漸次成熟,花東已漸漸凝聚了一個新的國際觀光旅遊的發展可能,但政府務必以國際級的整體規劃格局、循序漸進地努力方可成就。除了協助國內業者發展文化建築特色,同時必須積極引進國際級的經營品牌,妥善運用當地的自然景觀、溫泉與原住民文化等特色,以國際級的規劃、管理、行銷團隊參與,借力使力贏得國際旅客的認同。

一、政府必須同時結合本地藝術家、建築師,提出整體規劃方案。

整合花東所有自然資源,配合單車旅行之盛行,由南到北包括金崙溫泉、知本的改造,都蘭、三仙台、花東縱谷線上的池上、初鹿、紅葉溫泉、瑞穗、秀姑巒溪、太魯閣等山水,都一併納入規劃。讓頂級的國際飯店進駐具有文化特色的國內飯店,吸引頂級旅客;同時亦必須兼顧平價旅館、民宿、甚至青年旅館,滿足一般消費的住宿需求。

二、以「亞洲瑞士」的格局,培養國際級觀光管理人才。

為了花東永續發展,國際旅館、俱樂部進駐的同時,培育餐旅服務相關人才,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相關單位可以研擬比照美國餐飲學院,在花東設立國際級的餐飲管理學院。可從當地現有學校,諸如東華大學、台東師範、台灣觀光學院之中挑選一所,借用他們的校地和校舍,廣納歐、美、日、台的頂級教授進駐,以媲美瑞士餐旅管理學院等級為目標的國際學院。除針對本地學生外,也招收全球對中餐美食有興趣的學生,以建立亞洲餐飲重鎮的地位。這個組織除擔負教育責任外,也要負責研發。包括運用當地食材做出頂級料理、提升原住民的特殊料理變為特色美食等任務。借重國際學院的學術資源,為台灣觀光人才及觀光素材,做出最有公信力與效率的培育與開發。

三、針對農畜特產,研製國際水準的美食商品。

花東農畜產品,包括水果、米、蔬菜、農場等,都有絕佳的品質與迷人的口味,但是缺乏研發,以及打開國際市場的包裝與行銷手法。

政府應比照科學園區的經驗,在花東成立食品研究機構,不但能提升花東農畜製品的附加價值,更可為花東地區的農畜業者,創造高檔、高價且多元的商機。

甚至,可借用聲譽卓越的新竹食品研究所,配合國際餐旅學院美食專家的協助,為花東特產品重新配方、改良,研發出更適合國際口味的產品,成為國際訪客愛不釋手的美食商品。譬如品質良好的池上米,除以高級米行銷之外,其實還能研發成醋、酒,甚至米果等可方便運輸、行銷全世界的產品;新鮮水果亦可研發成耐久藏與運輸且合國際口味的點心、乾果。花東畜產品,也可以仿效西班牙高級火腿的作法,創作出比金華火腿更聞名遐邇的火腿品種。

生產農畜產品的農場、牧場,還可以像法國經營酒莊,營造成有台灣或原住民特色的觀光農場,結合產品、文化和旅遊,創造另一種休閒模式。

四、為花東原住民藝術家,打造專屬舞台。

花東原住民的藝術家、音樂家,在華人與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擁有不少跨國粉絲,在花東家鄉卻未受到同等重視。其實這股藝文力量,隨著感性慢活的創意年代的到來,將為花東每一個中繼站及台灣增添不少觀光魅力。

初期中央政府需要投入較多關心與資源。以音樂發展為例,政府可透過公正的評選機制直接補助當地原住民樂團或音樂家,每年至少六個月在當地演出,豐富花東的夜間活動,讓遊客真正感覺來到了阿妹、胡德夫、郭英男的故鄉,從音樂與土地的結合中領略到那份心情的感動。當這些樂團或音樂家累積一定知名度後,就讓他們自力更生,轉而補助新興藝文工作者。讓花東源源不絕的新秀歌手或藝文工作者,創造花東獨有的藝術魅力。

五、提升民宿的品質與活力,進行國際行銷。

台灣的民宿充滿活力,近年來出現不少有獨特風格的民宿,已經成為亞洲獨有的休閒與住宿體驗,花東地區更是如此。只要提升經營、行銷的能力,一定能創造更多驚喜、更多商機。

政府可以請各地餐旅學校或觀光相關科系組成輔導中心,教導民宿業者如何做好國際接待技巧,並帶領他們做行銷,進軍世界舞台。當外國旅客到來,區域輔導中心必須繼續提供訓練與服務支援,並整合資源,組織業者成立聯合服務中心或聯合服務熱線。區域中,只要隨時有一個能說英語或日語的接待人員或民宿業者,就可以為區域內所有民宿服務。政府甚至可以考慮在中央成立一個免費撥打全國適用的專線服務台,集合各種語文專長的志工,為國際旅客提供翻譯與緊急服務(只要擴大目前觀光局熱線中心的服務及人力即可)。各家民宿的車也可輪值接駁使用,不必家家戶戶都自備接客車輛。

其他諸如食材備品採購、客房清潔打掃、節目行程安排等,區域輔導中心也可以整合業者一起進行。從各自為政相互競爭的現狀中,轉化為區域民宿總體營造的合作互補,更能建立地方連帶與特色經營。

六、參考過去的計畫,擇優汰劣先實行。

在蘇花高興建未有定論前,花東地區的交通運輸問題依然要解決。除了花東居民與遊客交通的問題外,還有每天數千輛砂石車呼嘯搶佔蘇花公路等問題。其實有部分問題,過去歷任政府都曾深入探討並有具體解決方案,新政府不應完全推翻,比方,政府必須透過夜間鐵路或船運來疏解東砂西運的市場需求,這一類有助於減少現有車流、提高行車安全的措施可以先行實施。

以上數點,無論蘇花高興建與否,都可以在當下幫助花東地區解決交通瓶頸,提升經濟效益、繁榮地方發展。決策與否,端看政治決策與施政魄力。

歷史證明,任何一個社會,開發商的私人利益永遠在與社會整體的文明教育競逐;當開發搶在文明前面往往造成破壞,當文明先行,開發就會趨向成熟穩健。隨著台灣自行車風的崛起,證明台灣已走向實質上的慢活文明先進國,期盼擁有權力的領導者能掌握花東與台灣既有但尚待珍惜的優勢,不以破壞為前提,為真正永續的觀光文化事業開闢未來。現在就能作的,何苦讓花東再枯等十年呢?

【2008/10/09 聯合報】

最節能的國家-日本

富比世 2008/10/07
【富比世/Michael M. Thomas】
明年,全球領導人將齊聚哥本哈根,為已生效10年的《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s) 制定後續協議。為了讓各國顯著降低能源使用以實現更環保的未來,能源效率很可能將成為這一解決方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他們將會發現,能源效率方面處於領先與落後地位的國家之間存在很大差距。無需驚訝,擁有最節能經濟體系的國家正是那些進口能源的國家。

日本在節能方面一馬當先。畢竟,它是針對氣候變化的《京都議定書》的誕生地。更重要的是,日本國內的能源生產活動很少,使得該國的多數能源不得不依靠進口——這就為高效地使用這些昂貴的進口能源創造了一個強有力的經濟動力。

該島國每產生1美元 GDP 會使用4,500個英制熱量單位 (BTU)——一種稱為「能源強度」的衡量標準。「能源強度」是一個全球性標準,用於衡量一個經濟體在使用能源時的效率。

GDP 很高且能耗相對較少的國家,很可能會是一個非常節能的經濟體。相反,能耗很高且GDP 相對較低的國家,就不太可能是一個節能的經濟體。一個英制熱量單位指的是使1磅水的溫度升高1華氏度所需的熱量。

當然,將能源強度作為衡量標準並不能夠保證完全準確,可能會帶來誤導性結果。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 (EIA) 的資料,能源強度最低的國家是查德 (Chad)。的確,查德使用的能源微乎其微,它主要依賴科技含量很低的自給農業。將之與美國對比沒有什麼意義。

因此,我們的榜單只衡量了 GDP 總值最高的75個國家。環境績效指數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顯示,這些國家不僅富裕,而且也是全球最環保的國家,這一點也不令人驚訝。

環境績效指數是哥倫比亞大學 (Columbia University) 和耶魯大學 (Yale University) 的聯合產物,透過25項指標衡量績效,這些指標包括空氣污染、供水和自然資源使用等等。能源效率位列第3的瑞士被評為最環保的國家。奧地利的排名也不錯,位居第6,德國和英國也都擠進了前15名。

最節能國家的情況均與日本類似。在許多情況下,他們都沒有豐富的能源來源,因此需要憑藉高效率實現能源獨立。例如:排名第2的丹麥在20世紀70年代遭受石油危機後便把能源獨立作為國家的第一要務。香港、愛爾蘭、以色列和義大利均入選了該榜單。

美國沒有登上該榜單。以能源強度作為標準來衡量,美國目前1美元 GDP 使用的 BTU 略高於9,000個。排名前10的國家則使用 7,500 BTU 或更少。中國1美元 GDP 會使用 35,000 BTU。

然而,他們還不是最差的。與之相對應的是前蘇聯國家:俄羅斯、哈薩克、烏茲別克和烏克蘭。烏克蘭1美元 GDP 會使用 138,000 BTU——能耗量是日本的近30倍。這些國家老化的能源架構是低能源效率的蘇聯計劃經濟時代的遺留產物,因此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152898

誆租林地覬覦碳權 掮客牟暴利

中國時報 【陳權欣/竹縣報導】 2008-10-06

 新竹縣最近出現一批「節能減碳」掮客,到處遊說老農出租山林地給他們種樹,可在廿年內,獲得一百多萬回饋金,除藉機賺取價差外,這些掮客甚至直接跑到鄉鎮公所遊說鄉鎮長幫忙。縣府農業處森林保護科長傅琦媺最近也聽聞此事,認為事態嚴重,有必要深入了解。

 傅琦媺強調,農委會早年鼓勵造林,提供一甲山林地造林,政府在廿年間陸續補助總共五十六萬給造林農戶,此政策民國九十四年已停止,直到今年九月六日,農委會再行公告實施,補助金額也僅五十六萬,不像土地掮客所說可以領到一百廿萬到一百五十萬。

 遊說老農民 欲藉機賺取價差

 在北埔、峨眉與寶山三鄉,甚至還有掮客跟老實山林農戶提出四十年租約,土地所有權人仍可使用土地,但一甲地只能給付四十萬元承租金。

 很多苦了一輩子的老農,一聽到土地承租掮客提出這樣優厚的條件,草草就將土地所有權承租出去了。

 一名掮客前天直接找上橫山鄉長溫文結,遊說鄉長幫忙和農戶談條件,被鄉長一口回絕。

 溫鄉長要對方說明清楚「到底你們這些掮客背後是哪個單位出資?」「有沒有政府的政策背書?」否則鄉公所不會配合。根據了解,目前不僅在新竹縣有這種承租土地掮客,就連鄰近桃、苗兩縣也有。

 一位了解內情者就指出,根據京都議定書,全球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將在二○一二年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並且實施碳稅,也就是說,以後國內一些生產耗能的大工業廠商,必須擁有排碳的配額才能生產,這種情況就有如苗栗縣政府率先成立苗農公司經營起「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排碳權」買賣一樣。

 算盤打得精 目的在碳權交易

 苗農公司估計他們從事碳權交易,預計兩年半後,每年可為苗栗縣庫挹注五億元收入,問題是苗農公司的「排碳權」從哪裡來?

 最後還是要透過交易手續跟擁有土地的農戶簽約收購土地的造林權,只是政府過去用強制手段,不准鄉間老農處理山林產物,訂定侵害農戶權益的森林法令,在面對京都議定書對碳權交易的新的銓釋後,誰來保護擁有山林土地者的權益,政府必須說明白。

單車環島夯 談花東大未來

【聯合報╱嚴長壽/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台北市)】 2008.10.08

今年初興建蘇花高速公路的環境影響評估案,被環保署退回。然而新政府上台之後,並未提出更為令人耳目一新的思考,只提出了「替代道路」的方案。花東的未來,只能期待一條道路嗎?

但是,即使蘇花高或蘇花替通過了,動工了,工程進度也順利,這條路仍然必須等待十年才能通車。難道花東只能這樣被動的等待,等待一個十年後的機會?漫長十年,又或將出現多少新興地區,也許會擠掉花東的地位?

快速變化的國際競爭、地方發展,刻不容緩。只要以施政創意,巧妙的運用現有資源,花東繁榮很快可以超越現有的想像。

如果在三年前有人告訴花東朋友說,將來台灣單車旅行會是慢遊台灣的新商機,而花東將有可能成為最適合單車旅行的目的地,一定被當成痴人說夢。事實證明只不過因為一部敘述單車環島的電影《練習曲》及一些名人的帶頭,單車旅行已經快速的成為時下台灣最夯的戶外慢遊活動。「單車熱」的現象其實代表著台灣社會整體觀念的演進。當台灣中央與地方政府及民間旅行社,還努力於接待包裝「第一階段:走馬看花」的陸客的之時,台灣社會的觀念早已走向了「深度旅遊」、「無期無為」、「自由自在」的慢遊社會。單車旅遊不但是國人全民運動的最新題材,更可用以吸引日本、香港、新加坡、韓國、歐、美等熱愛自行車旅行的先進族群,開發更具競爭力的旅遊商機。

不必期待一條十年之後才能通車的道路,花東當下就可以努力把握這次慢遊的商機,從花蓮到台東沿路的民宿、農場、觀光飯店以及所有花東居民,都將是這波商機的直接間接受惠者。商機在望,如果只是一廂情願的期待,沒有先期的規劃與必要的觀念準備,終究枉然。筆者希望對民間及政府提出幾點中肯建言。

對民間來說:

‧請傾聽顧客聲音,認識自己以及產品。

慢遊的客人層次非常的寬,上至政商名流、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男女老幼,從五星級到二星級均有客源,無論客群的屬性與要求如何,只有用心與專注傾聽,同時善於調整產品包裝行銷的業者,才可能一舉功成。

‧走出自己特有的風格與特色。

不論如何,具體地把在地文化做深入包裝,或將自己具有的文化美學特質表現出來,才能打動人心。表面的抄襲是無法感動顧客的。

對政府而言:

‧對蘇花高或蘇花高替代道路的興建與否,請尊重真正的專業評估,而不是以政治來決定、操弄或影響評估。

柴契爾夫人說過:「一個負責任的領袖永遠要有勇氣去做正確但未必受群眾一時歡迎的決定。」值此世界正面臨能源耗盡卻無替代方案關鍵時刻,台灣是不是還要選擇最耗費能源,同時製造最多碳汙染的公路建設?「人定勝天」的工程萬能論是不是將為原已破碎的地質條件,帶來無可回復的生態改變?這些專業問題,請讓專業來回答。

‧先給花蓮朋友一個快速、安全且經濟的回家交通工具。

在決定是否興建蘇花高前,請先有效的運用傾斜列車,實施「東部幹線高鐵化」。台灣西部的交通運輸,因為高鐵營運出現了極大的變化。一旦體驗過高鐵的便捷,便捨棄客運、火車及飛機,改搭高鐵。這不啻是最好的借鏡。讓「東部幹線高鐵化」,當下便可以同時解決當地居民及觀光客的交通困擾。

台鐵積極引進的傾斜列車,可以大幅提升鐵路運輸的速度,傾斜列車應該用在刀口上,全力投入東部幹線,而且以減少小站停靠,加開直達列車的方式營運,加速花東與西部地區的交流運輸。

如果將東部幹線高鐵化,每半小時至四十分鐘,不管乘客多寡,均發出直達花蓮的傾斜列車。其餘小站間聯繫,仿照西部的區間通勤電車,以類似捷運的方式,在快車到達的十至十五分鐘間,立即串連區間通勤電車。這樣一來,花東居民需要的快速、安全,以及大城與鄉間的區域內聯繫,便可一次到位。

對觀光客來說,如果能做到高鐵、台鐵一票到底,如此一來,全台各地的觀光客可以利用環狀聯繫的鐵路運輸,更便利與快速地從台灣各角落到達花東地區。

‧將花蓮、台東火車站,改造為交通轉運中心。

觀光客到花東之後必須有代步工具,無分國內或是國際旅客,方便其到達各個特色地區或景點,才能真正為花東居民帶來商機。

花蓮、台東的火車站,應該成立大型的多用途交通轉運中心,劃分樓層或區域,提供以下四種功能:

首先,作為花東居民的接駁停車場。當花東居民要北上或到其他外地,可自行開車到火車站,將車子停在站內停車場,然後去搭火車。幾天後辦完事,同樣坐火車回來,到停車場開車回家,方便而輕鬆。

其次,作為租車服務的租車中心。將花東火車站仿造一般國際機場運作,讓旅客不必出站,便能租車,提供旅客的便捷服務。租車業者同時必須提供不同車種,包括小客車、機車、自行車的租賃服務,而且能夠做到異地還車的服務。為了提供良性競爭,應該引進至少一家國際知名連鎖品牌,讓外國遊客有熟悉的品牌可以放心使用,也藉此提升本地業者的經營與服務水平。

第三,作為各種觀光景點旅遊的發車中心及各旅館、民宿的接駁中心。所有前往花東觀光景點的定點觀光,都可以從這裡出發,旅客下了火車,不必再找接駁車。服務內容從當天一日遊的短期行程到整週的套裝行程,可以在這裡載客出發。另外,各酒店也可以在這裡接送客人,充分發揮接駁功能。

第四,設立「渡輪式火車」搭載汽車的接駁月台。歐洲旅遊的大型渡輪或是阿爾卑斯山的火車,都設有汽車接駁月台,讓旅客將自己的車,從接駁月台自行開上火車和渡輪,到異地展開行程。台鐵可以研發出載運小客車的列車平台,同時載客與載車,並選擇在花蓮及台北,設立接駁月台。

這個作法非常先進,也沒有絕對的急迫性,只是讓想自己開車在花東旅遊,又不想太累的人,多一項便利選擇。民眾到花東旅遊次數,當然也會增加,也為台鐵開闢另一項嶄新的服務,同時也提供花東本地居民想開車又不願路過蘇花公路或雪霸、怕塞車的朋友另一個選擇,以貼心服務增加營運競爭力。

【2008/10/08 聯合報】

低碳煉鋼技術 減碳有一套

【經濟日報╱王俊勝(工研院IEK/ 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 】
2008.10.05

一、前言

在鋼鐵產業裡最為環保人士所詬病的議題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

由於全球暖化現象日益嚴重,各國對於環保議題的重視也與日俱增,可以預見未來溫室氣體排放規範將會越來越為嚴苛,相關法令對於企業的衝擊,也可能不再僅止於石油、能源及鋼鐵等高污染行業,對於經濟發展可能會引發全面性的影響,各行各業必須正視此問題。

過去十年來,台灣的經濟成長率下滑,二氧化碳排放卻飆漲了二 倍,每人溫室氣體排放是亞洲之冠,這種發展和許多先進國家背道而馳。

二、低碳煉鋼技術

碳鋼煉鋼技術其二氧化碳排放最大的一塊來自於高爐-轉爐煉鐵製程。高爐煉鐵技術已發展百年,因此技術成熟,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流程複雜、能源消耗高、環境污染嚴重且投資龐大等議題。

由此原因,非高爐煉鐵技術便應運而生。根據其製程特徵、產品類型及用途不同可以分為熔融還原和直接還原兩大類。本篇以評論熔融還原法為主。

(一)熔融還原法

熔融還原法是以非焦煤為能源,在高溫熔態下進行鐵氧化物還原,渣鐵能完全分離,得到類似高爐的含碳鐵水。較為成熟的代表性有:COREX、FINEX、HIsmelt、DIOS、AISI、CO N等。

(二)直接還原法

直接還原法則是以氣體燃料、液體燃料或非焦煤為能源,在鐵礦石軟化溫度以下進行還原得到金屬鐵的方法。其產品呈多孔低密度海綿狀結構,被稱為直接還原鐵(DRI)或海綿鐵。較具有代表性的有:氣基和煤基直接還原法。

