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碳交易 去年700億美元

【經濟日報╱記者 謝柏宏、陳家齊、余麗姿】 2008.04.30


英國一家名為Climate Care公司推出一項新商品,公司除了在網路上提供二氧化碳權利供大眾購買,也開始接受路寶(Landrover)汽車的委託,讓每位購買路寶汽車的駕駛人,也能以額外預算,取得三年的汽車碳權,駕駛人開車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可透過亞馬遜流域種樹等方式補回來。

利用碳權交易來達到溫室氣體減量目的,已經是國際上重要的環保新議題,近年來,在聯合國「京都議定書」規範下,各國紛紛建立排放交易制度,推動自願性減量,以及鼓勵清潔發展機制。

國際碳權交易是逐漸成熟的市場,包括歐洲氣候交易所在內,全球已有九個交易所開辦碳權交易,去年交易額約700億美元。隨著全球暖化議題日益受到重視,遵守二氧化碳減排放規定的國家愈來愈多,碳權市場勢必快速成長。

所謂碳權是指排放溫室氣體的權利,目前主要交易的兩種碳權,分別出自歐盟排放交易機制(Emission Trading Scheme, ETS)以及清淨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根據京都議定書,歐盟ETS產生的碳權是歐盟排放配額(EUA),簽約國訂出溫室氣體排放限額,排放低於限額者,就可以到市場出售多餘的配額。對於沒有排放配額的發展中國家,京都議定書則CDM鼓勵其減少排放量,產生合格減排配額(CER)的碳權。發展中國家利用環保科技發展減排計畫,通過聯合國的認證,獲得CER出售。

目前各國碳交易市場中,CDM模式交易最普遍,到去年底為止,CDM交易完成登錄件數已近900件,二氧化碳減量的信用已達到1.17億公噸。

除了「京都議定書」所規範的交易機制,世界各國也相繼成立自願性市場,正式成立的碳交易所共有四座,分別為:歐盟碳排放交易所,北歐電力發電所、澳洲氣候交易所,及美國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四個交易所2006年碳交易規模已達300億美元,預計2012年可達到1,500億美元。

這300億美元,幾乎都是透過工業減碳帶動,如以工廠製程的改良,各項節約措施的應用,或替代能源的使用,來減低原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各國及各企業到世界各地造林,但是目前尚未聽到任何公開市場的碳權交易行為,是來自於森林創造的碳權,日本三菱UFJ證券負責碳權基金的經理人Kyoko Tochikawa指出,至目前為止,全世界依CDM交易模式進行的造林計畫僅有一項,就是位在中國廣西珠江流域。

廣西珠江流域的再造林計畫是,在環江、蒼梧縣各造2,000公頃,總計達4,000公頃。目標每年碳吸存2萬噸。到了2035年將固定二氧化碳77萬噸。

樹種選擇上,以楓香與馬尾松混植面積最大,共達1,050公 頃,木荷與馬尾松混植約900公頃,大葉櫟與馬尾松混植600公頃,以及桉樹500公頃等。珠江流域再造林計畫的資金來自世界銀行的生物碳基金,第一期將向CDM項目業主購買220萬美元的碳匯。

碳權交易的進行,除了現有的四大交易市場可開放民眾及企業直接進行交易之外,其他國家及民眾,可尋找符合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許可碳基金來投資,如摩根士丹利、法國興業銀行,及富通銀行(FOR IS)今年已經增設碳權交易室,自去年11月到今年4月間,全球以碳權為投資標的的基金規模躍增66%,增為118億美元。

【2008/04/30 經濟日報】

種樹》綠企業金算盤

【經濟日報╱記者 謝柏宏、何佩儒、余麗姿】 2008.04.28


造林這項千年古老行業,在永豐餘集團大家長何壽川、旺旺集團主席蔡衍明、與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等企業家積極投入下,己成為跨海經營的新明星產業。

3月29日晚上,中國南方兩廣交界附近的廣寧縣,當地最大企業鼎豐紙業公司正舉行每月例行的慶生會,在總經理張銘峰等十幾位主管邀請下,座上賓包括廣寧縣級首長、環保局官員,及農業包商。

這可不只是一般的應酬,對鼎豐紙業來說,如何與當地維持最佳互動,是創造森林資產的基本條件。

2000年8月成立的鼎豐紙業,是由台灣的永豐餘及中華紙漿公司合資成立,公司唯一產品是日產300公噸的紙漿,供應給下游廠商生產廣東人日常用紙的原料。

鼎豐沿著廣東邊境,及廣西部分地區種植大片森林。從2001年至今,公司租地造林面積已達40萬畝,契種造林面積也有10萬畝,持續擴增下,估計明年擁有的造林面積將達60萬畝(4萬公頃)。

大陸官方批准鼎豐的造林面積,包括廣東150萬畝,廣西的賀州也有100萬畝,兩地共250 萬畝(約16萬公頃)的土地,足足比台灣新竹縣還大2萬公頃。

由廣東北上到長江流域,進入台資企業旺旺集團發跡的湖南,旺旺集團主席蔡衍明的事業觸角也延伸到造林,他計劃今年起在鄱陽湖附近種植白楊木,總種植面積4萬畝,希望搶攻大陸家具合板市場。

為了在鄱陽湖附近造林,蔡衍明預計投資逾人民幣3億元。另外,他也在湖南岳陽,及常德洽談第二、第三塊造林地,每塊造林面積至少在2至3萬畝。

旺旺休閒食品事業部總經理呂熾煜說,造林的目的,除了供應合板市場所需,近年來國際間不少企業以造林來累積碳權,也是旺旺評估造林的重要考量。

由廣東向西南方出發到越南昆嵩省高地,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投資的InnovGreen公司剛取得2,000公頃的土地開發許可證,接下來將和當地農民溝通造林。張明正希望以一年1萬公頃的速度,第一階段在昆嵩省造林面積達到6.5萬公頃。