三、未來發展動態

目前以傳統高爐煉鐵工藝來說,必須使用煉焦煤且在世界上資源存量僅佔世界煤礦總量的10%左右。其次目前台灣高爐已運轉接近重建爐體的階段,面臨重建焦爐或是使用不用焦爐的熔融還原裝置的抉擇。第三,傳統高爐煉鐵流程長且投資龐大,常是國家級投資建設,加上近年二氧化碳排放加速全球暖化議題的升溫,由於熔融還原設備不需建設焦化設備且鐵礦不需燒結,減少了污染源使鋼鐵產業也能綠色化。

雖然熔融還原法在工業化生產上尚有些許瓶頸待克服,像是耐溫耐磨材料、高溫煤氣的回收利用與除塵技術、流體化床對礦料粒徑的要求以及穩定度等。真正進入工業化大規模量產還有一段路要走。

【2008/10/05 經濟日報】

節能減碳十大無悔措施

節能減碳十大無悔措施

■冷氣控溫不外洩:少開冷氣,多開窗;非特定場合不穿西裝領帶;冷氣控溫26-28℃且不外洩。

■隨手關燈拔插頭:隨手關燈關機、拔插頭;檢討採光需求,提升照明績效,減少多餘燈管數。

■省電燈具更省錢:將傳統鎢絲燈泡逐步改為省電燈泡,一樣亮度更省電、壽命更長、更省錢。

■節能省水看標章:選購環保標章、省能標章、省水標章及EER值高的商品,節能減碳又環保。

■鐵馬步行兼保健:多走樓梯,少坐電梯,上班外出常騎鐵馬,多走路,增加運動健身的時間。

■每週1天不開車:多搭乘公共運輸工具;減少1人開車騎機車次數;每週至少1天不開車。

■選車用車助減碳:選用油氣雙燃料、油電混合或電動車輛或動力機具,養成停車就熄火習慣。

■多吃蔬食少吃肉:愛用當地食材;每週1天或1日1餐食用素食;減少畜牧業及食品碳排放量。

■自備杯筷帕與袋:自備隨身杯、環保筷、手帕及購物袋;少喝瓶裝水;少用1次即丟商品。

■惜用資源顧地球:雙面用紙;選用再生紙、省水龍頭及馬桶;不用過度包裝商品;回收資源。

資料來源︰環保局提供

整理︰記者盧賢秀 自由電子報 2008-9-20

9.22國際無車日 全台嘉年華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2008.09.21

明天是922國際無車日,全台多個縣市這兩天展開無車日行動。台北市一早舉行2008大台北國際無車日,幾千輛自行車馬把台北市府廣場擠得水洩不通,許多民眾全家一起騎鐵馬參加,從市民廣場出發,延著仁愛路、復興南路、河濱自行車道、景美,再折返自來水園區,全程16公里,約騎了45分鐘。

活動還募集922個環保承諾,民眾在回收悠遊卡上,寫下環保承諾,悠遊卡公司就種一棵樹。悠遊卡智慧公司董事長連勝文簽下「小額消費用悠遊卡」的環保承諾,他說,鑄銅幣讓口袋很重,印紙鈔要砍樹很不環保,他認為未來修法後可以使用悠遊卡進行小額消費,將更環保。

台北市長郝龍斌今天也義賣兩部簽名自行車,共義賣4萬2000元,將捐給公益團體。許多愛騎單車的台北人,今天也起了大早上路騎車,有三四歲的小朋友,全套配備上路,也有七八十歲的阿公,身手矯捷,開心的直說騎馬環保又健康;還有民眾連家裡的小 貓小狗都帶上車,坐在車籃裡好不拉風 。

郝龍斌表示,10年前法國於9月22日發起無車日活動後,台北市是台灣第一個參加國際無車日的城市,至今已舉辦七年,目前台灣已有24個城市加入國際無車日活動。

郝龍斌今天花了45分鐘騎完16公里路程,發現在台北市騎單車是很心曠神怡的事,他指出,目前台北市自行車專用道共19.1公里、市區人車共用車道69公里、河濱自行車道106 公里,未來計畫每年以增加50公里的速路,建構台北市自行車網。

這兩天周末,許多縣市政府昨天也已舉辦無車日活動,台北縣是昨天上午在永和市中正橋下河濱公園,近千位民眾由縣長周錫瑋領頭,一路騎到新店碧潭東岸風景區,享受親子樂趣。高雄市昨天也有近萬單車族從高捷中央公園站出發騎至文化中心。

桃園半封路好險 中市5千人追風

【聯合晚報╱記者唐福春、葉英豪、游文寶/連線報導】 2008.09.21


「出發囉」!桃園縣國際無車日活動上午8時30分啟動,全長從桃園市區到中壢市高鐵青埔站近14公里,全程採取半封路措施,雖未造成交通阻塞,但返程卻全無警方封路保護,讓車友感到傻眼。

桃園縣長朱立倫上午在高鐵青埔站和所有車友會合共騎時表示,桃園縣目前已完成124公里自行車道,並預定以每年100公里為目標建置,其中高鐵站區將於9 月底完成20餘公里的社區型自行車道,另中豐北路通勤自行車道將於年底前完成,連結中壢與高鐵站區,可將高鐵與自行車道的轉運緊密結合。

「妹妹,將防曬油擦上…」、「弟弟,礦泉水帶了沒…」。上午7時不到,桃園市中正路多功能藝文園區就擠滿千餘輛五顏六色的自行車和車衣,將會場點綴得非常熱鬧。只見父母親們忙著打點小朋友車上配備,另一邊則可見小傢伙們忙著為輪胎打氣。

台中市今天上午也首次封閉在中彰快速道路下方環中路3段至4段,規劃為自行車路線,吸引近5000名單車族參與,場面壯觀,台中市副市長蕭家旗也帶著家人一起參加活動,他說,看到這麼多民眾起個大早,就為了來騎單車,證明台中真的是個年輕、健康的樂活城市。

由於中市環中路3段至4段快速道路上午做為無車日活動場地,中彰快速道路高架橋成為騎士最佳遮蔭棚,不用與其他車輛爭道,讓騎乘自行車更安全舒適。除了單車漫遊,現場還安排加州健身中心的熱舞、小熊車隊的單車技術表演,小小彩繪家也帶著自己的作品,點綴活力。

【2008/09/21 聯合晚報】

922無車日 北市信義商圈封街

【聯合晚報╱記者姜穎、王彩鸝/台北報導】 2008.09.21


明天是世界無車日,數千單車騎士今天一早從台北市政府出發,響應無車行動;台北市政府明天更要實施「封街無車日」。
記者高彬原/攝影

922無車日 北市首次上班日封街

明天是922世界無車日,各縣市都陸續展開響應活動,台北市政府將首次在周間上班日實施封街無車日,屆時北市府周圍信義計畫區將進行封街交通管制,附近上班族或學生只能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騎腳踏車通勤,徹底貫徹「無車」。

信義商圈封街10小時 先規畫路線

由於明天是正常上班日,信義商圈封街10個小時,可能造成汽機車改湧入周邊的非封街路段(例如基隆路、信義路四段等),反而影響交通,甚至在上下班尖峰時段大塞車,因此北市府今天特別呼籲汽機車族明天改以大眾運輸工具或步行,事先規畫路線,以免耽誤行程。

行經信義商圈公車 刷悠遊卡免費

台北市政府交通局表示,明天信義計畫區封街禁止汽機車進入,管制時間自早上7時至下午5時;管制範圍包括松高路以南、信義路5段以北、市府路及一號道路以東、松仁路以西之區域。配合無車日封街活動,交通局也規畫配套優惠措施,明天民眾搭乘行經信義商圈公車刷悠遊卡免費的服務,共有60條聯營公車路線共同參與,公車前玻璃會貼上「922本線刷悠遊卡免費」貼紙供民眾辨識。

民眾在17日至24日,每天使用悠遊卡搭乘捷運或公車,上網登錄悠遊卡號及個人資料,就有資格參加「悠遊獎」抽獎活動。明天使用同一張悠遊卡搭乘行經信義商圈的公車,還可參加「達人獎」抽獎,獎品有免費搭捷運一年、30 天等獎品。

Samsung 節能減碳不放鬆

【經濟日報╱鄭秋蘋(工研院IEK/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 2008.09.20


一、前言

Samsung為全球第二大半導體廠,也是韓國國內重要企業集團之一。Samsung對於國際重視的環境保護及回應地球暖化的議題,堅持採用比法令更嚴格的汙染標準,並實行多項節能減碳計劃,將企業對環境的影響程度降至最低,在水電的節約、回收利用,及PFC的氣體減量計畫實施,皆能使企業的生產效率提升及降低生產成本,並減少對環境的汙染,並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

二、PFC減量策略及實績

Samsung在PFC的減量策略,則是設置POU Scrubber、PFC Total Scrubber和Acid House Scrubber層層過濾PFC氣體的排放及回收,以達到減量的目標。

以半導體廠的PFC排放量來說,每年皆呈現下降趨勢,2006年較2005年減少了34%的PFC排放,即減少160(ktc/y),而2005年 Samsung半導體的營收為17,838百萬美元,2006年營收增加為19,670百萬美元,由此可知PFC的減量並不影響營業收入,使企業銷售成長同時也降低PFC排放的雙贏目標。在未來規劃上,Samsung半導體仍持續降低PFC的排放,從2003年至2010年都將是呈現下降的趨勢,而 2010年減量的目標,則以1997年為基準,減少10%的排放量。

三、節水策略及實績

Samsung在節水的實施項目,主要分為製程用水減量及回收水量的提升,由製程中的技術改變,使用水量得以減少,如半導體廠後段封裝製程中,晶片接合 PCB的技術改為以錫膏接合,則可免去水洗洗淨的步驟,而省下每年約5,000噸的水。而回收水的再利用,可用於次級用水,如園藝、廁所等非飲用級的用水。

在節水方面,Samsung於2005年及2006年間因擴廠及產能的增加,使得用水量增加,但在水回收總量呈現增加的趨勢,於2006年比2005年更增加了857.3萬(m3/Year)的回收水量,而從回收比率來看,2004年至2006年的回收比率雖略微呈下降趨勢,但皆能維持在70%以上。

四、節能減碳策略及實行

節電的實行策略為空調的控制、增加能源使用率、製程的改善等措施。由冷凍空調設備的改善,及空調熱儲冰系統的運用,可使空調及能源使用率增加,達到節電的目的。在半導體封裝測試階段,以縮短預燒(burn-in)時間來達到節電的效果。另外在每個廠房設置熱交換器,以回收鍋爐產生的熱氣,使得水進入鍋爐後可減少加熱,進而減少電力使用。

五、節能減碳、節水及PFC減量的未來目標

Samsung對於未來節水的計劃及目標,為工業用水的回收使用最大化,並減少製程用水。在節電目標方面,為每年減少5%的電力消耗,並在製程技術的持續改善下,達到更高的節電成效。PFC的減量上,以1997年的排放量為基準,於2010年減少10%,並採用使地球暖化程度低的替代性氣體、改善製程效率及發展分解PFC的設備、回收PFC氣體等措施,以達到PFC減量的目標。

六、結語

參照本文所述,Samsung在半導體製程中的節能減碳措施,是我國半導體業及光電產業可學習仿效的對象。我國半導體產業及光電產業仍有節水節電及PFC 減量的空間,對於國際大廠Samsung的成功節能並同時達成企業獲利,也是我國產業需努力達成的目標。改善並加強節能減碳的實施,除了能獲得企業成本下降的效益外,同時於國際間亦能提升企業形象、和增加企業在綠色產品的競爭力。

【2008/09/20 經濟日報】

加拿大為節能減碳修法

‧新聞大舞台 2008/09/15 【文/張若霆】

氣候變遷引起全世界關切,加拿大雖也重視此一全球性問題,但迄今尚未提出令人信服的節能減碳計畫。執政的保守黨因此成眾矢之的,飽受攻擊。

加拿大聯邦政府的節能減碳計畫係全國性的規畫,影響國計民生至鉅,故保守黨政府對此事可謂是慎之又慎,一時提不出令各方滿意的節能減碳計畫亦無可厚非。不過,安大略省伯林頓市的節能減碳計畫卻值得介紹。

由於汽油價格高漲,環保意識加強,加拿大人目前已開始移愛兩輪交通工具,其中尤以單車成為人們的最愛。在多倫多西南約一小時車程的伯林頓市抓住此一勢頭,正積極規畫便利單車使用的各種措施。

伯林頓市府官員菲利浦斯表示,為了鼓勵大家使用單車,伯林頓市及其隸屬的霍頓郡的交通、工程、休閒、環保及衛生部門,目前正聯手制定一系列便利單車使用的措施。

例如,伯林頓市的交通部門負責在公共巴士上安裝單車架,便利騎單車者也能搭公車。霍頓郡規畫一件基建工程時,伯林頓市的工程部門亦會參與,規畫出單車道。伯林頓市的休閒部門則負責規畫公園旅遊區的單車道。

為了進一步鼓勵人們騎單車,伯林頓市甚至修改法令,准許人們在未設單車道的地區,在人行道上騎單車。這在加拿大各市尚屬首創。伯林頓市交通部門發言人匹柏表示,准許人們在人行道上騎單車,開始有些困難,但為了節能減碳,市民觀念已經改變,終促成此項新法令的通過及實施。

伯林頓市在1990年即成立了一個單車委員會,由志願市民,一名市議員及市政府職員組成。這個委員會擔任市議會的顧問,同時也是霍頓郡議會的顧問團。

加拿大統計局2006年人口普查統計資料顯示,80%加拿大上班族開車上班,僅7.7%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只有1.7%的加拿大上班族騎單車上下班。

伯林頓市企圖改變市民的這種習慣。該市目前正在草擬一項十年單車計畫,希望每年預算都有鼓勵市民使用單車的項目。

菲利浦斯表示,為了節能減碳能夠成功,市府必須先制定可行的政策,這樣人們才會配合。菲利浦斯相信,十年內,伯林頓市一定能夠成為加拿大最宜騎單車的城市。他認為,伯林頓市若能達成此一目標,對觀光、市民健康及環保均大有助益。

【本文摘自新聞大舞台9月號】

日十月辦碳交易 部分企業先行

中國時報 【黃菁菁/東京十九日電】 2008-08-20

 日本政府將於十月試辦二氧化碳(CO2)排放量交易制度,九月將制定相關法規,此制度預定試辦到二○一二年後正式實施。日本目前已有企業搶先進行排放量交易,行情則是參照歐洲市場,專家預測,日本國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交易市場建立之後,排放量行情可能看漲。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為領導日本達成京都議定書訂定的減碳目標(即二○五○年以前將碳排放量減少到現狀的六○%到八○%),在七月召開北海道洞爺湖高峰會之前,便在對國內外媒體的演說中,表明日本邁向低碳社會的決心,最受矚目的節能減碳對策是,在日本國內建立二氧化碳排放量交易市場。日本初擬的辦法是,由各企業自行公布「能源效率改善目標」作為減碳標準,超過目標之二氧化碳排放量額度即可用來交易。實際排放量超過原先配額的企業,則可向未達配額的企業購買多餘的排放量。

 此制度明確定出排放量上限,被視為削減溫室氣體的有效方法。歐盟已於○五年施行二氧化碳排放量交易制度,美國也在考慮引進,日本產業界原本激烈反對,但日本政府仍決定試行。

 日本產業界之所以反對CO2排放量交易制度,主要是不願比照歐盟採取的排放量「總量管理」辦法,即依過去的排放量實績分配配額給企業,完全不管節能效率有沒有提高。

 日本政府為提升日本企業參與的意願,擬採取不同於歐洲的排放量交易辦法,即,並非設訂排放量配額的上限,而是以日本企業的強項「能源效率」為削減配額的依據,讓企業自行訂出排放量配額標準。

 日本一般中小企業受限於資金調度等問題,而遲遲無法著手實施減碳對策,為促進中小企業的參與,日本還將創設綠開發機制等。

 事實上,日本已有部分企業開始進行CO2排放量交易,目前是根據國際合作銀行等公布的交易參考價來進行交易。金融界人士指出,日本CO2排放量交易制度上路後,買賣需求將會增加,排放量交易價格還有可能上升,也可能受歐洲市場動向所左右。

看好碳交易 永豐餘搶先布局

工商時報 【鄭淑芳/台北報導】2008-08-28

 節能減碳風氣正熾,看好這個商機的永豐餘集團(1907)也趕上熱潮,不僅在昨日宣布加入經濟部能源局的「節約能源服務團」計畫,宣誓將成立集團內部節能服務團,於3年內,減少近2萬噸的碳排放量,此外,永豐餘也計畫跨進能源服務市場,不單幫自己節能減碳,也將以BOT模式,協助其他企業進行減碳,全力搶攻碳權交易的新商機。

 節能減碳風狂吹全球,永豐餘也感受到這個全新市場的商機,據悉永豐餘與集團成員華紙合資成立汽電共生公司後,近期也將再成立另一家子公司,專攻能源服務市場,該案已是箭在弦上,只待董事會通過,就可付諸施行。

 永豐餘強調,為了有效節能減碳,永豐餘將先由自身做起,首先是在集團內部先行成立節能服務團,就內部能源使用效率進行全面盤查,初估永豐餘集團在未來3年內約可發掘節能潛力7,480公秉油當量,含電力12,960千度及熱能4,306公秉,約可減少1.92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若換算成節能效益,約達1.568億元,集團總節約率可達2.4%。

 另外,在造林方面,永豐餘集團也將持續耕耘,永豐餘協理劉瑞娥指出,從60年代開始,配合政府獎勵產業東移與林相改良政策,陸續向國有地承租造林,迄今在台灣已經有1,318公頃的林地,這些林地每天平均吸附碳排放量,也達1,300餘公噸。

 除了台灣既有的植林外,永豐餘也與華紙攜手,在大陸投資鼎豐林業,進行植林。華紙副總經理林谷豐指出,截至目前為止,鼎豐除了與當地政府或是地主合作植林的3萬市畝外,自行栽種的林地已達36.2萬市畝,合計已達39.2萬市畝,若再加上今年第一季新增的10萬市畝及明年第一季預定栽植的 10萬市畝,合計總有林地達60萬市畝,約當4萬公頃。

 據悉,能源局現正在研議希望2015年時二氧化碳排放量回到2000年的水位,若此案成真,不排除碳權商機將會提先在台發酵,讓搶先布局碳權商機的永豐餘早些嚐到甜果。

永豐餘 瞄準碳權交易

【經濟日報╱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2008.08.28


經濟部能源局推動企業節能減碳,昨(27)日邀集12大企業集團舉辦「節能服務團授旗大會」,希望三年內促成各企業集團達到166億元節能效益,永豐餘造紙指出,將成立能源服務公司,未來將進軍歐美碳權交易市場。

參與經濟部進行節能減碳的企業包括:永豐餘、力麗紡織、中鴻鋼鐵;台塑集團的台塑、南亞、台塑化、台化等四大公司,以及台積電、李長榮、矽品、旺宏、華新科等共有12家企業集團,各集團將成立「節約能源服務團」。

未來三年內,12大集團所屬的116家企業,將進行節能達78.1萬公秉油當量,相當節約166億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達214萬公噸,直接或間接促進332億元的能源與環保投資效益。

永豐餘表示,節能減碳不僅是企業社會責任,也是未來市場新契機,永豐餘未來三年要減少近2萬噸的碳排放量,也將跨入能源服務產業,透過BOT模式,協助其他企業進行減碳,進軍歐美碳權交易市場。

永豐餘日前與華紙合資成立汽電共生公司,預計將在永豐餘高雄久堂廠、華紙花蓮廠、大陸揚州廠,及廣東鼎豐紙漿廠建置新汽電共生設備。

另外,永豐餘也將成立另一家能源服務公司,將廢紙渣充做燃料,每公噸廢棄物可取代四分之三煤碳,預期近日董事會通過後就可執行。永豐餘強調,新公司可服務集團內外各企業,未來減排所得的額度,將可進軍歐美碳權市場。

永豐餘強調,永豐餘由自身做起,三年內發掘節能潛力7,480公秉油當量,含電力12,960千度及熱能4,306公秉,約可減少1.92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若換算成節能效益約達1.568億元,集團總節約率可達2.4%。

【2008/08/28 經濟日報】

諷刺!今年是國際珊瑚礁年

【聯合晚報╱記者鍾延威/特稿】 2008.06.12


今年是國際珊瑚礁年,在全球致力於洋生態保護之際,曾經享有珊瑚王國美譽的台灣,卻由農委會於5月22日發布形同開放採珊瑚的管理辦法,並於24日火速生效,這個辦法等於政府對珊瑚保護的全面撤防,是海洋生態保育的「馬上」大倒退。

珊瑚生成不易,是重要環境指標,代表一個國家海洋保育成績,甚至是文明程度的指標,台灣在這方面成績一直不差。墾丁國家公園上個月便才舉辦珊瑚週活動,由小學生潛水揭開序幕,並有大量小朋友參與,無非就是要國民從小深植海洋保育觀念;而墾丁的珊瑚保育工作更讓外國專家驚艷,不遠千里前來取經,美國海洋太空總署更選定墾丁為全球同步珊瑚預警統之一環,這些努力與成就,都將在農委會一紙命令下,被摧毀殆盡,甚且貽笑國際。

馬政府上任以來,從國民黨立院黨團否決國土復育條例、環保署長沈世宏的「電廠設台灣、樹種中國」主張,到農委會的放棄珊瑚,在在令人失望,新政府對這塊土地的經營,難道要從永續不絕走上永「絕」不續?

【2008/06/12 聯合晚報】

應全面推動節能減碳

【經濟日報╱社論】 2008.06.05


國際油價節節高漲,突破每桶130美元;美國財政部長寶森於日前走訪中東產油國行程中表示:由於原油需求強勁,供應量未見增加,短期內高油價難以舒緩。而且石油、煤、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使用,又是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在此雙重壓力下,行政院將於今天世界環境日的院會中,討論通過「節能減碳行動方案」,宣示馬英九總統的減碳目標:全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6至2020年間,回到2008年排放量;2025年回到2000年的排放量;2050年回到2000年排放量的50%。此乃是開發中國家中最早承諾減量,並列入施政規劃者,實屬難得。

在國際油價不斷高漲的壓力下,台灣過去八年的能源彈性不降反升,自1991至1999年八年間的0.84,2000至2007年升至1.07,顯示能源運用效率明顯下降,與工業國家能源彈性已降至0.5以下相比,高出一倍多。因此能源負擔大幅增加,能源進口值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自1999年的2.48%,去年躍升至10.14%,今年第一季更竄升至14.2%,超過第二次石油危機時1980年的最高點13.02%,顯見當前能源負擔之沉重。更由於民進黨前政府凍漲油價半年,新政府上台後,油價解凍一次漲足,引發通膨危機;使實質工資與實質利率均淪為負成長,陷人民於痛苦之中。

在溫室氣體排放量方面,近年來台灣的表現,更是慘不忍睹;台灣2006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是1990年的2.4倍,增加速度是全世界最高國家之一,高居亞洲地區第一名,是全球平均值的四倍;平均每人排放量是全球平均值的三倍。由於二氧化碳排放的快速增加,不僅導致日照減少、水旱災頻率大增等大地反撲的威脅,而且以外銷為主的台灣經濟,還將因環境議題面臨國際社會的重大壓力。

台灣近年來能源負擔日益沉重,除油價煤價快速上升外,消耗量也在快速增加,以致二氧化碳排放日增;可從兩方面來觀察。先就能源消耗的需要面來看,過去八年(2000-07)最終能源消耗增加40.4%,而其中工業部門消耗能源增加62.5%影響最大;其次則是商業及住宅部門分別增加38.5%及 23.9%。工業部門能源消耗快速增加,超過其生產增加速度,致工業部門的能源彈性高達1.22,也是總體能源彈性超過1的罪魁禍首。工業部門能源消耗的快速增加,主要是受到高能源密集工業快速擴張的影響。高能源密集工業消耗能源占最終能源消耗比重,在第二次石油危機時的1979年達到38.7%的高峰後,即逐年下降,致第一次政權輪替前的1999年已降至28.9%;顯然這20年已朝能源密集度低的工業發展,減輕對能源的依賴。但第一次政權輪替後的八年,高能源密集工業消耗能源平均每年增加率,自前20年的4.2%,躍升至7.3%,致其占最終能源消耗比重至2007年回升到36.1%。而且由於高能源密集工業的快速發展,致工業部門消耗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占總排放量的比重,自1999年的49.6%,2006年超過一半,高達52.4%。顯然民進黨執政八年不僅經濟不振,而且產業政策偏差,不但使能源負擔日益沉重,也使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加,被國際列為氣候變遷的高危險群。

次就能源的供給面來看;過去八年能源總供給增加47.7%,因民進黨執政當局「非核化」政策的影響,八年間不僅沒有新核電廠的起動,即使已興建1/3的核四發電廠,停工後再復工,完工日期一再延後,因此八年間核能發電僅增加5.5%,而水力發電受到天氣影響,反減少發電7%;因而八年來能源供給的增加幾完全集中在石油、煤炭及液化天然氣三項;而此三項正是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來源,完全與國際間減碳大勢背道而馳。

面對此一險峻情勢,新政府上台後,急於通過「節能減碳行動方案」,而且自總統到閣揆身體力行減碳行動,對全民自會產生教育效果,應予肯定。不過根據上述分析,能源的消耗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除與生活有關的住宅、商業及運輸要節能減碳外,更重要的是產業政策的調整,與核能的興建,已是無法逃避的問題。馬英九總統要在2016-2020年間,二氧化碳排放量回到今年(2008)水準,即未來八至12年平均排放量,自過去八年的每年增加4.2%,降為零成長。這是一個極為嚴峻的課題;行政院除通過「節能減碳行動方案」外,更要對產業結構的調整與核能發電廠的擴建政策早日落實,否則又是空談,與民進黨執政何異?

【2008/06/05 經濟日報】

世界環境日:政府該有更積極的作為

【聯合報╱社論】 2008.06.05


今天是世界環境日,「推動低碳經濟與生活」是全球活動主題。馬總統將正式宣示推動大規模節能減碳措施,希望帶動節能減碳的風氣。不過,以台灣節能減碳進度之落後,甚至仍在持續惡化,若政府光是號召,不做更深刻層面的檢討調整,恐怕只是呼一天口號罷了。

一九七二年,聯合國在瑞典召開首屆人類環境會議,發表「人類環境宣言」及行動計畫,認為人類有足夠能力在不犧牲環境品質的前提下追求經濟發展與生活品質的改善;並將會議召開日六月五日定為每年世界環境日,每年選定一個年度主題積極推動。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踢開碳習慣,推動低碳經濟與生活」。

聯合國今年世界環境日主題,很俏皮且貼切的選用了Kick(踢)這個字;一方面描述出減碳工作的急迫性,表達了對耗能的舊生活習慣的憎惡;另一方面也顯示,若要改正,只不過是舉腳一踢般地簡單,關鍵端看要不要做。聯合國並列舉少開車改用大眾運輸工具、電器不用時要關機而不是待機、改用節能燈泡等隨手可做但一直懶得動手的生活惡習,呼籲大家今天一腳踢開。

世界環境日活動要踢開的「碳習慣」,民生的「住商」及「運輸」應是主要的兩塊。台灣這兩塊溫室氣體排放合計高達百分之三十二,僅次於「產業」百分之五十三左右的排放量。應強調的是,這兩塊的碳排放近年還在快速上升,但政府始終不曾發起節能減碳,甚至連宣導也做得有限。若認真響應世界環境日「踢開碳習慣」,在政府帶頭下求其落實,應能拿出相當不錯的成績單。

近年來政府重經濟而輕環境,以致減碳的成績即便與開發中國家相較也很難看;這兩年一些國際組織的調查,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非但未減,且增長速度去年是全球第一,這個「成績」實在使國人顏面無光。

自一九九七年底京都議定書通過,及二○○五年二月該議定書生效;不止已開發國家,初期未被公約列管的開發中國家也開始做減碳努力;甚至拒簽議定書的美國亦積極減碳,只有台灣幾乎沒有動作,拿「被聯合國拒絕的國際社會孤兒」來合理化沒有減碳的理由,卻也因暫無國際制裁壓力,致推動減碳毫無成績。

「住商」及「運輸」是可立即著手的兩塊,政府除了要積極宣導,更要提供財稅誘因。不管是鼓勵民眾使用無碳燃料車輛,或推動節能的綠建材及綠建築,一定要有財稅誘因。美國鼓勵油電混合車,給予減免高額貨物稅;歐盟獎勵民眾換開清潔汽車,也有強力財稅誘因;但台灣呢?標榜綠色的扁政府只要一談到錢,不管是省油車,或是綠建材、綠建築,一概靜悄悄;然而,沒有誘因,顯示政府推動節能減碳全是空話一句罷了。

「推動低碳經濟」是世界環境日第二個重點,也是政府最不願面對的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問題。台灣能源幾乎百分之百仰賴進口,全無條件發展高耗能產業;尤其是以外銷為目標的高耗能產業。花了一大堆運費進口能源,留下可觀的汙染及碳排放卻沒有什麼利潤;就產業政策而言,這完全說不通。扁政府推稱產業百分之五十三的溫室氣體排放是維持台灣經濟成長的動力,以這幾年台灣的經濟表現,證實台灣完全無視能源短缺、環境破壞的事實。

十年來,在推動節能減碳上,政府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投入,官方一直停留在呼口號階段,甚至迄今未建立關鍵的碳排放登錄制度,各企業、機構的碳排放完全沒有紀錄;沒有紀錄等於無從驗證、比較,徒有漂亮數字任人喊,未能有效減碳幾乎是必然。碳排放不減反增,問題出在哪裡,難道不是一目了然?

世界環境日聯合國定位為環境嘉年華,但在台灣,則絕不能只是一場環境節慶,而應是自今天起無限期推動的新生活運動。

【2008/06/05 聯合報】

碳交易目前無「法」推 別上當

中國時報2008.05.27 【謝錦芳/台北報導】

 我國「溫室氣體減量法」尚未立法,已有詐騙集團以「碳交易基金」投資報酬率達百分之百為名詐騙一百多人吸金上億元,立委賴士葆質詢金管會有何防堵之道,金管會證期局表示,國內碳排放交易要先完成立法,投資人勿受騙上當。國內的期貨投信最快年底才能推出期貨信託基金投資海外的碳交易商品。

 證期局副局長李啟賢指出,「溫室氣體減量法」由環保局主管,九十六年五月七日經立法院初審,未來必須完成立法後,國內才有碳交易的商品。

 在此之前,投資人若要投資碳交易相關商品,最快年底前會有期貨投信公司推出期貨信託基金投資海外碳交易商品,但目前證期局尚未發出任何期貨投信的營業執照。

 李啟賢指出,若有人兜售碳交易基金,投資人要先確定這是合法在台註冊登記的投信公司,可以上投信投顧公會網站查詢;其次,查看商品的公開說明書,必須由合法業務員銷售。證期局三年多來已移送四十多件不法業者兜售境外基金案,最近一件是四月初有不法詐騙集團以碳交易基金為名,詐騙一億多元。

 他表示,近來歐美地區相繼建立溫室氣體排放量交易市場,包括歐盟氣候交易所(ECX)、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CX)等,自二○○六年起,ECX與CCX已合併在一個氣候交易所旗下並在倫敦證交所掛牌。溫室氣體排放交易若屬於期貨交易,環保署得依溫室氣體減量法指定期交所為合法之交易平台,若溫室氣體排放交易非屬期貨交易,證期局亦可依規定核准期交所經營溫室氣體排放交易,並由環保署指定其為合法交易平台。

碳權買賣 台灣未公開募集

2008年05月20日 星期二 蘋果日報


投資當心
為減緩地球暖化、符合全球減碳標準,簽署《京都議定書》的各國及不同產業都有二氧化碳排放標準量,若有超過情形,須從交易市場購買更多的二氧化碳額度,從而建構國際間碳交易機制,交易者須為大型機構法人,國際間陸續有幾家公司向投資大眾募及碳基金,進行碳權買賣交易。由於投資門檻高,交易制度複雜,在台灣並未公開募集,只有少數外商銀行以結構債或私募基金方式,開放給VIP客戶。



散戶不適合投資
AIG友邦投顧董事長楊智雅指出,台灣的法規規定,私募基金必須要由投信發行,且每檔基金的參與人不可超過三十五名,也不可公開募集。至於海外的私募基金則要由台灣的銀行、券商、投信投顧代理才可在台銷售,同樣受限三十五人的規定。
這種私募基金不可公開募集,基金相關資訊自然也就不用對外公開,楊智雅提醒,私募基金產品特性與操作策略較複雜,有些投資標的甚至變現性低,且資訊不夠透明,「除非是對於基金操作或是該投資標的頗有認識的自然人,否則一般散戶並不適合。」投資人對於以個人或是海外公司名義來台招募的私募基金,應多加留意是否已在台灣註冊,以免受騙上當。
記者李亮萱

想賺炭權基金 先上網查證

【經濟日報╱記者謝柏宏】 2008.05.27


碳權交易在世界各國如火如茶展開,依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設定機制,碳權交易原本是國對國,或企業對企業之間,以減低碳排放量為目的交易行為。一般民眾應如何藉碳權交易來理財致富?恐怕仍應從理解聯合國的相關規定著手。

隨著碳權交易市場活動愈來愈頻繁,碳權基金也如雨後春筍成立,碳權基金運作的前提,是必須有能力協助企業碳減量或進行碳權交易,並從中扮演經紀商的角色;此外,碳權基金也可藉由投資環保工程公司,由環保公司協助企業減碳或碳權交易。

當市場有公司標榜要成立碳權基金,或有能力進行減碳技術時,一般投資人可上幾個具公信力的網站,查核這些公司所言是否確有其事。

首先,投資人可以上UNFCCC網站查證,如果一家公司標榜拿到碳權交易額度,可以先從這家公司是否在該網站登錄,再到聯合國認可國家機構,例如中國清潔發展機制網查詢,交叉查證該基金是否確實獲得認可。

一家有意成立碳權基金的公司,必須先在交易國網站公告一周,如果沒有人提出質疑,該公告就會轉往UNFCCC公告兩個月,接受全球專家質疑;如果還是沒人有疑問,就獲得聯合國核可,才能進行買賣,估計要拿到買賣許可證,至少得花上一年半。

在握有碳權資產後,才有資格成立基金,且一定是私募基金,保管銀行也必然會登錄該基金名稱及發行公司。

【2008/05/27 經濟日報】

台灣 建全球最大CO2觀測平台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2008.06.02

監控溫室效應 補上太平洋這塊最後的拼圖

在國科會及環保署支持下,中央大學將結合中華航空公司的機隊、長榮海運的國際貨輪及福爾摩沙衛星三號,從40公里高空到海平面,建構全球最大的溫室效應氣體觀測平台,在全球氣體觀測網上,補上太平洋這塊最後的拼圖。

國科會今天宣布這項重大計畫。主持這項觀測計畫的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王國英興奮指出,這是繼2006年福爾摩沙衛星三號執行掩星觀測計畫、有助於提升全球氣象預報準確度後,台灣對全球大氣監測的另一重要貢獻,大大提升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能見度。

全球環境迅速變遷下,二氧化碳濃度逐年攀升,溫室效應導致的大自然災害層出不窮。王國英表示,早在1993年,歐洲科學家及空中巴士即發起「商用民航機大氣觀測計畫」 (MOZAIC),但始終缺少太平洋這條飛行路線。這個溫室效應氣體觀測計畫缺口,終因台灣的加入而補足。

中大結合福衛三號、華航及長榮

王國英說,我國這個觀測計畫將整合福衛三號的掩星觀測數據、中華航空公司的飛機觀測資料及長榮海運的貨輪觀測所得,從海平面到近40公里的高空,建立一個太平洋地區溫室效應氣體的三度空問分布資料,隨時提供國際參考。

王國英透露,波音飛機的觀測任務將從今年底、明年初展開儀器裝設;空中巴士A340-300飛機的觀測任務預計明年夏天啟動,A330則於2010年夏天展開。第一架飛越太平洋上空蒐集大氣資料的我國商用民航機,可望於明年6月從中正國際機場起飛,目的地可能是美國東岸的西雅圖,或北美其他城市。

累積資本 增加台灣在國際的能見度 意義非凡

王國英表示,台灣啟動太平洋溫室效應氣體觀測計畫,可累積科學研究和國際談判資本,除可避免台灣在全球溫室效應管制的談判過程中被邊緣化,更可增加台灣在國際的能見度,意義非凡。

【2008/06/02 聯合晚報】

日本促依產業別訂減碳標準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神戶二十五日電】 2008.05.26


印尼、南非等發展中國家則重申已開發國家必須以身作則,定下大幅減少排放的中期目標,並出資協助發展中國家取得清淨能源的科技。

鴨下一郎提出所謂的「神戶提案」,交由G8成員國以及巴西、中國大陸與印度等與會國討論。鴨下一郎認為,藉由神戶提案的架構,「透過產業別算出的減碳潛力,可以為後2012年時期的協商提供科學基礎。」

鴨下一郎說,為各個產業訂出全球適用的減排目標,可以鼓勵已開發國家的產業支援發展中國家,實現發展中國家許多相對低成本的減碳改善機會。

歐洲國家主張先進國家必須訂出中期減排目標。德國環境部長馬赫尼希說:「產業模式可以作為補充,但我們最需要的還是工業化國家的強制減排目標。」

【2008/05/26 經濟日報】

世界地球日 科技垃圾回收煉金

在這個倡導愛地球的時代,高科技產業紛紛推出各種商品來呼應世界地球日;而科技產品製造過程中造成的電子垃圾,在重金屬日漸「貴重」下,則讓大眾開始思考從中「煉金」的必要。
【文/數位時代】 ‧數位時代 2008/05/13

四月二十二日當天,為了響應世界地球日(Earth Day),Google搜尋首頁logo換成綠色大自然與流水潺潺。在這個倡導人人愛地球的時代,高科技產業也紛紛推出各種活動及商品來呼應世界地球日。

主導電腦技術發展走向的全球半導體大廠英特爾(Intel),就曾在去年與Google聯手與全球數十家科技業者推動「氣候救星電算計畫」,今年在德國漢諾威的Cebit展中也繼續大力宣導,包括微軟(Microsoft)、IBM、昇陽(Sun Microsystems)等都是這個計畫的響應者。

充電器未合標準成垃圾

身為電腦代工製造產業重鎮的台灣,全球八成以上的電腦產品是Made in Taiwan,台灣電腦製造業者面對救地球議題也挺身而出,像是華碩電腦(Asus)今年就選在四月二十二日世界地球日當天,推出竹質筆記型電腦Asus U6、S6與竹質桌上型電腦。而宇達電通也發起舊機換新機活動,在全省經銷通路設置有GPS舊機回收站,讓電子科技產品也能資源回收再利用。

科技的發達也產生更多污染與垃圾。根據美國EPA(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統計,在美國一年至少有五、六百萬台的電腦產品必須被回收,這當中還不包括手機、其他消費性電子產品或電視機等。

此外,手機充電器的標準未整合也造成電子垃圾問題,台灣火大聯盟就在世界地球日當天發起手機充電介面規格未整合的抗議活動。火大聯盟發言人柯逸民表示,目前各廠牌手機每一款型號的充電器與電池都不共用,每買一支手機就要購買一個新的充電器,造成舊的充電器或變壓器成為電子垃圾(e-waste)。

其實美國許多州立政府都開始制訂電子垃圾的相關法規,對於老舊或已毀損的電子產品,使用者不可任意丟棄,因為其中所含有的水銀、鉛、鎳、銅、錫等有毒物質,可能會對環境、土地、水資源、甚至是人體造成傷害。例如南加州就有一位華裔陳學謙設立了一座電子垃圾處理場,整個四萬五千坪大的廠房,單單一天就要處理掉一萬二千多磅的廢電器。

電子產品裡,有部分含有對環境、土壤可能造成污染的重金屬,但也含有銅、鐵、塑膠等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例如一只手機就有一半以上的物質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根據宇達電通指出,六萬多支手機可以回收將近一公斤的黃金,九萬多支的手機就可以回收將近一公斤的銀,這些回收的重金屬可當成製作其他產品的原料,在今日重金屬「貴重」的情況下,的確有從電子垃圾創造「煉金術」的必要。