InnovGreen在越南造林,希望從這片廣大的林地能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其他多餘土地則栽種麻風樹,以利生質能源開發,或者種植有機蔬菜。台灣企業海外造林的歷程,早在1980年就開始,為掌握料源,當時華紙和永豐餘聯手前進東南亞印尼發展,受到當地法令限制,須由華僑掛名當董事長。這家由台灣人發起成立的林業公司,後來引進印尼華商金光集團的資金,在一批台灣林業專家協助下,三家公司在東南亞一度共同建立當地最大林業王國。

1995年,金光集團決定到大陸拓展事業版圖,華紙及永豐餘沒有繼續參與投資,但由於台幹在印尼優異表現,金光繼續任用台灣的林務及造紙人才,如今金光在東南亞及中國造林總面積,已突破100萬公頃。

永豐餘造紙林務處主任李晶元說,從傳統的木材加工業來看,要發展出具有高經濟價值的樹種,生長期長達50年。

李晶元認為,以台灣的土地及人工成本來看,每公頃造林約需新台幣25萬元,若種植高價的台灣櫸,每公頃可創造30萬元木材價值,要歷經漫長的等待才能收成,想在台灣發「造林財」,肯定不划算。

若在華南兩廣地區造林,每一公頃造林成本折合新台幣4.5萬元,若種植的是造紙所需的桉木,六年就可砍伐,每公頃木材價值新台幣15.1萬元。

華紙副總經理林谷豐分析,受到俄羅斯,及中國兩地提高木材出口關稅影響,估計未來三年國際木片行情每年都將上漲20%,海外造林絕對有利可圖。

台灣企業化森林管理已引起全球矚目,可望成為半導體、面板「兩兆產業」之後,另一項具國際競爭力的新明星產業。

【2008/04/28 經濟日報】

種樹》InnovGreen有個生質能源夢

【經濟日報╱記者 何佩儒】 2008.04.28


一早從台北出發到河內,還是趕不上一天一班飛往昆嵩省的班機,趨勢科技董事長創辦人張明正要視察昆嵩的林地,總得花上兩天以上的時間。

進入昆嵩,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綠意,彷彿50年代的台灣農村,牛車在身邊緩緩踱步,頂著竹籃的當地原住民,正要前往田裡收成樹薯。

不是為了造林製漿或複雜的碳權,張明正說:「其實我最早的想法,是希望整合台灣獨特的資源,創造台灣獨特的競爭力」,例如在農業方面,屏東科技大學就有最好的熱帶農業知識,而且是全球獨特的知識(knowledge),希望這樣的知識拿到寮國、緬甸,因為這些國家要靠農業經濟才可以翻身。

張明正表示,會想到北越造林,是因為北越曾經是戰場,有些地方布滿有地雷,正因為多年沒有被開發,土地反而保留最原始的狀態。他先找了前農委會主委孫明賢幫忙看土地,發現當地未被化學肥料汙染,因此希望先種一些經濟作物,讓農民有收入。

幾經研究,張明正所參與投資的InnovGreen在越南已有幾塊林地。張明正強調:「我的目的不在救濟,是希望農民有尊嚴地賺錢」,而且種樹也不是天天種,一年大概種兩次,一次種四個月,其他時間就可以種蔬菜,甚至可以種麻風樹,也就是可以種生質能源的樹種。

所以張明正邀請工研院加入,希望借重工研院在生質能源的技術,對InnovGreen來說,生質能源部分,會採取較小的規模,因具有運輸成本降低的優勢,加上氣候是買不到的,預測未來生質能源的市場將供不應求。

張明正說:「我的目的很簡單,第一步,要問能否賺錢;第二步,有沒有利用台灣的優勢」,最後就是要農民能有尊嚴地增加優勢。未來造林所產生的碳權,甚至可以拿回台灣。

再者,趨勢在日本耕耘已久,日本消費者相當重視養生,也喜歡有機食品,一旦在越南所生產的有機食物可以獲得認證,同時建立品牌,包括建立所謂的生產履歷,張明正說,就很「ㄆㄚ了」(台語,意指值得炫耀)。

【2008/04/28 經濟日報】

種樹》永豐餘 以收藏家的角度投入

【經濟日報╱記者 謝柏宏】 2008.04.28


永豐餘在台灣造林逾30年,遠遠走在各企業的前面,只是先知似乎總是寂寞,30年種樹過程充滿期待與落寞。

永豐餘林業部主任李晶元說,永豐餘從未因為造林而獲得實質的經濟報酬,大家長何壽川可說是「以收藏家的態度來投入,有人收藏古董名畫,他是收藏自然資源」。

身為造紙業,永豐餘早年在台灣造林的目的,是為了取得紙漿原料,永豐餘從創辦人何傳開始,持續買下森林地,直到何壽川接棒後,永豐餘擁有的森林面積已達1,318公頃。

何壽川當年還親自到菲律賓南島找到並引進源自南美的銀合歡樹種,原本期待其生長速度比一般樹種快二、三倍。沒想到引進台灣後,才發現銀合歡到了台灣後水土不服,不僅樹木本身產生病變,也不適合台灣多颱風的氣候環境。

林務局長顏仁德回想,銀合歡最嚴重的問題,是對其他樹種造成排他性。

何壽川也體認到,生態中萬物必有一剋,「不是引進的樹種錯,而是要考慮是否會引進周遭生態變化」。

為了記取教訓,何壽川更認真地研究樹的育種及交配,接著永豐餘又開始由南美洲引進雜交過的桉樹,再自行培養出新種桉樹。當永豐餘研究的桉樹已達到製漿需求後,從1991年開始,政府及環保團體對於森林管理趨於保守,為了水土保持,及生態保育,台灣森林在砍伐上受到很大限制,使得永豐餘未持續在台灣種植桉樹。