業者大推綠色商品

除了回收,家電業者也紛紛推出以節能、環保為主張的綠色商品,例如大同就推出具綠色標章的冰箱、除溼機、冷氣機等。而3C通路商燦坤更透過其燦坤總合研究所四年來的研究,推出太陽能精品家電,並主打FOR A自有品牌,包括智慧型最佳日照感光顯示、最佳電源管理組合平台、攜帶式太陽能供電裝置、可擴充太陽能家電模組、潔淨電力與家用市電雙用平台、儲電及照明整合裝置等六項專利設計。

燦坤家電事業群執行長簡德榮表示,太陽能光板可供電給音響播放器或是LED桌燈使用,以音響播放器一天使用八小時來計算,一年就可以減碳二十八.五公斤。燦坤FOR A的太陽能板是與茂迪合作,未來也計畫自行研發相關太陽能商品行銷歐美。目前FOR A一組太陽能板加LED桌燈售價約新台幣一萬四千元左右,仍屬於高端產品。不過,燦坤方面認為,使用者的環保意識抬頭,因此節能商品商機大,預估今年營收將比去年至少成長三成。

網路業者除了在首頁換上具有綠色意識的標緻之外,台灣雅虎奇摩也提前製作了綠生活的主題網站,在綠生活裡不但有計算碳足跡服務,還結合旗下網路購物,推薦相關的節能環保商品。而美國雅虎總部更是在四月二十二日的世界地球日前夕指稱,希望說服全球五億用戶加入「免費回收網」(Freecycle.org)。例如家中有即將被丟棄的二手電視機、冰箱、沙發等,可以試著把他們都放上免費回收網的加盟網站群,也許有需要的人就會去幫你回收,你不要的垃圾,有可能是別人的寶。

「世界地球日」原本是一九六九年約翰麥康內爾(John McConnell)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中提出,可是世界地球日不會只有四月二十二日這一天,因為救地球不是只有一天,應該是在每天的生活中實踐環保。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數位時代》168期】

減碳 麥克諾貝爾籲提高能源效率

【中央社╱楊淑閔台北十三日電】 2008.05.14


「世紀節能減碳綠色論壇」今天在圓山飯店舉行,諾貝爾獎創辦人後代麥克‧諾貝爾博士建議發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科技、吃素及發展替代能源,以利減碳;否則氣候暖化下去,人類都受害。

諾貝爾獎創辦人阿佛列‧諾貝爾的曾姪孫麥克‧諾貝爾博士Michael Nobel今天受邀與會,簡短分享他的環保經驗;他提醒所有人,破壞大自然就是損害人類自己賴以生存的地球;而且氣溫若再上升攝氏兩度,不僅很多海拔低的國家會消失,並有2、3成生物將滅亡。

他建議,目前推算石油、天然氣及煤炭可用期限是以目前的用量估計,實則目前用量正在增加中,因此人類必須發展提高能源使用效能的科技,才能因應並減緩釋放CO2的速度

他強調,其次,人類都應該要吃素,美國官方已推算出,全部人類吃素,省去畜產業所釋出的CO2量,甚至大過所有人將大車換小車的量,而他就已吃素;第三,則是要發展替代能源。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呼籲,台灣從1980年到2005年釋放的CO2量成長120%,惡況僅次於CO2釋出量最多的美、中、印,再不改善,勢必會受到國際制裁;節能與發展替代能源是兩大最重要的減碳方法,吃素效應確實很大,鼓勵大眾少吃肉。

與會的中華電信總經理呂學錦則說,已與民間業者合作發展出一套節能控制軟體,讓大樓的開關更有效率;已在北、高兩市的5個大樓使用,可省下30%到50%的用電;估計全台大樓都使用,可年省48億度電,市值新台幣103億元。

前環保署長簡又新目前擔任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他說,台灣發展環保產業最困難的關鍵是概念還未推廣開來,估計520能源漲價後,有助於民眾及產業接受積極發展環保產業的必要性。

【2008/05/14 中央社】

梁啟源:能源漲價 嚴重衝擊經濟

中國時報 2008.05.05  彭漣漪/台北報導

 短期內,台灣能源使用與經濟發展將產生直接衝突。學者表示,今年下半年,以油價漲一成、電價漲三成、氣價漲四成計算,將使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減少○.三五個百分點,消費者物價上漲○.九七個百分點;另外,馬政府喊出具體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學者預估,要減少一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會使經濟成長率減少兩個百分點,對馬政府「六三一」經建目標,將是「痛苦的挑戰」。

 中研院研究員梁啟源預估,如果新政府下半年起漲油電價格,以油一成、電三成、燃氣四成估算,將使今年經濟成長率減少○.三五個百分點,消費者物價上漲○.九七個百分點,而中油和台電的虧損超過一千億。

 梁啟源指出,國際間比較台灣的能源生產力,結果比歐盟低四七%、比日本低六五%,所以二○一二年之前,台灣產業將面臨國際貿易制裁的風險,歐盟目前占台灣出口總額的十二%、進口總額的十一%,出口如果受到歐盟制裁,台灣經濟勢必遭受重大打擊。

 台灣綜合研究院副院長吳再益表示,過去台灣二、三十年經濟成長和二氧化碳排放成長不成比例,二氧化碳增加幅度高一個百分點,馬英九目前喊出的溫室氣體減量目標非常難,估計要減少一億公噸二氧化碳,會使經濟成長率減少兩個百分點,台灣如果要減少一億五千萬公噸,對經濟影響很大,將是「痛苦的挑戰」。「歐美成熟國家現在經濟成長率只有二、三%,台灣到二○二五年,經濟成長還會有五%嗎?」他質疑。

 檢討產業政府、能源政策,將是迫切的議題,啟用核能將無法避免。吳再益認為,台灣八、九成二氧化碳排放集中在石化能源使用,非核家園政策使台灣能源使用沒有彈性,造成經濟、環境雙輸局面。梁啟源建議,鋼鐵、石化、煉油是高耗能、高污染產業,高科技則是第四大耗能產業,政府應嚴格限制高耗能工業設立,以漸進法適時推動能源稅,並發展低碳能源,核一、核二廠應考慮延役,核四則繼續興建。

 吳再益指出,扁政府凍結油價時,國際油價是七八美元,現在已超過一一○元,五二○之後,中油如果沒有配套,汽油一次漲足要漲四元,降低貨物稅等配套可以降低衝擊,未來油價上漲幅度約一二%,電二五至三○%,油價最快六月、電價最快七月會漲,六月會舉行價格質詢委員會。他說,低碳能源政策下,核能、綠色能源希望能達總使用量的五五至六○%,台電重新思考核能使用。

 台大環工所教授蔣本基表示,台灣欠缺減碳的企業標竿對象,投入很多精力但績效不好,各單位政策目前尚無法落實,政府應訂定溫室氣體的驗證制度,引進先進國家查核技術,根據減量機制整合能源產業各個部門,各部門的減量目標、權責要清楚,要有示範計畫,企業也應有自發性的減量措施。

 蔣本基說,台灣的能源政策藍圖,試圖潔淨、效率和穩定兼顧,但大規模舉行兩次能源會議後,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不確定,各國訂出二○一二年減量計畫,二○一一年等於台灣「考期末考試」,今年是考期中考,我雖非京都議定書成員但可以參考標準提出自己的措施,馬英九己清楚提出能源政策,減量目標,應訂嚴謹策略且積極執行。

 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表示,溫室氣體減量政策應與經濟政策脫勾,建立永續、節能、減碳、有效的碳市場、綠色能源科技發展,碳是真正商品,重要生產要素,碳風險、碳交易概念應加速推廣,同時創造碳資產商機。

國際碳交易 去年700億美元

【經濟日報╱記者 謝柏宏、陳家齊、余麗姿】 2008.04.30


英國一家名為Climate Care公司推出一項新商品,公司除了在網路上提供二氧化碳權利供大眾購買,也開始接受路寶(Landrover)汽車的委託,讓每位購買路寶汽車的駕駛人,也能以額外預算,取得三年的汽車碳權,駕駛人開車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可透過亞馬遜流域種樹等方式補回來。

利用碳權交易來達到溫室氣體減量目的,已經是國際上重要的環保新議題,近年來,在聯合國「京都議定書」規範下,各國紛紛建立排放交易制度,推動自願性減量,以及鼓勵清潔發展機制。

國際碳權交易是逐漸成熟的市場,包括歐洲氣候交易所在內,全球已有九個交易所開辦碳權交易,去年交易額約700億美元。隨著全球暖化議題日益受到重視,遵守二氧化碳減排放規定的國家愈來愈多,碳權市場勢必快速成長。

所謂碳權是指排放溫室氣體的權利,目前主要交易的兩種碳權,分別出自歐盟排放交易機制(Emission Trading Scheme, ETS)以及清淨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根據京都議定書,歐盟ETS產生的碳權是歐盟排放配額(EUA),簽約國訂出溫室氣體排放限額,排放低於限額者,就可以到市場出售多餘的配額。對於沒有排放配額的發展中國家,京都議定書則CDM鼓勵其減少排放量,產生合格減排配額(CER)的碳權。發展中國家利用環保科技發展減排計畫,通過聯合國的認證,獲得CER出售。

目前各國碳交易市場中,CDM模式交易最普遍,到去年底為止,CDM交易完成登錄件數已近900件,二氧化碳減量的信用已達到1.17億公噸。

除了「京都議定書」所規範的交易機制,世界各國也相繼成立自願性市場,正式成立的碳交易所共有四座,分別為:歐盟碳排放交易所,北歐電力發電所、澳洲氣候交易所,及美國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四個交易所2006年碳交易規模已達300億美元,預計2012年可達到1,500億美元。

這300億美元,幾乎都是透過工業減碳帶動,如以工廠製程的改良,各項節約措施的應用,或替代能源的使用,來減低原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各國及各企業到世界各地造林,但是目前尚未聽到任何公開市場的碳權交易行為,是來自於森林創造的碳權,日本三菱UFJ證券負責碳權基金的經理人Kyoko Tochikawa指出,至目前為止,全世界依CDM交易模式進行的造林計畫僅有一項,就是位在中國廣西珠江流域。

廣西珠江流域的再造林計畫是,在環江、蒼梧縣各造2,000公頃,總計達4,000公頃。目標每年碳吸存2萬噸。到了2035年將固定二氧化碳77萬噸。

樹種選擇上,以楓香與馬尾松混植面積最大,共達1,050公 頃,木荷與馬尾松混植約900公頃,大葉櫟與馬尾松混植600公頃,以及桉樹500公頃等。珠江流域再造林計畫的資金來自世界銀行的生物碳基金,第一期將向CDM項目業主購買220萬美元的碳匯。

碳權交易的進行,除了現有的四大交易市場可開放民眾及企業直接進行交易之外,其他國家及民眾,可尋找符合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許可碳基金來投資,如摩根士丹利、法國興業銀行,及富通銀行(FOR IS)今年已經增設碳權交易室,自去年11月到今年4月間,全球以碳權為投資標的的基金規模躍增66%,增為118億美元。

【2008/04/30 經濟日報】

種樹》綠企業金算盤

【經濟日報╱記者 謝柏宏、何佩儒、余麗姿】 2008.04.28


造林這項千年古老行業,在永豐餘集團大家長何壽川、旺旺集團主席蔡衍明、與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等企業家積極投入下,己成為跨海經營的新明星產業。

3月29日晚上,中國南方兩廣交界附近的廣寧縣,當地最大企業鼎豐紙業公司正舉行每月例行的慶生會,在總經理張銘峰等十幾位主管邀請下,座上賓包括廣寧縣級首長、環保局官員,及農業包商。

這可不只是一般的應酬,對鼎豐紙業來說,如何與當地維持最佳互動,是創造森林資產的基本條件。

2000年8月成立的鼎豐紙業,是由台灣的永豐餘及中華紙漿公司合資成立,公司唯一產品是日產300公噸的紙漿,供應給下游廠商生產廣東人日常用紙的原料。

鼎豐沿著廣東邊境,及廣西部分地區種植大片森林。從2001年至今,公司租地造林面積已達40萬畝,契種造林面積也有10萬畝,持續擴增下,估計明年擁有的造林面積將達60萬畝(4萬公頃)。

大陸官方批准鼎豐的造林面積,包括廣東150萬畝,廣西的賀州也有100萬畝,兩地共250 萬畝(約16萬公頃)的土地,足足比台灣新竹縣還大2萬公頃。

由廣東北上到長江流域,進入台資企業旺旺集團發跡的湖南,旺旺集團主席蔡衍明的事業觸角也延伸到造林,他計劃今年起在鄱陽湖附近種植白楊木,總種植面積4萬畝,希望搶攻大陸家具合板市場。

為了在鄱陽湖附近造林,蔡衍明預計投資逾人民幣3億元。另外,他也在湖南岳陽,及常德洽談第二、第三塊造林地,每塊造林面積至少在2至3萬畝。

旺旺休閒食品事業部總經理呂熾煜說,造林的目的,除了供應合板市場所需,近年來國際間不少企業以造林來累積碳權,也是旺旺評估造林的重要考量。

由廣東向西南方出發到越南昆嵩省高地,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投資的InnovGreen公司剛取得2,000公頃的土地開發許可證,接下來將和當地農民溝通造林。張明正希望以一年1萬公頃的速度,第一階段在昆嵩省造林面積達到6.5萬公頃。

InnovGreen在越南造林,希望從這片廣大的林地能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其他多餘土地則栽種麻風樹,以利生質能源開發,或者種植有機蔬菜。台灣企業海外造林的歷程,早在1980年就開始,為掌握料源,當時華紙和永豐餘聯手前進東南亞印尼發展,受到當地法令限制,須由華僑掛名當董事長。這家由台灣人發起成立的林業公司,後來引進印尼華商金光集團的資金,在一批台灣林業專家協助下,三家公司在東南亞一度共同建立當地最大林業王國。

1995年,金光集團決定到大陸拓展事業版圖,華紙及永豐餘沒有繼續參與投資,但由於台幹在印尼優異表現,金光繼續任用台灣的林務及造紙人才,如今金光在東南亞及中國造林總面積,已突破100萬公頃。

永豐餘造紙林務處主任李晶元說,從傳統的木材加工業來看,要發展出具有高經濟價值的樹種,生長期長達50年。

李晶元認為,以台灣的土地及人工成本來看,每公頃造林約需新台幣25萬元,若種植高價的台灣櫸,每公頃可創造30萬元木材價值,要歷經漫長的等待才能收成,想在台灣發「造林財」,肯定不划算。

若在華南兩廣地區造林,每一公頃造林成本折合新台幣4.5萬元,若種植的是造紙所需的桉木,六年就可砍伐,每公頃木材價值新台幣15.1萬元。

華紙副總經理林谷豐分析,受到俄羅斯,及中國兩地提高木材出口關稅影響,估計未來三年國際木片行情每年都將上漲20%,海外造林絕對有利可圖。

台灣企業化森林管理已引起全球矚目,可望成為半導體、面板「兩兆產業」之後,另一項具國際競爭力的新明星產業。

【2008/04/28 經濟日報】

種樹》InnovGreen有個生質能源夢

【經濟日報╱記者 何佩儒】 2008.04.28


一早從台北出發到河內,還是趕不上一天一班飛往昆嵩省的班機,趨勢科技董事長創辦人張明正要視察昆嵩的林地,總得花上兩天以上的時間。

進入昆嵩,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綠意,彷彿50年代的台灣農村,牛車在身邊緩緩踱步,頂著竹籃的當地原住民,正要前往田裡收成樹薯。

不是為了造林製漿或複雜的碳權,張明正說:「其實我最早的想法,是希望整合台灣獨特的資源,創造台灣獨特的競爭力」,例如在農業方面,屏東科技大學就有最好的熱帶農業知識,而且是全球獨特的知識(knowledge),希望這樣的知識拿到寮國、緬甸,因為這些國家要靠農業經濟才可以翻身。

張明正表示,會想到北越造林,是因為北越曾經是戰場,有些地方布滿有地雷,正因為多年沒有被開發,土地反而保留最原始的狀態。他先找了前農委會主委孫明賢幫忙看土地,發現當地未被化學肥料汙染,因此希望先種一些經濟作物,讓農民有收入。

幾經研究,張明正所參與投資的InnovGreen在越南已有幾塊林地。張明正強調:「我的目的不在救濟,是希望農民有尊嚴地賺錢」,而且種樹也不是天天種,一年大概種兩次,一次種四個月,其他時間就可以種蔬菜,甚至可以種麻風樹,也就是可以種生質能源的樹種。

所以張明正邀請工研院加入,希望借重工研院在生質能源的技術,對InnovGreen來說,生質能源部分,會採取較小的規模,因具有運輸成本降低的優勢,加上氣候是買不到的,預測未來生質能源的市場將供不應求。

張明正說:「我的目的很簡單,第一步,要問能否賺錢;第二步,有沒有利用台灣的優勢」,最後就是要農民能有尊嚴地增加優勢。未來造林所產生的碳權,甚至可以拿回台灣。

再者,趨勢在日本耕耘已久,日本消費者相當重視養生,也喜歡有機食品,一旦在越南所生產的有機食物可以獲得認證,同時建立品牌,包括建立所謂的生產履歷,張明正說,就很「ㄆㄚ了」(台語,意指值得炫耀)。

【2008/04/28 經濟日報】

種樹》永豐餘 以收藏家的角度投入

【經濟日報╱記者 謝柏宏】 2008.04.28


永豐餘在台灣造林逾30年,遠遠走在各企業的前面,只是先知似乎總是寂寞,30年種樹過程充滿期待與落寞。

永豐餘林業部主任李晶元說,永豐餘從未因為造林而獲得實質的經濟報酬,大家長何壽川可說是「以收藏家的態度來投入,有人收藏古董名畫,他是收藏自然資源」。

身為造紙業,永豐餘早年在台灣造林的目的,是為了取得紙漿原料,永豐餘從創辦人何傳開始,持續買下森林地,直到何壽川接棒後,永豐餘擁有的森林面積已達1,318公頃。

何壽川當年還親自到菲律賓南島找到並引進源自南美的銀合歡樹種,原本期待其生長速度比一般樹種快二、三倍。沒想到引進台灣後,才發現銀合歡到了台灣後水土不服,不僅樹木本身產生病變,也不適合台灣多颱風的氣候環境。

林務局長顏仁德回想,銀合歡最嚴重的問題,是對其他樹種造成排他性。

何壽川也體認到,生態中萬物必有一剋,「不是引進的樹種錯,而是要考慮是否會引進周遭生態變化」。

為了記取教訓,何壽川更認真地研究樹的育種及交配,接著永豐餘又開始由南美洲引進雜交過的桉樹,再自行培養出新種桉樹。當永豐餘研究的桉樹已達到製漿需求後,從1991年開始,政府及環保團體對於森林管理趨於保守,為了水土保持,及生態保育,台灣森林在砍伐上受到很大限制,使得永豐餘未持續在台灣種植桉樹。

其後,何壽川將造林的企圖心延伸到海外,永豐餘除了投資印尼金光集團,以整廠輸出方式協助金光集團在造紙及造林技術的壯大,後來更進一步拓展到泰國及中國大陸。

現今永豐餘在全台灣仍有七座林場,面積共1,318公頃,這些林場不種桉樹後,改種肖楠、烏心木,和台灣櫸等,總種植數量200萬棵。

另外,位在台東關山的電光林場,在何壽川的規劃下成立「原生植物園」,蒐集台灣原生樹種數百種。李晶元說,永豐餘和林試所及大學森林系教授討論,哪些樹種有滅絕的風險,就趕快移到園區內培養、栽種。

其中的台東蘇鐵,全世界僅在台東生長,早在日據時代已被視為珍貴樹種,李晶元在早期的日本宿舍找到,再移到原生植物園內。此外,台灣海棗也是原生植物園內的稀有樹種。

永豐餘以造林為起點,不斷創造出新的「綠色價值」,成為台灣造林業的開路先鋒。

【2008/04/28 經濟日報】

種樹》台明將 撒下造林與生態種子

【經濟日報╱記者魏錫鈴】 2008.04.28


台明將企業總經理林肇睢,46年次,在玻璃業界幾十年,至少走過50個國家,每次返台總覺得還是台灣最美。正因熱愛這片土地,台明將企業近年默默在南投縣國姓鄉造林,種植原生植物。