其後,何壽川將造林的企圖心延伸到海外,永豐餘除了投資印尼金光集團,以整廠輸出方式協助金光集團在造紙及造林技術的壯大,後來更進一步拓展到泰國及中國大陸。

現今永豐餘在全台灣仍有七座林場,面積共1,318公頃,這些林場不種桉樹後,改種肖楠、烏心木,和台灣櫸等,總種植數量200萬棵。

另外,位在台東關山的電光林場,在何壽川的規劃下成立「原生植物園」,蒐集台灣原生樹種數百種。李晶元說,永豐餘和林試所及大學森林系教授討論,哪些樹種有滅絕的風險,就趕快移到園區內培養、栽種。

其中的台東蘇鐵,全世界僅在台東生長,早在日據時代已被視為珍貴樹種,李晶元在早期的日本宿舍找到,再移到原生植物園內。此外,台灣海棗也是原生植物園內的稀有樹種。

永豐餘以造林為起點,不斷創造出新的「綠色價值」,成為台灣造林業的開路先鋒。

【2008/04/28 經濟日報】

種樹》台明將 撒下造林與生態種子

【經濟日報╱記者魏錫鈴】 2008.04.28


台明將企業總經理林肇睢,46年次,在玻璃業界幾十年,至少走過50個國家,每次返台總覺得還是台灣最美。正因熱愛這片土地,台明將企業近年默默在南投縣國姓鄉造林,種植原生植物。

林肇睢說,選在國姓鄉種樹,主要是921地震嚴重傷害國姓鄉的地貌,植樹可加速當地生態保育。

94年初林肇睢因緣際會買下國姓鄉一塊4公頃餘的法拍林地,開啟個人的造林計畫,三年來不斷買下周邊廢耕土地,擴充林地面積。

如今,他在國姓鄉買進或承租林地共約60公頃,委由台明將捐設的「將林教育基金會」來經營管理,已投入逾新台幣8,400萬元資金。

這些土地遍及不同高度,海拔800公尺以上,全面造林,種植烏心石、肖楠、樟樹、櫸木、青楓等樹種,主要目的在水土保持、恢復林相,取名「心靈藝術園區」。

海拔800公尺以下,則栽種蝴蝶蜜源植物,如繁星花、千穗木、馬櫻丹、仙丹花等;以及蝴蝶幼蟲食草,包括柳丁、橘子、檸檬、玉蘭花等,並種植鳥類愛吃的木瓜、柿子、番石榴,為台灣原生動物、昆蟲建構適合成長的棲息地,命名為「自然探索園區」。

林肇睢強調,到國姓鄉造林與生態保育,是推展「環境公益」,希望讓鳥類、昆蟲等有更多棲息地,來彰顯台灣之美。

【2008/04/28 經濟日報】

搶進碳交易 立委鍾紹和未迴避

中國時報 2008.04.28  顏瓊玉/台北報導


 全球暖化促進國際碳交易市場活絡,台灣政界也搶進。在台設立的台斯達克碳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由立院前副院長鍾榮吉任董事長,他也是海峽兩岸清潔發展機制協會理事長,其姪子國民黨立委鍾紹和擔任衛環委員會召委,但他積極推動「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審查已遭質疑未利益迴避。

 在鍾紹和排定議程下,衛環委員會本周三(卅)將第三度審查同意開放碳交易的行政院版溫減法草案,他在本會期積極審查法案的態度,已引起外界側目。

 碳交易活絡 政界爭相投入

 「台斯達克碳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是英國皇家碳資產有限公司二○○六年在台登記設立的分公司,今年二月廿八日,台斯達克集團總裁兼海峽兩岸清潔發展機制協會副理事長劉奕良舉辦《廢氣變黃金》新書法表會,鍾榮吉和鍾紹和叔姪倆也連袂出席。某財經雜誌對新書發表會的報導指出,鍾紹和也在「台斯達克碳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

 鍾紹和昨天否認自己是台斯達克碳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過去沒有,現在也沒有;而鍾榮吉是否為該公司董事長,他說,「目前沒有!」

 鍾比政院還積極 十分罕見

 對於自己審查溫減法是否牽涉利害衝突,必須利益迴避,鍾紹和說,他不認為如此,「怎麼會有利益?」不過,他坦承鍾榮吉確實是海峽兩岸清潔發展機制協會理事長。

 根據經濟部商業司公司登記網頁,台斯達克碳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二○○六年三月九日核准設立,今年四月廿一日曾變更資料,現在登記的負責人(董事長)為劉奕良,公司資本額一億元。

 不過,在財政部稅務網站上,台斯達克碳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是鍾榮吉。兩官方網頁資料有出入,顯示是四月廿一日變更後的結果。

 商業司該公司最新資料上也不見董事名單上有鍾紹和,但有三董事缺額,值得注意的是,前親民黨立委林惠官助理王維彬則列名公司監察人之一。

 四月十六日委員會二次審查草案時,幾乎所有參與審查的藍綠立委都對第十四條有關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核配、第十五條的交易平台有所疑慮,強烈要求停止討論,召開擴大公聽會,連環保署長陳重信也贊成。

 不過,鍾紹和以公聽會上屆已開過一次,再開「沒完沒了」為由拒絕,會議最後不歡而散。某位參與修法立委表示,行政院目前版本支持建立碳交易機制,鍾紹和的態度「比行政院還積極」,十分罕見。

 綠委:當召委不要排這案子

 民進黨立委田秋堇廿七日表示,很多委員在四月十六日當天都觀察到了,「沒有主席像他(鍾)那麼多話、緊張,又很急,一直在講手機。」「他(鍾)要的是交易機制,而不是減碳目標!」

 她呼籲鍾紹和遵守利益迴避原則,「當召委時不要排這個案子!」多位不願具名的立委也表示有耳聞鍾榮吉投入碳交易市場,也認為鍾紹和和鍾榮吉的叔侄關係使他當然義務利益迴避。

政院版溫減法 關鍵項目全空白

中國時報 2008.04.28  顏瓊玉、林倖妃/台北報導


 因為國際政治因素,台灣未能參與「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雖然被排除在二氧化碳減量的國際機制之外,但台灣未置身事外,行政院早在兩年前便將「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送進立法院審查。不過,草案對關鍵的減量目標、基準年、排放權核配、交易機制等,全部空白,也因此造就環保、企業、政商等各路人馬有搶進空間。

 台灣一年排放多少二氧化碳?根據溫減法,政府必須在整體盤查、登錄,建立查證、排放量核配,以及交易制度後,制定出一個總量,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而訂出減碳目標。在此原則之下,有人開始討論核配該有償還是無償,對象是既有企業和未來企業。舉例來說,一家已經經營廿年的企業,經過調查,政府決定核配一萬噸二氧化碳給它,但有人主張,碳是公共財,這家企業應該向政府買這一萬噸(有償),並抨擊無償核配是圖利「既得利益者」。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不贊成無償核配給現有企業,她舉德國燃煤電廠為例,表示經估計電廠未來四年內,光靠配額進行碳交易,就可獲得近新台幣七千億元的暴利。

 產業有舊有新,前民進黨立委王塗發提出的溫減法版本即主張政府需保留十五%配額提供新興產業之需,而且採用公開拍賣方式賣出,所得繳庫。

 假如所有產業都得到配額,在交易機制建立後,減碳有成的企業可以把未用的碳賣給「不夠用」的企業,交易應運而生,現在已經搶進的碳交易管理公司,未來將有收購、哄抬的空間。

 朝野立委四月十六日審查溫減法時即為使無償有償核配、政府應保留多少額度,以及是否要建立交易機制爭辯不休。國民黨立委黃義交持「最高標準」,主張碳為公共財,應該百分之百有償核配,否則未來由誰決定新興產業的配額,「我相信公務員,但不信任政治人物!」

 行政院版留下「太多空白」,民進黨前立委王榮璋譏笑,這充其量是一部「盤查法」,稱不上減量法。田秋堇也說,環保人士期望它是「會咬人的老虎」,但實際上是「啞巴老虎」,根本不會叫。

 黃淑英表示,既然準總統馬英九都贊成課徵能源稅,衛環委員會就應該召開公聽會,讓社會充分討論,等馬英九五二○上任再做決定,比較公平合理。

民間碳交易 大陸試辦

【經濟日報╱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 2008.04.17


國內企業自今年起吹起造林風潮,主要原因是造林可以創造碳權交易商機,台灣今年也著手規劃建立碳權交易制度,但大陸官方日前已透過中國綠色碳基金,開始試辦民間森林碳權交易,起步比台灣早且積極。

由大陸國家林業局、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及中國綠化基金會去年成立的中國綠色碳基金,4月初宣布在北京近郊青龍湖鎮及八達嶺林場啟動造林。

據了解,青龍湖鎮造林計畫,是中國綠色碳基金首次以碳權交易為目的的造林項目,計劃出資人民幣300萬元,造林6,000畝。

中國綠化基金會辦公室日前指出,該基金會去年成立時,先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出資人民幣3億元進行造林、管理森林,並建設能源林基地。

今年起,中國綠化基金會對外開放各地企業及民眾購買碳權憑證,3月底共收到來自北京、廣州、浙江、江蘇、雲南、海南,及新加坡等地人民幣10萬元以上的碳權投資資金,專家估計只要出資人民幣1,000元將獲5.6公噸的碳權。

【2008/04/17 經濟日報】

國際市場熱 二氧化碳最大宗

中國時報 2008.04.28  顏瓊玉

 二氧化碳被視為全球暖化元凶,二○○五年二月十六日起生效的「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確認碳交易的三機制: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 聯合履行(Joint Implementation,JI),以及排放交易(Emissions Trade,ET),在這三種機制下,碳可以現貨或期貨買賣。

 「京都議定書」規定參與國必須在二○○八到二○一二年間,將造成地球暖化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降到一九九○年的排放標準,也就是減少五%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由於世界各國發展程度不同,「京都議定書」允許加入國依開發程度有不排減目標,也因此造就出「碳需求」,進一步產生交易行為,其中以二氧化碳為最大宗。

 簡單來說,排減量不能達到目標,即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規定的國家或企業,可以向減碳有成,還有多餘二氧化碳排放量未用的國家或企業購買,國際上如歐盟、美國、澳洲、英國等地區都發展出一套碳交易的遊戲規則,甚至發展出碳資產的交易市場,如碳基金或證券期貨等衍生性金融商品。

後京都議定書 研商進程敲定

新協議 明年底確定
〔編譯胡立宗/綜合報導〕 2008年4月6日 星期日 自由時報

針對後京都議定書時期的全球暖化對策,一百六十三國與會代表在泰國曼谷經過一週會議後達成初步共識,擬定接下來十八個月的研商進程,包括六月的波昂會議決定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援助方案,及八月迦納會議敲定日本所提的產業別能源效率管制方案。

接著,各國部長及官方代表將在十二月的波蘭會議中總結年度談判結果。至於二○○九年,各國將舉行總共八週的四次主要會議,同年底在哥本哈根敲定取代京都議定書的新協議。

京都議定書規定三十七個工業國須在二○一二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到一九九○年總量的九十五%。各國亟欲達成新協議的原因,除了京都議定書將在二○一二年失效之外,也因為議定書並未納入美國及中國、印度等排放大國。

曼谷會議的其他結論包括:海空運輸工具的排放量可能會納入新協議的規範範圍;京都議定書架構下的「碳排放交易制度」將延續到後議定書時代;先進國家應協助開發中國家研發環保科技,包括轉移乾淨科技給開發中國家。

防全球暖化 新版京都議定書 今起協商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路透曼谷三十日電】 2008.03.31

全球近200國的官員與科學家31日起將在曼谷集會五天,就擬定京都議定書到期後的新方案,首次展開協商,希望按峇里島路線圖,在2009年底前敲定新方案的具體內容。

去年約190國代表簽署峇里島路線圖,約定要在兩年內協商出因應氣候變遷的新方案。京都議定書要求締約國必須在2012年前把溫室氣體排放量,降到比1990年的平均水準低5%,而富裕國家僅37國接受相關規範。