林肇睢說,選在國姓鄉種樹,主要是921地震嚴重傷害國姓鄉的地貌,植樹可加速當地生態保育。

94年初林肇睢因緣際會買下國姓鄉一塊4公頃餘的法拍林地,開啟個人的造林計畫,三年來不斷買下周邊廢耕土地,擴充林地面積。

如今,他在國姓鄉買進或承租林地共約60公頃,委由台明將捐設的「將林教育基金會」來經營管理,已投入逾新台幣8,400萬元資金。

這些土地遍及不同高度,海拔800公尺以上,全面造林,種植烏心石、肖楠、樟樹、櫸木、青楓等樹種,主要目的在水土保持、恢復林相,取名「心靈藝術園區」。

海拔800公尺以下,則栽種蝴蝶蜜源植物,如繁星花、千穗木、馬櫻丹、仙丹花等;以及蝴蝶幼蟲食草,包括柳丁、橘子、檸檬、玉蘭花等,並種植鳥類愛吃的木瓜、柿子、番石榴,為台灣原生動物、昆蟲建構適合成長的棲息地,命名為「自然探索園區」。

林肇睢強調,到國姓鄉造林與生態保育,是推展「環境公益」,希望讓鳥類、昆蟲等有更多棲息地,來彰顯台灣之美。

【2008/04/28 經濟日報】

搶進碳交易 立委鍾紹和未迴避

中國時報 2008.04.28  顏瓊玉/台北報導


 全球暖化促進國際碳交易市場活絡,台灣政界也搶進。在台設立的台斯達克碳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由立院前副院長鍾榮吉任董事長,他也是海峽兩岸清潔發展機制協會理事長,其姪子國民黨立委鍾紹和擔任衛環委員會召委,但他積極推動「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審查已遭質疑未利益迴避。

 在鍾紹和排定議程下,衛環委員會本周三(卅)將第三度審查同意開放碳交易的行政院版溫減法草案,他在本會期積極審查法案的態度,已引起外界側目。

 碳交易活絡 政界爭相投入

 「台斯達克碳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是英國皇家碳資產有限公司二○○六年在台登記設立的分公司,今年二月廿八日,台斯達克集團總裁兼海峽兩岸清潔發展機制協會副理事長劉奕良舉辦《廢氣變黃金》新書法表會,鍾榮吉和鍾紹和叔姪倆也連袂出席。某財經雜誌對新書發表會的報導指出,鍾紹和也在「台斯達克碳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

 鍾紹和昨天否認自己是台斯達克碳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過去沒有,現在也沒有;而鍾榮吉是否為該公司董事長,他說,「目前沒有!」

 鍾比政院還積極 十分罕見

 對於自己審查溫減法是否牽涉利害衝突,必須利益迴避,鍾紹和說,他不認為如此,「怎麼會有利益?」不過,他坦承鍾榮吉確實是海峽兩岸清潔發展機制協會理事長。

 根據經濟部商業司公司登記網頁,台斯達克碳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二○○六年三月九日核准設立,今年四月廿一日曾變更資料,現在登記的負責人(董事長)為劉奕良,公司資本額一億元。

 不過,在財政部稅務網站上,台斯達克碳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是鍾榮吉。兩官方網頁資料有出入,顯示是四月廿一日變更後的結果。

 商業司該公司最新資料上也不見董事名單上有鍾紹和,但有三董事缺額,值得注意的是,前親民黨立委林惠官助理王維彬則列名公司監察人之一。

 四月十六日委員會二次審查草案時,幾乎所有參與審查的藍綠立委都對第十四條有關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核配、第十五條的交易平台有所疑慮,強烈要求停止討論,召開擴大公聽會,連環保署長陳重信也贊成。

 不過,鍾紹和以公聽會上屆已開過一次,再開「沒完沒了」為由拒絕,會議最後不歡而散。某位參與修法立委表示,行政院目前版本支持建立碳交易機制,鍾紹和的態度「比行政院還積極」,十分罕見。

 綠委:當召委不要排這案子

 民進黨立委田秋堇廿七日表示,很多委員在四月十六日當天都觀察到了,「沒有主席像他(鍾)那麼多話、緊張,又很急,一直在講手機。」「他(鍾)要的是交易機制,而不是減碳目標!」

 她呼籲鍾紹和遵守利益迴避原則,「當召委時不要排這個案子!」多位不願具名的立委也表示有耳聞鍾榮吉投入碳交易市場,也認為鍾紹和和鍾榮吉的叔侄關係使他當然義務利益迴避。

政院版溫減法 關鍵項目全空白

中國時報 2008.04.28  顏瓊玉、林倖妃/台北報導


 因為國際政治因素,台灣未能參與「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雖然被排除在二氧化碳減量的國際機制之外,但台灣未置身事外,行政院早在兩年前便將「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送進立法院審查。不過,草案對關鍵的減量目標、基準年、排放權核配、交易機制等,全部空白,也因此造就環保、企業、政商等各路人馬有搶進空間。

 台灣一年排放多少二氧化碳?根據溫減法,政府必須在整體盤查、登錄,建立查證、排放量核配,以及交易制度後,制定出一個總量,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而訂出減碳目標。在此原則之下,有人開始討論核配該有償還是無償,對象是既有企業和未來企業。舉例來說,一家已經經營廿年的企業,經過調查,政府決定核配一萬噸二氧化碳給它,但有人主張,碳是公共財,這家企業應該向政府買這一萬噸(有償),並抨擊無償核配是圖利「既得利益者」。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不贊成無償核配給現有企業,她舉德國燃煤電廠為例,表示經估計電廠未來四年內,光靠配額進行碳交易,就可獲得近新台幣七千億元的暴利。

 產業有舊有新,前民進黨立委王塗發提出的溫減法版本即主張政府需保留十五%配額提供新興產業之需,而且採用公開拍賣方式賣出,所得繳庫。

 假如所有產業都得到配額,在交易機制建立後,減碳有成的企業可以把未用的碳賣給「不夠用」的企業,交易應運而生,現在已經搶進的碳交易管理公司,未來將有收購、哄抬的空間。

 朝野立委四月十六日審查溫減法時即為使無償有償核配、政府應保留多少額度,以及是否要建立交易機制爭辯不休。國民黨立委黃義交持「最高標準」,主張碳為公共財,應該百分之百有償核配,否則未來由誰決定新興產業的配額,「我相信公務員,但不信任政治人物!」

 行政院版留下「太多空白」,民進黨前立委王榮璋譏笑,這充其量是一部「盤查法」,稱不上減量法。田秋堇也說,環保人士期望它是「會咬人的老虎」,但實際上是「啞巴老虎」,根本不會叫。

 黃淑英表示,既然準總統馬英九都贊成課徵能源稅,衛環委員會就應該召開公聽會,讓社會充分討論,等馬英九五二○上任再做決定,比較公平合理。

民間碳交易 大陸試辦

【經濟日報╱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 2008.04.17


國內企業自今年起吹起造林風潮,主要原因是造林可以創造碳權交易商機,台灣今年也著手規劃建立碳權交易制度,但大陸官方日前已透過中國綠色碳基金,開始試辦民間森林碳權交易,起步比台灣早且積極。

由大陸國家林業局、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及中國綠化基金會去年成立的中國綠色碳基金,4月初宣布在北京近郊青龍湖鎮及八達嶺林場啟動造林。

據了解,青龍湖鎮造林計畫,是中國綠色碳基金首次以碳權交易為目的的造林項目,計劃出資人民幣300萬元,造林6,000畝。

中國綠化基金會辦公室日前指出,該基金會去年成立時,先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出資人民幣3億元進行造林、管理森林,並建設能源林基地。

今年起,中國綠化基金會對外開放各地企業及民眾購買碳權憑證,3月底共收到來自北京、廣州、浙江、江蘇、雲南、海南,及新加坡等地人民幣10萬元以上的碳權投資資金,專家估計只要出資人民幣1,000元將獲5.6公噸的碳權。

【2008/04/17 經濟日報】

國際市場熱 二氧化碳最大宗

中國時報 2008.04.28  顏瓊玉

 二氧化碳被視為全球暖化元凶,二○○五年二月十六日起生效的「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確認碳交易的三機制: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 聯合履行(Joint Implementation,JI),以及排放交易(Emissions Trade,ET),在這三種機制下,碳可以現貨或期貨買賣。

 「京都議定書」規定參與國必須在二○○八到二○一二年間,將造成地球暖化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降到一九九○年的排放標準,也就是減少五%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由於世界各國發展程度不同,「京都議定書」允許加入國依開發程度有不排減目標,也因此造就出「碳需求」,進一步產生交易行為,其中以二氧化碳為最大宗。

 簡單來說,排減量不能達到目標,即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規定的國家或企業,可以向減碳有成,還有多餘二氧化碳排放量未用的國家或企業購買,國際上如歐盟、美國、澳洲、英國等地區都發展出一套碳交易的遊戲規則,甚至發展出碳資產的交易市場,如碳基金或證券期貨等衍生性金融商品。

後京都議定書 研商進程敲定

新協議 明年底確定
〔編譯胡立宗/綜合報導〕 2008年4月6日 星期日 自由時報

針對後京都議定書時期的全球暖化對策,一百六十三國與會代表在泰國曼谷經過一週會議後達成初步共識,擬定接下來十八個月的研商進程,包括六月的波昂會議決定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援助方案,及八月迦納會議敲定日本所提的產業別能源效率管制方案。

接著,各國部長及官方代表將在十二月的波蘭會議中總結年度談判結果。至於二○○九年,各國將舉行總共八週的四次主要會議,同年底在哥本哈根敲定取代京都議定書的新協議。

京都議定書規定三十七個工業國須在二○一二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到一九九○年總量的九十五%。各國亟欲達成新協議的原因,除了京都議定書將在二○一二年失效之外,也因為議定書並未納入美國及中國、印度等排放大國。

曼谷會議的其他結論包括:海空運輸工具的排放量可能會納入新協議的規範範圍;京都議定書架構下的「碳排放交易制度」將延續到後議定書時代;先進國家應協助開發中國家研發環保科技,包括轉移乾淨科技給開發中國家。

防全球暖化 新版京都議定書 今起協商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路透曼谷三十日電】 2008.03.31

全球近200國的官員與科學家31日起將在曼谷集會五天,就擬定京都議定書到期後的新方案,首次展開協商,希望按峇里島路線圖,在2009年底前敲定新方案的具體內容。

去年約190國代表簽署峇里島路線圖,約定要在兩年內協商出因應氣候變遷的新方案。京都議定書要求締約國必須在2012年前把溫室氣體排放量,降到比1990年的平均水準低5%,而富裕國家僅37國接受相關規範。

聯合國氣候專家希望,新的合約能約束所有國家,但富國與開發中國家對如何分攤減排意見分歧。

曼谷會議的主要目的是擬定未來協商的時間表,以便趕上明年底在哥本哈根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秘書長狄波爾(Yvo de Boer)說:「我們的挑戰在於設計一個未來的合約,能夠明顯加強改變的行動,在未來十至15年間成功阻止全球排放繼續增加,並在2050年以前達到減少排放總量。」

雖然協商很可能困難重重,但去年聯合國發表一連串的氣候變遷報告已明白指出,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已非常迫切。

其中一份報告說,石化燃料是氣候改變的禍首,如果各國不設法積極減排,氣候暖化將導致更多旱災、水災、海上風浪與暴風雨。

要擬定新的氣候變遷協議必須克服兩大困難,一是中國與印度等新興大國不希望減排衝擊到工業化的進程;二是美國,2001年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的布希總裁,今年11月即將卸任,美國也是全球唯一沒有簽署京都議定書的富國。

開發中國家希望,富國能加速轉移相關科技,並資助窮國取得這些技術。

歐盟提議,以1990年的排放量為基準,工業化國家在2020年以前將排放量減少25%至40%。不過美國向來反對強制設定減排目標的做法。日本這次提出的方案比較和緩。日本建議,以2005年為基準,並按照各產業設定上限。按照日本的提案,全球鋼鐵或水泥產業將設定國際規範,以達到產業的減排目標。

批評者則說,按部門設定上限將嘉惠擁有先進科技的富國的產業,窮國則反受其害。

歐盟主張國家應率先減排,但美國認為這樣會傷害美國經濟,除非中印等國也一體加入。

美國談判代表華森(Harlan Watson)說:「主要的憂慮是所謂的漏洞問題,如果你加入減排,而你又有能源密集產業,他們可能會想移到其他國家,來逃避這項負擔。」

【2008/03/31 經濟日報】


抗溫室 明年訂後京都議定書
【經濟日報╱國外新聞組/綜合曼谷五日電】 2008.04.06

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4日在曼谷閉幕,與會的160多國為未來18個月的氣候談判訂定工作計畫,要在2009年底前,針對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達成新的後京都議定書協議。

各國在曼谷召開為期五天的會議,同意今年針對各項主題再召開三次會議。這些主題包括砍伐森林、資助對抗氣候變遷,以及日本提出較具爭議性的設定產業標準。

聲明中也呼籲明年召開四次會議,會期將持續達八周,比今年的六周更長。

4日的會談在原定結束時間過後又持續數小時,因為各國對日本提議提早討論所謂的「部門」方法意見分歧爭議,該提議是為確保各項產業部門效率。

開發中國家擔心,這將迫使他們削減國內產業的排放量。京都議定書並未對開發中國家提出此項要求,而議定書的義務規範將於2012年到期。

8月可能在迦納舉行的另一次會議,各國代表預期將討論部門方法,以及許多開發中國家關切的森林砍伐問題。會中可見日本持續推動討論部門方法,而在今年7月日本也將舉辦八大工業國高峰會。

今年預定舉行的其他會議包括6月在德國波昂,及年底在波蘭的第三次高層會談。

【2008/04/06 經濟日報】

綠領新貴 綠色經濟先驅

【經濟日報╱官如玉】 2008.04.24

創投家華沙洛最近花了不少時間尋找乾淨科技業的「喬布斯」,如今還在尋尋覓覓。

近年來,創投家相繼把資金投入乾淨科技企業,2007年便高達22億美元,希望找到能讓能源、金融、製造等產業轉型的下一個科技,以及下一個領導人。

不只對投資者來說,這是個龐大的商機,對想成為綠色經濟先驅的職場人來說,這也代表著大好機會。

美國太陽能協會預估,2006年美國就有850萬人投入再生能源、節能產業,下一個十年,光是美國,就可創造300萬到500萬個綠色工作。

綠領工作不只是從事有機農作、架設太陽能板、安裝門窗防風雨裝置,也是創造全新業務的工作。財星雜誌發現,已經有五種人在綠色經濟逐漸嶄露頭角。

碳權交易員

在還沒有成立碳權交易市場的美國,艾立克‧劉是個忙碌的碳權交易員。他成立的氣候起因(Climate Wedge)顧問公司,協助全球各地的企業和金融機構,在蓬勃發展的碳權交易市場進出。

他也協助能夠創造碳權出售的一些企業,例如印度的一家風車農場,或者英國一個收集烷氣的掩埋場,取得資金。

預估數字指出,碳權交易市場規模逾60億美元,且到2050年可成長到5,000億美元,艾立克‧劉說:「碳權交易員是職場的明日之星。」

生態投資家

曾在聯合醫療集團擔任高層主管的匡姆,決定投入環保的行列,轉換跑道到投資銀行Piper Jaffray負責能源/乾淨科技投資業務。他把目標鎖定節能、碳封存、可再生能源、既有產業機械更新等四個領域,找出需要公司援助的中小企業。

匡姆說:「綠色科技是如此的變化多端,沒有一個產業不受到影響。」

企業氣候策略師

當雅虎的兩位共同創辦人楊致遠、費洛,決定公司要在2007年達到零碳排放量的目標時,首先必須找到一個人告訴他們,公司必須補償多少碳排放量,並規劃出達成這個目標的最佳方案。

結果這個重任落在派奇身上,身為雅虎的新任氣候變化及能源策略董事,她上任第一周就是到亞馬遜盆地了解水力發電計畫。在派奇領軍下,雅虎花了200萬美元,向她在巴西找到的水力發電廠、印度的一家風車農場,購買碳排放權,以達到零碳目標。

目前,派奇的工作重點是檢討公司所有的業務流程,找到更節能的運作方式。這包括在華盛頓州建立更好的資料中心,在員工的電腦上安裝能源監視系統,讓他們了解一部筆記型電腦或者整棟建築物會消耗多少能源。雅虎也對客戶提供綠色秘方。

綠色人力仲介者

人力仲介業者卡特蘭,在忙著幫科技業媒合人才多年後,決定自立門戶,成立Acre Re-sources,從事環保科技、企業社會責任、永續發展等綠領工作的仲介,業務迅速成長,一年來成長一倍。

卡特蘭說:「四年前,我們開業時,只是抱著這個市場會起飛的期待,而且競爭者不多。如今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工作,投入的獵人頭業者愈來愈多。」

Acre Resources的一項調查顯示,2006年到2007年,從事氣候改變相關工作的專家,包括碳權交易員、分析師、專案經理人,成長為三倍。卡特蘭表示:「美國、英國、杜拜創造最多的綠領工作。這是成長最迅速的就業市區塊,而且看不到任何會導致它成長減緩的因素。」

環境銀行家

彼德‧劉想要提供綠色企業融資時,他發現了一個市場缺口。新創企業較受創投資金青睞,但對已成立多年,成長曲線不再陡峭的企業來說,要獲得金援並不容易。

在籌集2,500萬美元之後,他一年半前在舊金山成立新資源銀行(New Source Bank),提供全方位的零售銀行服務,客戶涵蓋有機起司製造商、研發成功新太陽能板科技的企業、生態設計業者。(取材自財星雜誌)

【2008/04/24 經濟日報】

6家碳權概念股評析

經濟日報 記者謝柏宏 2008-04-17

綠色資產發酵,在兩岸擁有4萬公頃林地的永豐餘造紙公司16日表示,全球碳權交易市場興起,再加上木材加工市場價值升溫,永豐餘估計該公司在兩岸擁有的森林價值達30億元以上,其中碳權價值高達24.4億元。這是第一家公布碳權價值的上市櫃公司。

永豐餘強調,這項金額是根據林務局公布主要樹種每公頃二氧化碳吸附量來換算,由於台灣及中國兩地都未正式實施碳權交易,永豐餘尚未將此綠色資產認列在財報。

永豐餘強調,今年起國內外各企業吹起種樹減碳的風潮,樹木種植後,需要嚴謹的管理及適度的砍伐,以維持碳吸收的活絡性,該公司已接受不少企業洽詢森林管理的技術,永豐餘正評估建立一套顧問機制,且考慮將森林管理技術輸出到其他企業。

永豐餘指出,該公司在台灣擁有造林面積1,318公頃,在大陸與華紙合資的鼎豐紙業公司,到明年在大陸造林面積可達到4萬公頃,推估永豐餘在兩岸共可掌握24.4億元的碳權價值。

永豐餘估計,該公司在台灣的林地,不少是高經濟價值的樹種,推估這些林地創造的木材價值也近6億元,估計兩岸現有森林價值,超過30億元。

永豐餘指出,全球吹起碳權交易風潮,依照聯合國京都議定書的規範,森林因為可吸附二氧化碳,可被當做碳權交易的商品,估計每1公頃的闊葉林,每天可吸收1公噸的二氧化碳,這些樹林若協助企業進行二氧化碳減量,每公噸將可協助企業減少1,820元的稅金。

永豐餘龐大的土地進行造林,除掌握碳權商機外,在台灣擁有的1,318公頃森林,共種植200萬株樹木,其中,位在台東關山的電光林場,面積100公頃以上,這片林場擁有500種以上的台灣原生種樹林,附近也有火山景觀,極具觀光休閒的開發價值。

永豐餘指出,已打算將台東的電光林場規劃為「原生植物園」;並且評估將台北雙溪、苗栗三義等地上百公頃珍貴森林及富饒的農園,規劃開發為休閒農場,後續潛在的商機相當可觀。

落實減碳 聯合國碳權核發從嚴把關

工商時報 2008.04.25  陳穎柔/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周二報導指出,聯合國主持清淨發展機制(CDM),最近對核發碳權給企業嚴加把關,因為外界開始檢討,核發碳權是否真能抑制溫室氣體排放量,抑或只是為不肯減量的企業大開方便之門。