聯合國氣候專家希望,新的合約能約束所有國家,但富國與開發中國家對如何分攤減排意見分歧。

曼谷會議的主要目的是擬定未來協商的時間表,以便趕上明年底在哥本哈根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秘書長狄波爾(Yvo de Boer)說:「我們的挑戰在於設計一個未來的合約,能夠明顯加強改變的行動,在未來十至15年間成功阻止全球排放繼續增加,並在2050年以前達到減少排放總量。」

雖然協商很可能困難重重,但去年聯合國發表一連串的氣候變遷報告已明白指出,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已非常迫切。

其中一份報告說,石化燃料是氣候改變的禍首,如果各國不設法積極減排,氣候暖化將導致更多旱災、水災、海上風浪與暴風雨。

要擬定新的氣候變遷協議必須克服兩大困難,一是中國與印度等新興大國不希望減排衝擊到工業化的進程;二是美國,2001年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的布希總裁,今年11月即將卸任,美國也是全球唯一沒有簽署京都議定書的富國。

開發中國家希望,富國能加速轉移相關科技,並資助窮國取得這些技術。

歐盟提議,以1990年的排放量為基準,工業化國家在2020年以前將排放量減少25%至40%。不過美國向來反對強制設定減排目標的做法。日本這次提出的方案比較和緩。日本建議,以2005年為基準,並按照各產業設定上限。按照日本的提案,全球鋼鐵或水泥產業將設定國際規範,以達到產業的減排目標。

批評者則說,按部門設定上限將嘉惠擁有先進科技的富國的產業,窮國則反受其害。

歐盟主張國家應率先減排,但美國認為這樣會傷害美國經濟,除非中印等國也一體加入。

美國談判代表華森(Harlan Watson)說:「主要的憂慮是所謂的漏洞問題,如果你加入減排,而你又有能源密集產業,他們可能會想移到其他國家,來逃避這項負擔。」

【2008/03/31 經濟日報】


抗溫室 明年訂後京都議定書
【經濟日報╱國外新聞組/綜合曼谷五日電】 2008.04.06

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4日在曼谷閉幕,與會的160多國為未來18個月的氣候談判訂定工作計畫,要在2009年底前,針對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達成新的後京都議定書協議。

各國在曼谷召開為期五天的會議,同意今年針對各項主題再召開三次會議。這些主題包括砍伐森林、資助對抗氣候變遷,以及日本提出較具爭議性的設定產業標準。

聲明中也呼籲明年召開四次會議,會期將持續達八周,比今年的六周更長。

4日的會談在原定結束時間過後又持續數小時,因為各國對日本提議提早討論所謂的「部門」方法意見分歧爭議,該提議是為確保各項產業部門效率。

開發中國家擔心,這將迫使他們削減國內產業的排放量。京都議定書並未對開發中國家提出此項要求,而議定書的義務規範將於2012年到期。

8月可能在迦納舉行的另一次會議,各國代表預期將討論部門方法,以及許多開發中國家關切的森林砍伐問題。會中可見日本持續推動討論部門方法,而在今年7月日本也將舉辦八大工業國高峰會。

今年預定舉行的其他會議包括6月在德國波昂,及年底在波蘭的第三次高層會談。

【2008/04/06 經濟日報】

綠領新貴 綠色經濟先驅

【經濟日報╱官如玉】 2008.04.24

創投家華沙洛最近花了不少時間尋找乾淨科技業的「喬布斯」,如今還在尋尋覓覓。

近年來,創投家相繼把資金投入乾淨科技企業,2007年便高達22億美元,希望找到能讓能源、金融、製造等產業轉型的下一個科技,以及下一個領導人。

不只對投資者來說,這是個龐大的商機,對想成為綠色經濟先驅的職場人來說,這也代表著大好機會。

美國太陽能協會預估,2006年美國就有850萬人投入再生能源、節能產業,下一個十年,光是美國,就可創造300萬到500萬個綠色工作。

綠領工作不只是從事有機農作、架設太陽能板、安裝門窗防風雨裝置,也是創造全新業務的工作。財星雜誌發現,已經有五種人在綠色經濟逐漸嶄露頭角。

碳權交易員

在還沒有成立碳權交易市場的美國,艾立克‧劉是個忙碌的碳權交易員。他成立的氣候起因(Climate Wedge)顧問公司,協助全球各地的企業和金融機構,在蓬勃發展的碳權交易市場進出。

他也協助能夠創造碳權出售的一些企業,例如印度的一家風車農場,或者英國一個收集烷氣的掩埋場,取得資金。

預估數字指出,碳權交易市場規模逾60億美元,且到2050年可成長到5,000億美元,艾立克‧劉說:「碳權交易員是職場的明日之星。」

生態投資家

曾在聯合醫療集團擔任高層主管的匡姆,決定投入環保的行列,轉換跑道到投資銀行Piper Jaffray負責能源/乾淨科技投資業務。他把目標鎖定節能、碳封存、可再生能源、既有產業機械更新等四個領域,找出需要公司援助的中小企業。

匡姆說:「綠色科技是如此的變化多端,沒有一個產業不受到影響。」

企業氣候策略師

當雅虎的兩位共同創辦人楊致遠、費洛,決定公司要在2007年達到零碳排放量的目標時,首先必須找到一個人告訴他們,公司必須補償多少碳排放量,並規劃出達成這個目標的最佳方案。

結果這個重任落在派奇身上,身為雅虎的新任氣候變化及能源策略董事,她上任第一周就是到亞馬遜盆地了解水力發電計畫。在派奇領軍下,雅虎花了200萬美元,向她在巴西找到的水力發電廠、印度的一家風車農場,購買碳排放權,以達到零碳目標。

目前,派奇的工作重點是檢討公司所有的業務流程,找到更節能的運作方式。這包括在華盛頓州建立更好的資料中心,在員工的電腦上安裝能源監視系統,讓他們了解一部筆記型電腦或者整棟建築物會消耗多少能源。雅虎也對客戶提供綠色秘方。

綠色人力仲介者

人力仲介業者卡特蘭,在忙著幫科技業媒合人才多年後,決定自立門戶,成立Acre Re-sources,從事環保科技、企業社會責任、永續發展等綠領工作的仲介,業務迅速成長,一年來成長一倍。

卡特蘭說:「四年前,我們開業時,只是抱著這個市場會起飛的期待,而且競爭者不多。如今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工作,投入的獵人頭業者愈來愈多。」

Acre Resources的一項調查顯示,2006年到2007年,從事氣候改變相關工作的專家,包括碳權交易員、分析師、專案經理人,成長為三倍。卡特蘭表示:「美國、英國、杜拜創造最多的綠領工作。這是成長最迅速的就業市區塊,而且看不到任何會導致它成長減緩的因素。」

環境銀行家

彼德‧劉想要提供綠色企業融資時,他發現了一個市場缺口。新創企業較受創投資金青睞,但對已成立多年,成長曲線不再陡峭的企業來說,要獲得金援並不容易。

在籌集2,500萬美元之後,他一年半前在舊金山成立新資源銀行(New Source Bank),提供全方位的零售銀行服務,客戶涵蓋有機起司製造商、研發成功新太陽能板科技的企業、生態設計業者。(取材自財星雜誌)

【2008/04/24 經濟日報】

6家碳權概念股評析

經濟日報 記者謝柏宏 2008-04-17

綠色資產發酵,在兩岸擁有4萬公頃林地的永豐餘造紙公司16日表示,全球碳權交易市場興起,再加上木材加工市場價值升溫,永豐餘估計該公司在兩岸擁有的森林價值達30億元以上,其中碳權價值高達24.4億元。這是第一家公布碳權價值的上市櫃公司。

永豐餘強調,這項金額是根據林務局公布主要樹種每公頃二氧化碳吸附量來換算,由於台灣及中國兩地都未正式實施碳權交易,永豐餘尚未將此綠色資產認列在財報。

永豐餘強調,今年起國內外各企業吹起種樹減碳的風潮,樹木種植後,需要嚴謹的管理及適度的砍伐,以維持碳吸收的活絡性,該公司已接受不少企業洽詢森林管理的技術,永豐餘正評估建立一套顧問機制,且考慮將森林管理技術輸出到其他企業。

永豐餘指出,該公司在台灣擁有造林面積1,318公頃,在大陸與華紙合資的鼎豐紙業公司,到明年在大陸造林面積可達到4萬公頃,推估永豐餘在兩岸共可掌握24.4億元的碳權價值。

永豐餘估計,該公司在台灣的林地,不少是高經濟價值的樹種,推估這些林地創造的木材價值也近6億元,估計兩岸現有森林價值,超過30億元。

永豐餘指出,全球吹起碳權交易風潮,依照聯合國京都議定書的規範,森林因為可吸附二氧化碳,可被當做碳權交易的商品,估計每1公頃的闊葉林,每天可吸收1公噸的二氧化碳,這些樹林若協助企業進行二氧化碳減量,每公噸將可協助企業減少1,820元的稅金。

永豐餘龐大的土地進行造林,除掌握碳權商機外,在台灣擁有的1,318公頃森林,共種植200萬株樹木,其中,位在台東關山的電光林場,面積100公頃以上,這片林場擁有500種以上的台灣原生種樹林,附近也有火山景觀,極具觀光休閒的開發價值。

永豐餘指出,已打算將台東的電光林場規劃為「原生植物園」;並且評估將台北雙溪、苗栗三義等地上百公頃珍貴森林及富饒的農園,規劃開發為休閒農場,後續潛在的商機相當可觀。

落實減碳 聯合國碳權核發從嚴把關

工商時報 2008.04.25  陳穎柔/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周二報導指出,聯合國主持清淨發展機制(CDM),最近對核發碳權給企業嚴加把關,因為外界開始檢討,核發碳權是否真能抑制溫室氣體排放量,抑或只是為不肯減量的企業大開方便之門。

 根據京都議定書的CDM規定,企業若無法減少自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可以向別家公司購買碳權,通常是富國的企業向較不富裕國家的企業買。不過,企業要取得碳權販售權,必須向聯合國的CDM監管機關提案申請。

 近來,聯合國該單位退回碳權交易權申請的比例升高,議題核心在於,這些案子是否無需交易碳權所得的資金協助就能成立,果若如此,碳權買方就不會去履行其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義務。

 從燃燒蔗渣來取得碳權的發展可看出端倪。聯合國研究員芬翰(Jorgen Fenhann)收集數據資料發現,CDM申請案的命運急轉直下,在2005年約27件蔗渣計畫送審,每一件都在幾個月後獲准,之後53件獲准、13件被退回,比CDM史上被審的蔗渣計畫整體遭退回率約6%,要高出許多。

 蔗渣是製糖的剩餘物,是可再生能源的一項來源,一直以來,糖廠以燃燒蔗渣產生電力,許多糖廠,尤其是在巴西和印度的,為籌資而向CDM申請擴大使用蔗渣,之前幾年,CDM監管機關會迅速核發碳權給申請的糖廠,有數十家。

新顯學》種樹二氧化碳變黃金

【經濟日報╱記者 何佩儒、謝柏宏、余麗姿】 2008.04.27


「我的孫子今年四歲,我每次在田裡工作時都會想像,想像100年後我的子孫在這裡散步的樣子…」,有「田埂上的詩人」美譽的本土作家吳晟,站在他彰化溪洲二甲的林地上,看著他種的樹,眼裡滿是對樹的深情。

不像吳晟懷著浪漫情懷種樹,本土企業、跨國公司,甚至政府,則是為了不同的經濟目的,紛紛投入造林。

鑽石誠可貴 綠金價更高

包括日本、德國、挪威、瑞典、印尼等國的業者,近來紛紛在東南亞展開造林,例如:日本王子製紙,為降低成本,看中越南市場,積極在越南搶地造林;印尼金光集團也在大陸華南地區大舉造林,取得漿材。

台灣企業中,華紙、永豐餘為了紙漿而種樹;旺旺為了跨足家具、製漿而種;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與台南幫吳家第三代吳國維,為了實現社會企業的理想而種;永豐餘集團大家長何壽川,則是把原生樹種當收藏品般的細心培育。