 根據京都議定書的CDM規定,企業若無法減少自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可以向別家公司購買碳權,通常是富國的企業向較不富裕國家的企業買。不過,企業要取得碳權販售權,必須向聯合國的CDM監管機關提案申請。

 近來,聯合國該單位退回碳權交易權申請的比例升高,議題核心在於,這些案子是否無需交易碳權所得的資金協助就能成立,果若如此,碳權買方就不會去履行其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義務。

 從燃燒蔗渣來取得碳權的發展可看出端倪。聯合國研究員芬翰(Jorgen Fenhann)收集數據資料發現,CDM申請案的命運急轉直下,在2005年約27件蔗渣計畫送審,每一件都在幾個月後獲准,之後53件獲准、13件被退回,比CDM史上被審的蔗渣計畫整體遭退回率約6%,要高出許多。

 蔗渣是製糖的剩餘物,是可再生能源的一項來源,一直以來,糖廠以燃燒蔗渣產生電力,許多糖廠,尤其是在巴西和印度的,為籌資而向CDM申請擴大使用蔗渣,之前幾年,CDM監管機關會迅速核發碳權給申請的糖廠,有數十家。

新顯學》種樹二氧化碳變黃金

【經濟日報╱記者 何佩儒、謝柏宏、余麗姿】 2008.04.27


「我的孫子今年四歲,我每次在田裡工作時都會想像,想像100年後我的子孫在這裡散步的樣子…」,有「田埂上的詩人」美譽的本土作家吳晟,站在他彰化溪洲二甲的林地上,看著他種的樹,眼裡滿是對樹的深情。

不像吳晟懷著浪漫情懷種樹,本土企業、跨國公司,甚至政府,則是為了不同的經濟目的,紛紛投入造林。

鑽石誠可貴 綠金價更高

包括日本、德國、挪威、瑞典、印尼等國的業者,近來紛紛在東南亞展開造林,例如:日本王子製紙,為降低成本,看中越南市場,積極在越南搶地造林;印尼金光集團也在大陸華南地區大舉造林,取得漿材。

台灣企業中,華紙、永豐餘為了紙漿而種樹;旺旺為了跨足家具、製漿而種;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與台南幫吳家第三代吳國維,為了實現社會企業的理想而種;永豐餘集團大家長何壽川,則是把原生樹種當收藏品般的細心培育。

過去石油被稱為黑金,現在不只黑金與黃金價格飆高,森林成了更具投資潛力的「綠金」。

最近不少台灣農民開始栽種紅豆杉及青脆枝,提煉抗癌藥材,紅豆杉提煉的紫杉醇每克售價高達1,000美元,比鑽石更值錢。

還有更多的企業,急著在這一波綠色潮流中,將自己「染綠」,提升企業形象,例如:台新銀行GreenLife信用卡,只要辦卡,消費達一定額度,就幫卡友種樹;歌林也打出買冷氣,就在惠蓀林場種一棵樹。

森林除是紙漿、高級藥材的來源外,從環保的角度來看,造林可增加二氧化碳的吸附力,減緩溫室效應。

林務局評估,每1公頃林地可吸存7.45至14.9公噸的二氧化碳;經濟部能源局更估計,依台灣的林相,一年每1公頃的林地,約可吸附20.2噸的二氧化碳,目前碳權已透過交易市場,進行買賣。

吸引企業及政府積極造林,重大誘因就是看好未來碳權的市場。永豐餘估算,依農委會計算每公頃2.9萬元的碳權價值,永豐餘及中華紙漿,兩岸合作造林目標 60萬畝,碳權市值就高達20億元;換算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投資的InnovGreen,在越南種樹,到2010年預期可帶進25億元碳權市值。

「生態經濟大未來(You Can't Eat GNP)」作者戴維森(Eric A. Davidson)指出,經濟學家多只從伐木業所增加的原木供應量來估算森林的價值,忽略了整個生態系統的邊際價值。

一旦林木流失,表面看起來,僅占整個GNP(國民生產毛額)的一小部分,毫不起眼,但是人類將因為缺乏森林淨化水源,少了高品質的淨水可飲用,也會失去森林調節氣候的吸熱能力,及喪失多種動植物生存的棲息地,其價值絕非單純的木材或二氧化碳吸附能力所能比擬。

懷抱理想的張明正則說:「我在越南造林的目的很簡單,第一步,要問能否賺錢;第二步,有沒有利用到台灣的優勢。」未來越南造林所產生的碳權,也可以拿回台灣。

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曾目睹屏東獅子山從蓊鬱的林地,變成光禿禿一片而痛心不已,他在部落格寫著:「這片坡地(獅子山)下游草埔的達仁溪河段,正在進行河川整治工程,上游不斷伐木,下游在花錢整河川,形成了惡整土地的永續工程。」

政府不識貨 仍頻頻伐木

李根政說,97年度水保局的特別預算和常年預算加起來,每年就有近47億元的預算,木材商若以1公頃2萬元代價划林,一年47億元預算可以買下23.5萬公頃的林地不被砍伐,是獅子山林地好幾倍。政府嚴重低估森林外部經濟價值,大作賠本生意。

在商言商,企業的投資,終究要有獲利。依去年全球碳交易的金額約250億歐元計算,約是台積電市值的四分之三(以台積電股價月均價64.59元計算),這項以工業國家為主要交易買方,未開發、開發中國家則為主要交易賣方的碳權市場,未來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台灣恐要加快腳步,以免跟不上潮流。

去年台灣能源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2.6億公噸,1990年排放量為1.1億公噸,若按照京都議定書規定為1990年排放量再減5.2%,為1.04億公噸,為達到目標,台灣應減碳1.57億公噸。

換算目前的造林計畫,到2025年才能減少280萬公噸的二氧化碳,僅占1.57億公噸的1.78%,簡直是杯水車薪。加上台灣森林覆蓋率已近六成,即使把剩下四成都種滿樹,也無法達到京都議定書的要求,因此,台灣企業與政府聯手赴海外造林,恐是大勢所趨。

國內林業前輩大老,農委會前林業處長陳溪洲直指,企業想靠造林來創造價值,必須跨足海外,預料造林將帶動企業界新一波的海外淘「(綠)金」潮。

【2008/04/27 經濟日報】

種樹有多熱?》認養林地 有錢搶不到

【經濟日報╱記者 余麗姿、何佩儒】 2008.04.27


3月的台灣大學實驗林,一輛輛黑頭車駛進「台灣氣候保護紀念林」種樹儀式會場,台新銀行副總經理黃逸甫帶著一位小女孩,一起種下紀念樹。

「有好多員工想要認養,我們限制一人不得超過三棵,」與台新銀行同樣響應此次造林活動的台積電主管說。

台灣大學實驗林去年配合聯合國2007年推動「種10億棵樹保護地球」活動,與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台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共同打造「台灣氣候保護紀念林」,歷經一年的招募、整地、翻土,日前正式展開活動,各企業搶著加入造林,晚一點根本搶不到。

不僅台大實驗林獲得許多企業認養青睞,一年多來,林務局已媒合眾多企業,在台灣各地造林。目前媒合成功面積已達84公頃,還有許多企業天天打電話到林務局的造林生產組,等著排隊認養林地。

台大實驗林管理處長王亞男表示,為了幫助企業完成綠色夢想,出動所有實驗林同仁找地,不僅透過航空照相的圖片來找,營林區的現場人員如果沒有找到地,但若被管理處人員發現有地,「營林區的同仁還會被處分」,最後好不容易找到100公頃土地。

此次獲得參與台灣氣候保護紀念林計畫的企業,除了台新銀行,還有豐銀行、台積電,以及金百利克拉克。

這塊位在南投溪頭、鹿谷及信義鄉台大氣候保護紀念林,合計30公頃,是國內第一個企業認養造林媒合成功的案例。4 萬棵樹中,台新銀行最多有2萬棵,豐銀行5,000棵、台積電4,500棵,以及金百利克拉克約1,500棵。

台積電工安環保衛生企劃部經理孫讀文說,共有2,500位員工參與認養4,500棵樹,台積電很想繼續推廣,但土地難覓,未來計劃在新竹、台南廠周邊都造林。

企業認養氣候保護紀念林,每棵樹認養金額500元,據瞭解,種樹1公頃面積,第一年就要花上10萬元以上,樹要長大,至少要花近100萬元。企業熱情響應造林活動,認養面積達30公頃之多,台大咬著牙也要種下去。

愈來愈多企業想種樹,但土地少,台灣大哥大最近好不容易「搶到」台大實驗林4分地,種下1,000棵樹。

至於林務局造林生產組每天還是有很多企業不斷打電話來,表達認養意願,希望能獲提供土地造林。已經確定的包括中華電信希望可以認養造林2,000到2,500公頃:中鋼集團認養台中縣大肚山系20公頃,台塑公司確定認養高雄陸軍官校15公頃,台南明德外役監獄100公頃。

另外,台電公司除了認養台中縣大肚山系50公頃,還認養高雄縣鳳凰山步兵學校30公頃林地。

【2008/04/27 經濟日報】


種樹有多熱?》顏仁德 土地媒婆
【經濟日報╱記者 何佩儒、余麗姿】 2008.04.27

「我自己也有3、4分地啊,這是祖產不能賣,又沒人種,現在我也決定回鄉種樹了」。林務局長顏仁德,是執行台灣林業政策的關鍵人物,堪稱台灣造林的「土地媒婆」,一語道出許多農民與地主的心聲。

林務局過去是個「冷衙門」,但過去一年來,在全球造林風潮中,不僅漿廠、紙廠找林務局諮詢,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到越南造林找林務局,連台新銀行、歌林冷氣、聯發科等企業,想要找地造林,都找上林務局,造林生產組科員說:「一年來接到的電話,是過去的好幾倍。」

為滿足企業找地造林的需求,林務局清出314公頃的土地,建立土地媒合的平台。顏仁德說:「種樹就像在做功德。」農委會為鼓勵農民利用休耕農地造林,放寬獎勵造林面積門檻從2公頃降至0.5公頃,顏仁德說,他自己有3、4分地,因為是祖產,捨不得賣,但也沒人耕作,放著浪費。現在門檻降到0.5公頃,他在鄉下的大哥,已經開始跟鄰居洽談,只要再有一戶鄰居加入,就可達到0.5公頃以上,大家一起造林。

顏仁德表示,既可以保住祖產,也可讓後代子孫有林地休閒,何樂而不為。

【2008/04/27 經濟日報】

種樹有多好?》提升形象 又可行銷

【經濟日報╱記者 何佩儒、余麗姿】 2008.04.27


種樹除了造林製漿、製成家具賺錢,或是抵換汙染排放賺碳權,還可以賺名聲,提升企業形象,愈來愈多的企業,將種樹變成一種新的行銷工具。

台新銀行發起GreenLife信用卡,為申請的卡友種植一棵樹,台新還建置專屬網站,提供有關暖化、減碳、碳足跡計算;還有打著以投資「對抗全球暖化產業」為主題基金「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的募集;遠雄在內湖的上林苑,標榜種了320棵樹齡十年的大樹。

賣冷氣的歌林企業,則推出愛地球省能源活動,除了推出節能的冷氣,最近也與中興大學合作,在惠蓀林場的第一、第三林班種植2,000棵、1.8萬棵的樹苗。只要消費者購買冷氣,歌林就會為消費者種下一棵樹,7月舉行植樹典禮後,消費者會收到一份「植樹證明」。

為多家企業塑造公益形象的先勢集團執行長楊忠翰表示,受到全球暖化議題炒熱,企業主自覺對社會的責任,希望透過造林回饋社會,加上同樣是公益活動,在現今環保意識抬頭下,種樹也容易獲得共鳴與認同。

綠色行銷是近年來使用相當廣泛的題材,種樹確實容易引起共鳴,但最好結合能打動消費者的活動,與主力消費族群契合,才能有較長遠的效益。

GreenLife是台新一個多月前才開始促銷的新卡,在台新的眾多信用卡項目,表現雖然沒有特別突出,但台新認為這張卡可以細水長流,逐步吸引卡友關注,也有助提升台新的企業形象。

不過,楊忠翰認為,企業想要藉由環保或造林議題來提升形象,也要考量與其訴求的族群是否符合,例如台新銀行的GreenLife信用卡如果訴求的是上班族的小家庭,可以親子一起種樹,就能與訴求的族群結合。

【2008/04/27 經濟日報】

種樹有多好?》桃花心木 造林首選

【經濟日報╱記者 余麗姿】 2008.04.27


全民瘋種樹,不少樹種爆紅,例桃花心木、烏心石等,不僅是台灣本土樹種、適合栽種、具有木材高度經濟價值,成為民眾種樹的首選;無患子果實可以用來做香皂沐浴清潔用品,土肉桂的葉子有肉桂粉香味,掀起民眾搶種潮。

林務局表示,推動綠海家園,鼓勵民眾參與種樹,林務局免費提供四、五十種樹苗,目前約有近十種苗木最熱門,詢問指數最高,北部以烏心石、台灣肖楠、台灣櫸及樟樹最受歡迎;南部則是桃花心木、印度紫檀及光臘樹最受青睞。

林務局指出,種樹要適地適木,例如桃花心木適合較炎熱的氣候,台灣肖楠則適合涼爽的天氣,北部、南部適合栽植的樹種不同。

企業、民眾喜歡的樹種,因目的不同,喜愛的種樹也就不同。桃花心木是高級家具木材,烏心石大部分拿來做砧板,台灣櫸的木材質地堅硬,常用來當作地板的木磚。

青岡櫟的果實,像堅果一樣大,紋路漂亮,有人當作鈕扣特別收藏,「果實非常有行情,可以做手工藝品」。

【2008/04/27 經濟日報】

能源稅不是稅 重以價制量

中國時報 2008.04.25  賴振昌/北市(台北商業技術學院校長)

 新總統馬英九提出將開徵能源稅的構想,對惡化的地球環境問題,具有重要的宣示作用,但其對能源稅的定位問題,仍有認知上的差距。

 首先能源稅課徵的理論基礎,在於希望透過「以價制量」的機制,讓消費者減少能源的使用量,達成減少能源耗用的目的。在這樣的基礎上不論對能源的上、中、下游課徵能源稅,都必須容忍業者進行租稅移轉的作用,將能源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負擔,進而制約個人或企業的消費行為。雖然這種透過價格提高的方法,來減少能源使用量是一項很有效的環保政策,但他的代價則是政府必須面對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的壓力。否則若不允許租稅轉嫁,一般民眾無法感受價格壓力,逕由業者吸收能源稅,只是對業者懲罰,易引起業者反彈,倒不如由調整產業能源政策來的有效。

 其實能源稅本身並不是租稅,他只是執行環保政策時的一項工具,最終目的希望透過產業的節能措施改善,將能源稅的負擔消滅於無形,政府並不應以收入多寡為績效指標。若政府預期能源稅變成一項常態的政府收入,則代表預期今後各項節能措施將毫無成效。新政府打算用能源稅收入來作為娛樂稅、印花稅、貨物稅、或提高所得稅免稅額等之替代財源,無異將能源稅定位為一種長期穩定的收入,與課徵能源稅之目的在於環保目標大不相同。更何況租稅制度的建置有其專業性與社會責任考量,被租稅理論重視的量能課稅、中立性原則等,在此次的能源稅替代相關稅目的論述中,均未被提及討論。貿然實施,似乎有過於草率之嫌。

地球日 重審煤電廠

中國時報 2008.04.25  華健

 日前台電陳董事長預測台電若再不漲價今年可能虧損一千一百億元,不久資本耗盡將告破產,並歸因於燃料成本上漲。這個新聞背後其實牽涉到我們能源選擇的問題。

 相較於二○○五年,四十美元的煤價,今年二月國際平均煤價已來到每公噸一二五美元。此外,諸如澳洲(台灣最主要煤源)幾個主要煤礦淹水、運煤碼頭不敷使用,加上南非電力短缺、俄羅斯煤車不足、以及印度和中國大陸需求壓力的上升,都明顯威脅未來台灣供煤的安全性與價格。而所謂電價「一次漲足」,恐怕也難以成真。

 儘管如此,政府仍大力推動初步經費分別逾五八○億和八三○億的深澳與林口二電廠更新擴建計畫。這兩座裝置容量,加起來遠超過核四廠,預計要運轉四十年以上的燃煤火力電廠,對於台灣未來民生、經濟、能源、及環境前景,乃至全球氣候的影響程度不難預期。

 深澳與林口二電廠過去近半世紀的運轉供電,在國利民生上的重大貢獻無庸置疑。時至今日,正值國內面對高電價問題,全球凝聚共識力圖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之際,二電廠的更新擴建原為政府展現遠見與能力,具體回應國內需求與全球趨勢的難得機會。令人不解的是,官方所大力推動的新電廠不僅是舉世公認最髒的燃煤電廠,並要附帶增建一四二○公尺防波堤、七.六公頃填海新生地、以及卸煤專用碼頭等,海洋環境最大殺手。

 燃煤電廠是最主要空氣汙染來源。根據美國環保署所提供的數據換算,未來的林口與深澳兩座電廠運轉每年相當於燃燒一一四四萬公噸煤,耗用七 ○四億公升水;同時要排放八萬噸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三千萬公噸二氧化碳、四千噸微粒、一七六○噸碳氫化合物、五七一六噸一氧化碳、一百萬噸灰和一五○萬噸泥渣、八二○公斤砷、四一五公斤鉛、十五公斤鎘及許多其他重金屬。同時,煤當中含有七十六種包含鈾在內的自然元素,根據美國能源部的一項研究,燃煤電廠的輻射排放,超過源於核能電廠的。

 環保署不久前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台空氣品質嚴重惡化,指標達「不良」程度的站日數近乎前一年兩倍,五大空品區空氣品質都全面性惡化。此外,在過去近十年內,台灣的CO2等溫室氣體排放屢創新高。難道這些不足以為我們的主政者構成任何警惕。

 此外,火力電廠的成長,勢必使其與同一經濟體當中民生、農業等其他部門耗水需求的競爭更形惡化。台灣儘管得天獨厚,得以以廉價方式就近利用源源不絕的海水帶走電廠運轉廢熱,當今發電廠設計與運轉,卻仍應針對如何以最少耗水達到同樣或更高發電效果,作為最高指導。而源自煤堆與煤灰堆及汙染防制設備與系統的逕流及處理廢水排放,皆大量消耗並危及水資源,也應盡量避免。

 可以理解,台電之所以選擇燃煤,不外在於預期發電成本「便宜」。但須知,儘管現今政策並未要求內化前述諸多外在成本,依目前國際趨勢,不久後透過碳稅等經濟工具逐漸吸收,卻是發電、賣電的台電所無法避免的。何況,除了眼前的利益,當今國內或舉世所認為最重要的人民健康與環境等因素,不也都應成為規劃新電廠的基本考量?

 以台灣所擁有的有限資源,本當有效運用每一個電廠除役更新的機會,否則勢將排擠追求能真正有效解決永續發展問題的潛在良方,所迫切需要的機會。眼前的深澳、林口電廠,正扮演此關鍵角色。今天台灣同時面對:台電持續嚴重虧損、包括化石燃料漲價勢不可擋、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減量壓力、台灣「留下淨土」與「停止海岸消失」等呼聲更日益殷切、健康與環境關聯性的確認、地方積極營造觀光條件等議題,加上各種替代能源成本快速下降,有些已呈現和化石燃料競爭的局面。

 很顯然,林口與深澳二座新電廠不僅不環保更是不經濟。在世界地球日,宣示重新全面評估二燃煤電廠,正是拚經濟、照顧民生、愛鄉、愛地球的最具體作為。

 (作者為海洋大學副教授)

減碳難敵暖化 學者:調適更重要

中國時報 2008.04.23  林倖妃/台北報導

 總統當選人馬英九端出「能源稅」,學者認為,國際面對地球暖化的事實,除減碳外更重要的是「調適」,以因應暖化後可能出現的糧食、飲水災難。馬版環保政策只見減碳,不見調適。

 鑽研環境政治的台大政治系教授林子倫表示,馬英九的環保政策從推動《溫室氣體減量法》,到徵收能源稅及定出溫室氣體減量期程,都是正確的方向,尤其是設定期程,只要有具體目標,就可讓國家有執行方向。

 但面對全球暖化不應只有「減碳」,因為全球氣候變遷正在發生,「減碳」緩不濟急。

 林子倫說,氣候變遷導致各種災難不斷發生,大陸在今年農曆年前發生大雪災,造成交通運輸系統全盤癱瘓,糧食和飲水也發生問題。因此各國都積極提出「調適」策略,包括一旦發生氣候變遷引發災難時,該如何緊急應變,甚至將全球暖化導致氣候異常提升到國家安全的層面。

 文化大學地質資源系教授楊之遠認為,台灣能源九成八從國外進口,石油、天然氣和燃煤進口金額就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七.五%,比南韓還高,屬極度仰賴外援國家,徵收能源稅確實是敦促使用大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降低對外需求,是有效經濟手段。

 楊之遠認為,既然馬英九上任就要發展經濟,此時開徵能源稅,應從能源、人口到經濟、環保等多方向整體考量。

 楊之遠強調,能源稅法應搭配溫室氣體減量法、再生能源條法,釐清各自目的並相輔相成,讓產業發展和減碳得以並存,才是永續能源政策。

地球日的再思

工商時報 2008.04.23  工商小社論

 國內各界昨天響應世界地球日,倡議節能以減緩地球暖化速度,這些倡議皆有其道理,但是目前各方倡議最力的如使用生質燃料、省電燈泡等等,真有助於生態保護嗎?