過去石油被稱為黑金,現在不只黑金與黃金價格飆高,森林成了更具投資潛力的「綠金」。

最近不少台灣農民開始栽種紅豆杉及青脆枝,提煉抗癌藥材,紅豆杉提煉的紫杉醇每克售價高達1,000美元,比鑽石更值錢。

還有更多的企業,急著在這一波綠色潮流中,將自己「染綠」,提升企業形象,例如:台新銀行GreenLife信用卡,只要辦卡,消費達一定額度,就幫卡友種樹;歌林也打出買冷氣,就在惠蓀林場種一棵樹。

森林除是紙漿、高級藥材的來源外,從環保的角度來看,造林可增加二氧化碳的吸附力,減緩溫室效應。

林務局評估,每1公頃林地可吸存7.45至14.9公噸的二氧化碳;經濟部能源局更估計,依台灣的林相,一年每1公頃的林地,約可吸附20.2噸的二氧化碳,目前碳權已透過交易市場,進行買賣。

吸引企業及政府積極造林,重大誘因就是看好未來碳權的市場。永豐餘估算,依農委會計算每公頃2.9萬元的碳權價值,永豐餘及中華紙漿,兩岸合作造林目標 60萬畝,碳權市值就高達20億元;換算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投資的InnovGreen,在越南種樹,到2010年預期可帶進25億元碳權市值。

「生態經濟大未來(You Can't Eat GNP)」作者戴維森(Eric A. Davidson)指出,經濟學家多只從伐木業所增加的原木供應量來估算森林的價值,忽略了整個生態系統的邊際價值。

一旦林木流失,表面看起來,僅占整個GNP(國民生產毛額)的一小部分,毫不起眼,但是人類將因為缺乏森林淨化水源,少了高品質的淨水可飲用,也會失去森林調節氣候的吸熱能力,及喪失多種動植物生存的棲息地,其價值絕非單純的木材或二氧化碳吸附能力所能比擬。

懷抱理想的張明正則說:「我在越南造林的目的很簡單,第一步,要問能否賺錢;第二步,有沒有利用到台灣的優勢。」未來越南造林所產生的碳權,也可以拿回台灣。

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曾目睹屏東獅子山從蓊鬱的林地,變成光禿禿一片而痛心不已,他在部落格寫著:「這片坡地(獅子山)下游草埔的達仁溪河段,正在進行河川整治工程,上游不斷伐木,下游在花錢整河川,形成了惡整土地的永續工程。」

政府不識貨 仍頻頻伐木

李根政說,97年度水保局的特別預算和常年預算加起來,每年就有近47億元的預算,木材商若以1公頃2萬元代價划林,一年47億元預算可以買下23.5萬公頃的林地不被砍伐,是獅子山林地好幾倍。政府嚴重低估森林外部經濟價值,大作賠本生意。

在商言商,企業的投資,終究要有獲利。依去年全球碳交易的金額約250億歐元計算,約是台積電市值的四分之三(以台積電股價月均價64.59元計算),這項以工業國家為主要交易買方,未開發、開發中國家則為主要交易賣方的碳權市場,未來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台灣恐要加快腳步,以免跟不上潮流。

去年台灣能源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2.6億公噸,1990年排放量為1.1億公噸,若按照京都議定書規定為1990年排放量再減5.2%,為1.04億公噸,為達到目標,台灣應減碳1.57億公噸。

換算目前的造林計畫,到2025年才能減少280萬公噸的二氧化碳,僅占1.57億公噸的1.78%,簡直是杯水車薪。加上台灣森林覆蓋率已近六成,即使把剩下四成都種滿樹,也無法達到京都議定書的要求,因此,台灣企業與政府聯手赴海外造林,恐是大勢所趨。

國內林業前輩大老,農委會前林業處長陳溪洲直指,企業想靠造林來創造價值,必須跨足海外,預料造林將帶動企業界新一波的海外淘「(綠)金」潮。

【2008/04/27 經濟日報】

種樹有多熱?》認養林地 有錢搶不到

【經濟日報╱記者 余麗姿、何佩儒】 2008.04.27


3月的台灣大學實驗林,一輛輛黑頭車駛進「台灣氣候保護紀念林」種樹儀式會場,台新銀行副總經理黃逸甫帶著一位小女孩,一起種下紀念樹。

「有好多員工想要認養,我們限制一人不得超過三棵,」與台新銀行同樣響應此次造林活動的台積電主管說。

台灣大學實驗林去年配合聯合國2007年推動「種10億棵樹保護地球」活動,與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台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共同打造「台灣氣候保護紀念林」,歷經一年的招募、整地、翻土,日前正式展開活動,各企業搶著加入造林,晚一點根本搶不到。

不僅台大實驗林獲得許多企業認養青睞,一年多來,林務局已媒合眾多企業,在台灣各地造林。目前媒合成功面積已達84公頃,還有許多企業天天打電話到林務局的造林生產組,等著排隊認養林地。

台大實驗林管理處長王亞男表示,為了幫助企業完成綠色夢想,出動所有實驗林同仁找地,不僅透過航空照相的圖片來找,營林區的現場人員如果沒有找到地,但若被管理處人員發現有地,「營林區的同仁還會被處分」,最後好不容易找到100公頃土地。

此次獲得參與台灣氣候保護紀念林計畫的企業,除了台新銀行,還有豐銀行、台積電,以及金百利克拉克。

這塊位在南投溪頭、鹿谷及信義鄉台大氣候保護紀念林,合計30公頃,是國內第一個企業認養造林媒合成功的案例。4 萬棵樹中,台新銀行最多有2萬棵,豐銀行5,000棵、台積電4,500棵,以及金百利克拉克約1,500棵。