 昨日在羅馬舉行的國際能源論壇即有專家提出近年由於油價高漲,以玉米、黃豆等生質燃料取代石油之議風起,而這正是造成糧價高漲的原因,生質燃料對降低油價的貢獻不多,但對糧食價格的衝擊卻甚大。確實如此,近兩年玉米、黃豆、小麥國際價格上漲逾倍,總體而言,穀物移轉為燃料所創造對環境的外部衝擊,不容低估。

 日前經濟部宣布2012年禁止生產白熾燈泡,估計由省電燈泡取代後,可使台灣年省電8億度,並減少5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惟這只是直接效果的利益,如果把省電燈泡的環保成本計入,恐怕並不如此樂觀。省電燈泡由於含少量的汞,美歐已把省電燈泡列為危險廢棄物,顯見省電燈泡看似有助於減緩地球暖化,但就其生產、消費乃至回收過程而言,是否全然有利?不無疑問。

 地球暖化的危機一如電影《明天過後》一般的可懼,但是當政府在尋求最佳解決對策時,不能僅由消費這一端來研判,必須輔以生產、回收這兩道程序綜合判斷,才有意義。

公家關燈1小時 減碳1.8萬公斤

【聯合報╱記者丁萬鳴、孫中英/台北報導】 2008.04.23

昨天中央公務機關中午關燈一小時,台電統計共省下兩萬八千八百度電,相當於減少一萬八千多公斤二氧化碳。

台電指出,昨天暗燈活動大約可省下約七百五十三棵闊葉喬木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以及消耗約八千一百卅公升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發起這項活動的立委田秋堇說,明年應擴大至一般商家和民營企業。

中央公務機關昨天在中午十二點至下午一點,關掉電燈和部分電梯,使得全台的電力負載大幅降低。

台電指出,如果和上周二相比,中央機關昨天省下了兩萬八千八百度電,相當於減少一萬八千三百多公斤二氧化碳排放量。

不少民間企業昨天也自發性的響應關燈活動,新光人壽全台兩百個自營大樓,昨天中午也實施「關燈一小時」活動。

第一英傑華人壽也要求所有員工,昨天在地球日要穿「天空藍」的上衣,搭捷運或搭公車,並提前兩站下車步行到公司。

【2008/04/23 聯合報】
直言集》一日行情能減多少碳
【聯合報╱本報記者朱淑娟】 2008.04.23


地球日,平常坐慣黑頭車的大官們,突然又是騎單車、又是搭捷運、中午還來客素食餐抗暖化。民間團體也是又點燈、又暗燈的,熱熱鬧鬧像辦喜宴,只怕是減碳不成、反倒增加許多碳足跡。如果我們的地球日老是搞這種「一日行情」,究竟能減多少二氧化碳?

生活中的確應落實節能減碳,但現代社會要教民眾回歸沒冷氣、沒電梯、不點燈的生活已不可能。如何讓民眾把「聰明消費」的觀點用到「聰明使用能源」,鼓勵企業生產節能產品、民眾善用節能設備,享受同樣的生活卻能省下一大半的水電費,才是正確之道。

但政府平常懶於宣導節能方法,放任台電一直想擴張電廠、用人民納稅錢補貼高耗能產業濫用水電。到了地球日才教民眾不吃肉、不開車、過原始人的生活。這種流於作秀的節能,如何讓人打從心裏想過節能省碳的生活?

總統當選人馬英九提出造林原是美事,但荒謬的是,所有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企業,一方面大排特排、一方面提出以造林來減碳。問題是真要抵掉這些汙染,只怕是把台灣種滿樹都不夠。政府不節制企業,就算全體台灣人都不用電,也只能減掉一成的二氧化碳排放。

地球日過了,搭公車的官員今天起又鑽進黑頭車,昨天的素便當也換成雞排、排骨飯,關掉的燈、電梯、冷氣又運轉。

希望從地球日出發,官員們不要再搞這種「一日行情」,要徹底檢討整產業結構、不再放任企業汙染,真正帶頭做起,才能讓民眾口服心服地在生活中落實節能省碳,台灣才會「天天都是地球日」。

【2008/04/23 聯合報】

101點燈救地球 買碳積分補償

中國時報 2008.04.22  林倖妃/台北報導

 為了向全世界傳達本世紀末前全球應控制地球增溫幅度小於攝氏二度的目標,同時宣示台灣加入國際對抗地球暖化活動,一○一大樓昨天亮起「<2°C」與「COOL」字樣的氣候密碼。

 主辦該項活動的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計算,亮燈連續七天耗電三六四度,等於排放二三二公斤二氧化碳,相當於一個小家庭一個月的平均用電量。於是自世界地球日總部網站(Earthday Network)購買四百度百分百風力發電產生的減碳積分(carbon credit),也在南投的溪頭台大實驗林種十棵樹,以中和這次行動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環境品質基金會董事長劉銘龍表示,自廿一日起連續七天、晚間六時半至九時半,台北一○一大樓頂端點亮「<2°C」與「COOL」字樣,前者代表目前地球均溫攝氏十四.九度,工業革命前為十四.一度,未來地球的增溫幅度不能到十六度;後者意味「cool down the Earth」(為地球降溫)。

 總統當選人馬英九到場致詞強調,上任後一定全力推動《溫室氣體減量法》盡速通過,二○一六到二○二○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回到二○○八年水準。

校園拚環保》上課吹冷氣 下課自動斷電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2008.04.22

為了拚「環保」,各大專院校紛紛研究節能招數。例如朝陽科大的普通教室下課鐘響後十分鐘,冷氣就會自動關機;台北大學的學生宿舍用電力行「使用者付費」,不只各寢室用電自付,連公共用電都得由住宿生負擔一部分。

台北大學校長侯崇文表示,自從該校實施宿舍用電「使用者付費」,學生需分擔公用電費的百分之卅五後,住宿生就主動要求,拔掉了八百多支不需要的日光燈管,一年下來,減少了逾六萬度的用電,效果驚人;整套學生宿舍的用電計費管理系統,一年可省兩百萬元的電費。

侯崇文說,台北大學搬到三峽之後,舉凡冷氣、電梯、夜間照明等,都能省則省;校園在夜間看不到LED的跑馬燈,學生要穿越校園就走照明充足的「安全走廊」,其他角落的燈具則盡量減少。而且在過去三年種了五千多棵樹,未來還要再新植一萬五千棵樹木,來提升綠覆率,除淨化空氣,夏日還能降低溫度。

朝陽科大的冷氣則採「溫控」及「課表管制」,室內溫度要達廿六度,冷氣機的電源才會供電,並控制冷房溫度在廿六至廿八度;一般教室的冷氣供電都用課表來控制,有上課才供電,下課超過十分鐘,電源就會關閉。

朝陽科大總務長張華南說,學校最早做課表管制時,不只關冷氣,連電燈都會自動關掉,但由於有些學生下課後還會留在教室繼續討論,因此,反彈較大,尤其還有夜間部的學生反應只要書包收得慢一點,教室就突然變成一片漆黑、十分不便,才取消了電燈的供電管制。

此外,聖約翰科大及修平技術學院的教室冷氣電源,也採用課表來控制開關。

【記者楊正敏/台北報導】國科會委員會昨天報告二氧化碳減量規畫,若要在二○二五年減至二○○○年的水準,還得努力減掉一億四千萬公噸,至於要用什麼手段達成目標,六個月之後會定案。

【2008/04/22 聯合報】

校園拚環保》學校綠不綠 納入校務評鑑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2008.04.22

學校夠不夠「綠」?將成為未來大學校務評鑑的指標。教育部現正委託學者建置一套「綠色大學」指標,內容包括空氣品質、綠覆率、節能、節水及環境教育的課程等,可望在三至五年內納入大學校務評鑑。

「綠色大學」指的是「符合地球環保概念的學校」,教育部委託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所長葉欣誠研發「綠色大學」指標,包括三大類、數十項指標,比起目前各校多半以今年的用電量與過去幾年相比,將更有客觀的標準。

教育部環保小組執行秘書劉志成指出,未來「綠色大學」應宣示自己的環境政策,強化有關環保、安全、衛生的專職單位,除了環境科系、環境通識課程之外,也應提供一般學生各種與環境相關的學習課程與活動。

此外,大學還應定期監測、收集校園環境資訊,如空氣、水的品質,增加校園環境生態的調查與研究,落實垃圾分類、減量,節約能源,並展開校園交通管理,包括妥善規畫停車空間、動線,鼓勵師生共乘、搭乘校內區間巴士;教育部還希望大學提出水資源使用計畫,包含自然淨水計畫、雨水截流與再利用計畫等。

事實上,有些學校已粗具「綠色大學」的雛型,教育部昨天就表揚了台北大學、朝陽科大、聖約翰科大、遠東科大、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大仁科大、修平技術學院的節能減碳做法,各校並宣誓推行綠色大學、節能減碳。

根據台電的統計,九十六年度全國用電量約一千二百餘億度,各級學校就用了卅一億度,其中用電最兇的大專院校共廿億度,占全國用電量的百分之一點五六,因此,大學能否「綠化」就在全國減碳工作上扮演重要角色。

教育部指出,近年已補助全國四百一十所各級學校,裝設了一千七百只電表,方便各校隨時掌控用電情形。

【2008/04/22 聯合報】

官員地球日搞環保 只是流行秀?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特稿】 2008.04.22

吃素、走路上班,午休關燈,今天是世界地球日,不管是公家機關或是民間企業都努力抗暖化。在今天,環保似乎成為新時尚。但這一股流行風潮,能否持續下去,在民眾生活中扎根,還是淪為一場虛偽的流行秀,令人懷疑。

為了抗暖化,環保署長陳重信以身作則,今天一早走路上班,出席會議,且一整天都吃素,陳重信強調,如果再不從生活中減碳,那麼台灣就會變成一個火燒島。為了跟隨署長的腳步,環保署六百多個員工可是忙著張羅今天中午的素便當,部分內部員工就私下抱怨,吃素不容易飽,擔心下午沒力氣工作。許多縣市首長今天也浩浩蕩蕩帶著部屬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是騎自行車響應。

吃素抗暖化,只是一個指標,一場容易引人注意的作秀,但有辦法持續下去嗎?吃素如此,午休關燈、走路上班不也是眾多政府官員消費環保意識的低廉手段。

環保署沾沾自喜地告訴外界,台灣優先其他主要國家,早提出了「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但就算順利立法,對於台灣日漸升高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有多少具體改善?還是個大問號。至於台灣環保問題裡最大的爭議核四廠,今天則完全被遺忘。而濫用的塑膠袋及寶特瓶,依然無解、無人關切。

對於全台減碳來說,吃素、走路,關燈等動作效果有多大,是否有具體減碳效果,仍待仔細計算,但已註定是一天熱鬧。雖說作環保人人有責,但是否能見具體成效,仍操之在政府手中,如何在經濟與環保的天秤兩方,取捨決策,方能有所作為。舊政府一直交不出成績,現在就看新政府是否真敢有所作為。

與其希望民眾吃素、走路上班或是熄燈,倒不如環保署努力為環評把關,不要再讓政治力介入各大開發案的環評過程,讓環保歸環保,由專家學者為台灣生態把脈,台灣繼續保有青山綠水。把重要的環保政策落實執行,才是對地球最大的貢獻。

【2008/04/22 聯合晚報】

拔插頭抗暖化 請你跟我這樣做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08.04.22

由多個社運團體組成的「人民火大聯盟」,上午在一項環保署舉辦的地球日活動場外堆滿手機充電器,要求環保署應推動充電器規格整合,並建立過剩電子產品的收回系統。
圖與文/胡聖堤

「拔插頭抗暖化」、「拒絕過剩的行動電話」、「改用省電燈泡」,專家提醒,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落實這些小動作,就能節約能源,降低耗能,為抗暖化,盡一分心力。

筆電拔插頭 一年省8度

台達電文教基環境計畫主任陳楊文表示,拔插頭可以省去浪費的電力,以筆記型電腦為例,就算關機,但還是接上了插頭,但每一小時還是得耗去一瓦電力,累積下來,一年就會消耗八度電力。

八度電力的費用差不多只有20多元,但全台灣使用筆記型電腦的人數眾多,積沙成塔,只要人人都能做到拔插頭,無形之中,就能省下一筆可觀的電費。

電視拔插頭 一台一年省185元

至於電視的待機電力更為可觀,陳楊文指出,如果不拔插頭,一台電視每年至少浪費了80.3度的電力,相當於185元電費,而台灣電力公司在全台灣有1100萬用戶,只要每個人都養成拔插頭的習慣,就達到效節省能源的目的。

陳楊文指出,如果每個家庭都能實施完全斷電政策,平均每個月可以省下一成的電費。如果覺得麻煩,倒是可以購買有開關裝置的延長線,只要一個動作,就能省錢。

環保聯盟志工邱繼哲則是提出了「降功率、省時間」節能概念,只要選購功率低的電器,並斤斤計較電器所使用時間,就能毫不費力地省下可觀的電費。

神明燈 省電燈泡省九成用電量

邱繼哲表示,家中常用的神明燈,如果改用省電燈泡,比較鎢絲燈泡可以省下九成的用電量,相當於減少一年6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很多人以為省電燈泡成本較高,但根據邱繼哲計算,省電燈泡壽命長,估計每年約可省下1萬到1萬4000元電費,依照燈泡的不同,最快三個月後就可以回本。

充電器 規格統整避免電子垃圾

日常生活中,只要注意細節,就能省電。不過,面對家裡許多用不到充電器,人民火大行動聯盟可是一肚子氣,聯盟發起人柯逸民就表示,手機汰換率太快,幾乎每個人家中都有好幾顆用不著的充電器,這根本就是電子垃圾。

因此,人民火大行動聯盟要求政府盡速出面,統一整合手機及行動家電等產品的充電器規格,因為這些規格不一的充電器很容易就變成了垃圾,回收困難,並消耗了地球資源。

【2008/04/22 聯合晚報】

企業響應》Google招牌字 瀑布小樹烏龜

【聯合晚報╱記者吳孟庭/台北報導】 2008.04.22

Google首頁

是世界地球日,網路搜尋引擎和科技產業也一起響應。

搜尋引擎Logo上「耍花樣」,進入Google搜尋介面發現換新面貌了,配合422地球日,「Google」將招牌字體改成充滿大自然的氛圍,不但以褐色岩石與綠色青苔拼湊成字型,在gl的部分還繪以瀑布小樹,最底部更有一隻烏龜在游水,營造綠色環境的自然氣氛。

Yahoo!奇摩也在Logo旁做動畫,可愛的小男生一澆水,地上就長出一個新生的地球來,也有綠化新生的概念,一點首頁就看得到。

科技產業矚目綠色議題,華碩、英特爾與燦坤攜手推動「再生電腦、希望工程」,華碩董事長施崇棠表示,將全力回收不限品牌的3C產品,將堪用品整理後,捐助弱勢團體與清寒同學使用。

英特爾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陳立生也說,英特爾積極推動「電腦產業拯救氣候行動計畫」,在無鉛無鹵的環保製程使用再生能源與節水,並使用High-k金屬閘極材質為基礎的45奈米製程技術,為了生產更省電卻高效能的處理器。

惠普則以獨家「膜內漾印技術」,不需化學接合劑且百年抗光抗UV不褪色的特性,減少筆記型電腦汰換率,降低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燦坤則以2003年成立的「燦坤總合研究所」,發表全球第一件太陽能精品─FORA,以綠能為主題研發,並結合時尚設計,宣布無線、環保的簡約生活即將來臨。

【2008/04/22 聯合晚報】
民間響應 百貨量販熄燈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 2008.04.22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國內不少企業為落實「節能減碳」運動,實施關燈或廢電池回收等,為生活減碳運動盡一份心力。太平洋SOGO百貨為打破業界傳統,今日上午全公司的員工都穿便服上班,包括電梯小姐與專櫃人員等,是成立20年以來首次全員穿便服上班。微風廣場則從上午11點至晚上9點半閉店,減少全館40%的照明,而超商龍頭7-ELEVEN今起實施騎樓燈白天不亮起的全年活動。

全台太平洋SOGO的員工今天都穿便服上班,其中電梯小姐則全都穿上白T恤與牛仔褲,不約而同與化妝品植村秀的專櫃小姐穿一樣,太平洋SOGO表示,除了鼓勵員工與專櫃小姐穿便服上班之外,今日中午12點非營業區全熄燈一小時,而百貨賣場則降低照明亮度至平日的7成。微風廣場今日從開館至閉館,整個百貨賣場減少全館40%的照明,另外也鼓勵員工不開車,改步行或搭大眾運輸工具上下班。

【2008/04/22 聯合晚報】

美濃能源屋 電力自給自足

【聯合報╱記者邱英明/高雄縣報導】 2008.04.22

美濃鎮居民林作英花了一百廿萬元在自家屋頂裝置一百廿三塊薄膜太陽能晶片,所產生電力,足夠一家四口使用,不必向台電申請用電。

林作英表示,一般四口之家每月電費約四千多元,若花一百廿萬元加裝太陽能晶片可能划不來,他是因經濟部能源局可補助一半經費就裝了,他認為以後太陽能晶片會越做越好,後勢應可看好。

五年前曾與人合作經營太陽能產業的林作英,去年四月間返回美濃老家,造了這座卅六坪能源屋。屋內的電力供應,來自屋頂的太陽能板,並搭配完整的電流控制器及儲電裝置。他說,能源屋不必擔心停電或晚間缺電,家用空調系統和電腦等電力,全部可以自給自足,現有晶片的儲電功能可使用廿五年。

高雄縣前任建築投資公會理事長張榮次表示,建築業與太陽能結合綠色建築雖是未來趨勢,但太陽能產品價格偏高,目前品質尚不穩定,消費者願花錢嘗試的還不多。

減碳+宣言 日日愛地球

【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蘇秀慧/台北報導】 2008.04.22


行政院環保署「減碳元年」今(22 )日正式啟動。環保署號召民眾從今天的「世界地球日」起,每天都能響應「減碳十大宣言」,從生活中落實隨手關電關燈、多吃蔬食、少開車等減碳行動,讓地球喘息。

行政院長張俊雄身為行政部門首長,也決定身先士卒,今天將藉世界地球日,帶頭吃素,並鼓勵行政院各部會、甚至全民一起吃素一天,推廣健康又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多吃蔬食、少吃肉概念。

行政院昨天也發函給所屬相關機關,呼籲大家今天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或步行、騎乘腳踏車上班,中午午休時段響應「熄燈一小時、關電梯一小時」活動。

行政院官員指出,除張俊雄外,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秘書長陳景峻等人也都將吃素一天響應;新聞局長謝志偉、環保署長陳重信等人,今天都將步行上班,呼應減碳節能。

環保署指出,溫室效應正在發燒,1900年至2004年間,全球平均氣溫以每十年0.064℃的速率增溫,台灣地狹人稠,過去百年間平均增溫速率更達到每十年0.14℃,暖化的速度、幅度是全球平均數的二倍。

環保署推估,2020年台灣高溫大於35℃的熱浪氣候天數,平均一年將高達32天、2050年將達平均44天、2090年甚至會突破69天以上,也就是說,台灣將成名副其實的「火燒島」。環保署表示,抗暖化日常生活就做得到,民眾只要時時落實「減碳十大宣言」,將傳統燈泡改成省電燈泡、開窗通風、隨手關拔插頭、每周一天不開汽、機車、多走路、愛用當地食材、吃多少點多少、不過度包裝、改變一次即丟的習慣及資源回收再生使用,就可做到減碳。

環保署強調,民眾平常還可多吃蔬食少吃肉,尤其愛用台灣本土的農產品,不僅可減少食物長程運送須耗費能源,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對健康、對台灣本土農業都有助益。

【2008/04/22 經濟日報】

每天地球日,無處不環保

【聯合晚報╱社論】 2008.04.21


明天是世界地球日,全球各地都出現各種環保號召,台灣的環保署也發起政府機關熄燈一小時的活動。但以當前環境危機而言,僅在「地球日」做環保是不夠的。我們呼籲推行「每天地球日,無處不環保」的觀念。

「無處不環保」的例子不勝枚舉。就以近日新聞來說,總統就職的國宴菜色要怎麼安排,在以前,考慮的是體面、尊貴和排場,現在多了一項考慮,要環保!又例如上完廁所後,衛生紙要怎麼丟,原本是個人習慣問題,現在也和環保扯上關係。

馬英九要求國宴採用本土食材,是為了減少食材運送的里程。減少運送的里程,自然就減少能源消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在全球化的年代裡,全球是一個大市場,貨物和商品在全球流通,食材也是如此。但「節能減碳」是環保手段,食材的本土化亦成流行趨勢,本土食材如雲嘉南的水果、高屏澎的海鮮,也將端上國宴的餐桌。台灣民眾對本土食材當然有信心,更何況既然是國宴,使用本土化的菜色和食材招待遠道來的各國貴賓,意義更加重大。

說到衛生紙的使用習慣,雖不登大雅之堂,竟也成為新聞話題。台灣民眾早期的衛生習慣不一,加以馬桶設備和下水道設計令人不敢完全信任,故發展出如廁後衛生紙丟到垃圾桶的習慣。但現在不但可能鬧成國際笑話,也造成了垃圾增量、增加垃圾處理成本的問題。簡單地說,這不再只是國內外「習慣」不同而已,而成了環保前提下的現代行為規則之一。

的確,現在已進入「無處不環保」的時代。以前談到環保,多為了保存青山綠水,防止空氣污染;後來的主題發展為垃圾減量、資源回收種種;現在則更進一步注重節能減碳,以避免地球暖化加速。只要是增加能源使用的,例如立法院的「大車」風波,就是不環保,就會受批評。有些原本視為進步和貼心的服務,譬如公共場所提供的擦手紙、公家機關使用的紙杯等等,現在卻可能變成不符合環保了。

環保已經成為一種普世價值,在環保的探照燈下,事情有了不同的面貌,有些習慣也必須配合環保而改變了。希望大家一起做到「每天地球日,無處不環保」。

【2008/04/21 聯合晚報】

愛地球 今天中午關燈1小時

〔記者曾慧雯、陳詩婷、鍾麗華、楊雅民、范正祥/台北報導〕今天是「世界地球日」,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與台北一○一大樓從昨天起連續七天晚上,在台北一○一大樓頂端點亮「<2oC」與「COOL」字樣。能源局則函請七千九百八十七家政府機關及學校在今天中午十二時至十三時響應「關燈一小時」活動。

能源局表示,若以辦公室為例,每人每關一盞螢光燈具一小時,就可省電○點○八度,減少五十三公克二氧化碳排放;政府部門年用電量約四十七億度,其中照明用電約佔二十六%,關燈一小時將節省用電五十萬度。

能源局並邀請六大工商團體與所屬會員響應,表示若商業部門響應,可節能達一百八十八萬度;全民響應,可省下五百零九萬度電、相當於四十九萬個家庭的日用電量,並減少三千二百五十公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種植十七萬棵樹。

閣揆張俊雄等行政院三長素食一天,多名行政院團隊成員則將步行上班。教育部、國防部都表示會響應該活動。愛買量販店今天午休時段也將關燈一小時,號召一千七百名員工吃素一天、儘量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統一超商即日起全台四千六百多家門市白天將關閉騎樓燈,新開店並將全面改用省能冰箱及低汞節能日光燈。

合辦昨晚一○一點燈活動的環品會董事長劉銘龍解釋,「COOL」就是「cool down the Earth」(為地球降溫)的意思,而「<2oC」則代表我們不能讓地球的增溫幅度超過攝氏二度。科學家說,全球溫度上升攝氏二度,格陵蘭冰床會崩解,全球海平面上升達七公尺。

有人認為地球日大家紛紛關燈響應,環品會卻辦點燈活動,是本末倒置,劉銘龍強調,整個活動經估算將耗電三百六十四度,換算後將排放二百三十二公斤二氧化碳,環品會也藉此進行「碳中和行動」的示範,除將向世界地球日總部的活動網站(Earthday Network)購買四百度、百分之百由風力發電產生的減碳積分(carbon credit),也在南投縣溪頭台大實驗林種植了十棵樹,「中和」了這次行動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台灣環保聯盟四任會長昨天也聯合召開記者會,呼籲新政府重視環保議題,重大的環境爭議如核四興建等,應以公投決定。

自由電子報

有機化妝品 愛美也愛地球

中國時報 2008.04.21 張玉貞/台北報導

 明天就是地球日。如同有機品牌JURLIQUE總裁Eli Halliwell表示,有機產品不僅是趨勢,更是消費者和全球環境帶動的大轉變。今年化妝品界也繳出有機產品蓬勃發展的成績單!

 ■有機產品愈趨頂級

 據JURLIQUE總裁ELI表示,有機的最新趨勢已自不含化學與農藥,進展成更上等的活機bio dynamic,亦即純有機成分外更上等的頂級系列,它讓活性成分發揮到最大值,成本是一般有機的2倍,目前這種有機頂級產品,訂價比一般有機產品貴約15%。

 在有機效果趨勢上,最新方向是結合頂級科技,證明有機有不輸化學配方的抗老化甚至頂級能力,對皮膚有更安全。

 如維生素A等具抗老、增生膠原蛋白成分,有些萃取自美國湖區藍海藻,訴求在河溪交界處產生的最大量養分和礦物質,不像化合成分會因刺激而產生敏感。

 ■技術突破 延長保存期

 有機種植趨勢,則強調結合古老智慧和農業高峰技術,包括利用月亮與潮汐等植物養分吸收最顛峰時採收,再用最佳萃取法,將成分焚成灰產生礦物質,由各方提升有機能力。

 來源上,除自成分工廠買原料外,最徹底的則是完全擁地自種,如JURLIQUE擁有的農場,就是選優質土壤和水源所在,並蓋工廠,以全程控制有機的流程。

 防腐則是有機的大關卡。因不用化學防腐劑,以往有效使用期限最多只有一年半,但近期已有突破。如品木宣言強調植物防腐劑專利、JURLIQUE取千年以上樹齡、具強防腐力的紐西蘭回收木,讓產品保存期可延長到兩年。

 也因大集團加入,平抑成本,過去不好的包裝、高價都有改善。如雅詩蘭黛全集團預計這兩年採風力發電計畫,使其名列美國環保署綠能合作計畫的富比士500大企業之一。

 ■化妝品集團 力行環保

 集團內最率先推動的品木宣言,是專櫃品牌第一家推出得到全球3大有機認證的護膚、美體與護髮系列,且從生產電力到包裝都全面執行環保。

 在非純有機部分,如Aveda率先推動美容產品環保化;雅詩蘭黛也自促銷品到唇膏、睫毛膏瓶身容器都利用再生品;MAC則長期實施空瓶回收獎勵。

 歐萊雅集團則以KIEHL’S做為集團前導,找到被紐約時報和倫敦日報評價為新興珍貴油的摩洛哥堅果油,利用它富含大量人體無法製造的不飽和脂肪酸,及含橄欖油2倍的維他命E,請土著用手工以60KG果實萃出1KG純美容用油,打造出100%有機身體保養系列。

愛地球 環保商品強強滾

中國時報 2008.04.21 楊玉鈴、陳奕筑/台北報導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不再只是口號,許多商品響應綠色、節能,並和樂活的主張並進推齊,強調減少浪費和環境汙染,明天(22日)就是世界地球日,通路、化妝品業者推出綠色商品及檔期活動,全民一起愛地球。

 ■保養品 無外盒包裝

 新光三越將母親節檔期結合綠色樂活議題,連購物紙袋都換新裝,表面以綠色為主,繪上知名插畫家幾米的畫作,更首次用大豆油墨印刷,成本也比之前普通紙袋貴上兩成,也呼籲消費者可重複使用,各分店還推出多項環保家用商品,和自然材質服飾優惠。

 保養品也講究環保,SKINFOOD主推化妝品環保萃取手法,配合無外盒包裝與回收紙標籤,從裡到外強調環保節能意識。

 ■MUJI殘系衣物 品質不變

 家居用品也不落人後,無印良品著名的「殘系」概念,將許多生產過程中剩下的原料,加工再利用,像是破碎的餅乾再包裝,賣相醜了點,但口味保證沒變。

 最經典的莫過於角紙管系列,運用再生紙和獨特工法,可將紙管隨意組合成置物架使用,紙做的同樣耐重耐用,還有將衣料剩下的棉線,收集後重新製作的殘系家居服飾,舒適又不浪費,售價在320至550元間。

 ■插電除溼 上班族歡迎

 除溼盒也能做環保,想不到吧?momo富邦購物網人氣商品插電除溼組合,經過特殊的熱處理,可強力吸溼,平均可使用1000次,換算使用一次只要0.699元,重覆使用經濟又環保,不像水溶性除溼盒用完即丟,造成大量垃圾,還可直接放入臭鞋裡除溼,受到許多上班族歡迎。

 此外,強調可回收的浴室止滑墊,也是熱銷商品,採用特殊環保高分子材料,就算丟掉都可回收再利用,不造成環境負擔。

 ■持環保杯買咖啡 享優惠

 除了家居用品,環保也從隨身小物著手,平時帶環保杯上星巴克,每杯提供10元折扣,4月22日當天,也將額外提撥10元,捐贈荒野協會,此外包括西雅圖、壹咖啡等連鎖咖啡業,持環保杯購買店內咖啡,也享有折扣優惠。

打造低碳城市 縣長帶頭抗暖化

中國時報 2008.04.21  張君豪/板橋報導


 台北縣昨舉行「低碳生活大誓師」活動,縣長周錫瑋當場砸毀高耗能的鎢絲燈泡,宣示北縣減碳抗暖化決心,並將打造新板特區為全國第一個低碳城市示範區。

 縣府選擇在「422」世界地球日前舉辦誓師活動,現場展示LPG天然氣計程車隊,還有許多回收換好禮及資源再生產品標售活動,民眾同時也可憑DM換盆栽及參加環保冰箱抽獎。

 縣長周錫瑋率縣府及鄉鎮市代表狂砸燈泡,象徵「砸掉鎢絲燈泡改用省電燈泡」的節能意義。倒數聲後,周錫瑋先以木棒砸破一堆的燈泡,接著大家跟著猛砸,頓時玻璃四散。

 周錫瑋還提供減碳5大招數,只要每人種1棵樹,每年可減碳4萬公噸;每周1天不開車,每天可省油減碳8千噸、隨手關燈2.5分鐘,每天可省電減碳2千噸;每天垃圾回收1公斤,每天可垃圾減量減碳5百噸;不用免洗餐具,每天可垃圾減量減碳5噸。

騎出低碳 騎士行人排列…NO CO2

中國時報 2008.04.21 馬瑞君/竹市報導

 呼籲實踐低碳節能,竹掃把聯盟等團體廿日上午舉辦「輪轉路暢、騎出低碳」世界地球日活動,70餘名單車騎士及行人在馬偕醫院旁公道五公園,以手牽手、自行車方式排出「NO CO2」隊形,希望新竹市成為一個友善的低碳城市。

 呼應低碳節能的活動宗旨,該活動沒有印製任何宣傳海報資料,現場也沒有任何花俏的佈置,由自行車騎士自主性的騎著單車一同來參與。也吸引不少路過行人,包括俄羅斯工程師、帶小朋友出門購物的媽媽主動加入,彼此交換節能生活心得。

 竹掃把聯盟呼籲,騎單車、走路既環保又健康,不像汽機車一樣會製造二氧化碳、空氣污染,是對地球最為友善的交通工具,要劍及履及的力行低碳生活。

 同時也希望市府除了休閒的自行車道外,落實自行車及行人的生活路權,規劃方便舒適的自行車道及人行道及配套措施,才能有效鼓勵市民改變使用汽機車為交通工具,改騎自行車及步行,也才能落實降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

 竹掃把聯盟表示,爾後每年地球日,將發表「竹掃把低碳白皮書」,調查自行車及行人友善環境,期許新竹市成為一個友善的低碳城市。

世界地球日 關燈1小時=種17萬棵樹

【聯合晚報╱記者沈明川/台北報導】 2008.04.21

實踐節能減碳,保護地球的理念,經濟部能源局籲請全國民眾從關燈、換盞燈做起,共同推動「照明革新」的新生活運動。據能源局與專家的推估,全國民眾如果關燈1小時,可以省下509萬度的電力;國內使用中的2218萬顆白熾燈泡若全面汰換,估計每年可省下約8億度電。

經濟部能源局在世界地球日(4月22日)前夕啟動照明革新計畫,除協助新竹縣司馬庫斯部落首創全體住戶換裝高效率照明燈具,作為全國示範性照明模式外,也籲請全國民眾共同從關燈、換盞燈作起,全面推動照明革新。

能源局表示,大家節能減碳應不拘小「節」,每個人若能由小處作起,將可積少成多、聚沙成塔。以辦公室為例,每人每關一盞螢光燈具(20Wx4螢光燈具)1 小時,可省下0.08度電,減少53公克二氧化碳排放;而政府部門年用電量約47億度,其中照明用電約占26%,因此如果關燈1小時,可將節省用電50萬度;若商業部門也進一步響應,將可節能達188萬度。

能源局說,如果全民響應關燈1小時,就可省下509萬度電,相當於49萬個家庭日用電量、減少325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造林17萬棵樹。


為使公部門全面帶頭響應節能,能源局已函請所有政府機關及學校,在4月22日中午12時至13時,響應關燈1小時活動。

換燈具 照明革新省更多

能源局指出,響應關燈1小時只是節能行動的開始,更重要的是全面照明革新,希望全國民眾能檢查住家及工作場所目前照明器具使用狀況。該局表示,若能進一步汰換辦公室、商業場所、家庭、道路及建築等場所使用之低效率照明燈具(如白熾燈、鹵素燈、T8螢光燈管及傳統安定器等),節能潛力達30~80%。

例如:汰換家庭、市場、飯店及農業用等高耗電白熾燈為省電燈泡,節電達75%,全面汰換每年可省8億度電;汰換一般辦公室常用的T8螢光燈具,改換為T5 螢光燈管具,平均省電30%,全面汰換每年可省54.6億度電;汰換辦公場所之出口指示燈及消防指示燈,可節電50%,全面汰換每年節電4.5億度。

【聯合晚報╱記者沈明川/台北報導】

經濟部能源局官員說,關燈、換盞燈的照明革新,只是落實節約能源的開始,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舉手之勞」就可以節約許多能源,能源局特別提供民眾參考。

穿著透氣衣物,冷氣調高1℃,約省6%

每年使用1200小時的冷氣機(2.2kW)可節省158度電;如果全國響應這項措施,每年夏季(6至9月)可省10億度電。

拔除不必要之待機電力,平均省電9.5%

依據工研院統計,一個家庭DVD、電腦、音響、ADSL及數位電視每年所消耗的待機電力約95度,如果全國750萬戶家庭共同響應,每年可省7.2億度電。

電腦不用時關機

根據台灣大電力研究試驗中心測試,電腦每天減少開機1小時,每年可節省75度電;如果全國家庭每年可省5.6億度電。

電熱水瓶加裝定時器

每日保溫時間24小時調整為9小時,每年可節省98.6度電;全國家庭每年可省7.4億度電。

每週1日不開車

依交通部統計,國內自小客車平均每天行駛49公里,每週1日不開車每年可減少193公升汽油;全國568萬輛自小客車落實,可省110萬公秉汽油。

【2008/04/21 聯合晚報】

減碳活動》台北東區招牌 昨熄燈10分鐘

【聯合報╱記者李玉玲/台北報導】 2008.04.21

霓虹燈閃爍的台北東區不夜城,昨晚外牆招牌燈一盞、一盞熄滅,不是無預警大停電,也不是跨年倒數計時,而是商家為響應慈濟節能減碳地球日活動,共同串連的「熄招牌燈十分鐘」行動。

為響應「四二二地球日」,慈濟大安區志工昨晚八時在台北東區發起「熄招牌燈十分鐘」活動。兩周前,六百位志工就在東區奔走宣導,號召忠孝東路三段安東街附近到四段延吉街口,包括神旺飯店、明曜百貨、燦坤、永福樓共五百多家商家響應。

昨晚,慈濟一百多位志工在熱鬧的忠孝東路集結,七點半對時後,開始散到各自分配的責任區,提醒配合的商家熄燈。結果,八點不到,有些商家怕錯過熄燈時間,提前把招牌燈關了,也有商家時間到了燈還亮著,負責監督的志工趕緊打電話提醒,八時到八時十分,忠孝東路三、四段雖未變成漆黑一片,但燈光比平常暗了一些。

在東區逛街的民眾,只見到慈濟志工在大街上穿梭,卻不知為何事,知道是節能減碳活動,才恍然大悟說,好像燈光比平常少點,東區明曜百貨雖也是配合單位,不過,一位在騎樓設攤位的專櫃小姐說,東區好像還不夠暗,以後希望有更多商家配合,為地球環保盡一分心力。

慈濟志工也說,這是第一次辦熄燈十分鐘,原以為銀行、辦公室周日不上班,招牌燈也不會打開,才未事先宣導,昨晚才發現許多大樓的銀行招牌燈還是亮著,臨時卻找不到人可以關燈。

慈濟估計,昨晚東區五百多家商家熄招牌燈十分鐘,共減碳約三百卅公斤。

【2008/04/21 聯合報】

減碳活動》COOL<2 ℃ 101秀密碼提倡減碳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08.04.21

台北101很「COOL」!為了表達台灣願意加入國際對抗地球暖化的減碳行列,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與台北101大樓於今晚舉辦舉辦「台灣氣候密碼」行動,101大樓將點亮「COOL 」、「<2 ℃」等字樣。

環品會董事長劉銘龍表示,以往歲末年終之際,某些跨國企業為了台北101大樓秀出企業識別LOGO,就必須花上近千萬元,而這是台北101大樓首次為環保發光,且是完全免費。

劉銘龍指出,這次「台灣氣候密碼」行動將自4月21日起在連續七天晚間6時半至9時30分,於台北101大樓頂端點亮「<2 ℃」與「COOL」字樣的氣候密碼。

劉銘龍解釋,「COOL」就是「cool down the Earth」(為地球降溫),「<2 ℃」則代表我們不能讓地球的增溫幅度超過攝氏兩度(與工業革命前相較)。

劉銘龍強調,台北101大樓是全球最高的建築物,這次透過101大樓打出「COOL」、「<2 ℃」等字樣,向國際社會表達了台灣重視關心地球暖化議題。

外界質疑,當全球各大城市透過熄燈來喚醒民眾的環保意識,台北101大樓卻是背道而行,連續七天點燈,對此,劉銘龍表示,點燈行動約耗電364度,等同於排放232公斤二氧化碳,相當於一個小家庭一個月的平均用電量。

這次台北101大樓以環保公益方式點燈,環品會已向世界地球日總部網站購買了400度由風力發電產生的減碳積分,也在南投溪頭台大實驗林設置的氣候保護紀念林種了10棵樹,來減少這次行動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2008/04/21 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