台積電工安環保衛生企劃部經理孫讀文說,共有2,500位員工參與認養4,500棵樹,台積電很想繼續推廣,但土地難覓,未來計劃在新竹、台南廠周邊都造林。

企業認養氣候保護紀念林,每棵樹認養金額500元,據瞭解,種樹1公頃面積,第一年就要花上10萬元以上,樹要長大,至少要花近100萬元。企業熱情響應造林活動,認養面積達30公頃之多,台大咬著牙也要種下去。

愈來愈多企業想種樹,但土地少,台灣大哥大最近好不容易「搶到」台大實驗林4分地,種下1,000棵樹。

至於林務局造林生產組每天還是有很多企業不斷打電話來,表達認養意願,希望能獲提供土地造林。已經確定的包括中華電信希望可以認養造林2,000到2,500公頃:中鋼集團認養台中縣大肚山系20公頃,台塑公司確定認養高雄陸軍官校15公頃,台南明德外役監獄100公頃。

另外,台電公司除了認養台中縣大肚山系50公頃,還認養高雄縣鳳凰山步兵學校30公頃林地。

【2008/04/27 經濟日報】


種樹有多熱?》顏仁德 土地媒婆
【經濟日報╱記者 何佩儒、余麗姿】 2008.04.27

「我自己也有3、4分地啊,這是祖產不能賣,又沒人種,現在我也決定回鄉種樹了」。林務局長顏仁德,是執行台灣林業政策的關鍵人物,堪稱台灣造林的「土地媒婆」,一語道出許多農民與地主的心聲。

林務局過去是個「冷衙門」,但過去一年來,在全球造林風潮中,不僅漿廠、紙廠找林務局諮詢,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到越南造林找林務局,連台新銀行、歌林冷氣、聯發科等企業,想要找地造林,都找上林務局,造林生產組科員說:「一年來接到的電話,是過去的好幾倍。」

為滿足企業找地造林的需求,林務局清出314公頃的土地,建立土地媒合的平台。顏仁德說:「種樹就像在做功德。」農委會為鼓勵農民利用休耕農地造林,放寬獎勵造林面積門檻從2公頃降至0.5公頃,顏仁德說,他自己有3、4分地,因為是祖產,捨不得賣,但也沒人耕作,放著浪費。現在門檻降到0.5公頃,他在鄉下的大哥,已經開始跟鄰居洽談,只要再有一戶鄰居加入,就可達到0.5公頃以上,大家一起造林。

顏仁德表示,既可以保住祖產,也可讓後代子孫有林地休閒,何樂而不為。

【2008/04/27 經濟日報】

種樹有多好?》提升形象 又可行銷

【經濟日報╱記者 何佩儒、余麗姿】 2008.04.27


種樹除了造林製漿、製成家具賺錢,或是抵換汙染排放賺碳權,還可以賺名聲,提升企業形象,愈來愈多的企業,將種樹變成一種新的行銷工具。

台新銀行發起GreenLife信用卡,為申請的卡友種植一棵樹,台新還建置專屬網站,提供有關暖化、減碳、碳足跡計算;還有打著以投資「對抗全球暖化產業」為主題基金「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的募集;遠雄在內湖的上林苑,標榜種了320棵樹齡十年的大樹。

賣冷氣的歌林企業,則推出愛地球省能源活動,除了推出節能的冷氣,最近也與中興大學合作,在惠蓀林場的第一、第三林班種植2,000棵、1.8萬棵的樹苗。只要消費者購買冷氣,歌林就會為消費者種下一棵樹,7月舉行植樹典禮後,消費者會收到一份「植樹證明」。

為多家企業塑造公益形象的先勢集團執行長楊忠翰表示,受到全球暖化議題炒熱,企業主自覺對社會的責任,希望透過造林回饋社會,加上同樣是公益活動,在現今環保意識抬頭下,種樹也容易獲得共鳴與認同。

綠色行銷是近年來使用相當廣泛的題材,種樹確實容易引起共鳴,但最好結合能打動消費者的活動,與主力消費族群契合,才能有較長遠的效益。

GreenLife是台新一個多月前才開始促銷的新卡,在台新的眾多信用卡項目,表現雖然沒有特別突出,但台新認為這張卡可以細水長流,逐步吸引卡友關注,也有助提升台新的企業形象。

不過,楊忠翰認為,企業想要藉由環保或造林議題來提升形象,也要考量與其訴求的族群是否符合,例如台新銀行的GreenLife信用卡如果訴求的是上班族的小家庭,可以親子一起種樹,就能與訴求的族群結合。

【2008/04/27 經濟日報】

種樹有多好?》桃花心木 造林首選

【經濟日報╱記者 余麗姿】 2008.04.27


全民瘋種樹,不少樹種爆紅,例桃花心木、烏心石等,不僅是台灣本土樹種、適合栽種、具有木材高度經濟價值,成為民眾種樹的首選;無患子果實可以用來做香皂沐浴清潔用品,土肉桂的葉子有肉桂粉香味,掀起民眾搶種潮。

林務局表示,推動綠海家園,鼓勵民眾參與種樹,林務局免費提供四、五十種樹苗,目前約有近十種苗木最熱門,詢問指數最高,北部以烏心石、台灣肖楠、台灣櫸及樟樹最受歡迎;南部則是桃花心木、印度紫檀及光臘樹最受青睞。

林務局指出,種樹要適地適木,例如桃花心木適合較炎熱的氣候,台灣肖楠則適合涼爽的天氣,北部、南部適合栽植的樹種不同。

企業、民眾喜歡的樹種,因目的不同,喜愛的種樹也就不同。桃花心木是高級家具木材,烏心石大部分拿來做砧板,台灣櫸的木材質地堅硬,常用來當作地板的木磚。

青岡櫟的果實,像堅果一樣大,紋路漂亮,有人當作鈕扣特別收藏,「果實非常有行情,可以做手工藝品」。

【2008/04/27 經濟日報】

能源稅不是稅 重以價制量

中國時報 2008.04.25  賴振昌/北市(台北商業技術學院校長)

 新總統馬英九提出將開徵能源稅的構想,對惡化的地球環境問題,具有重要的宣示作用,但其對能源稅的定位問題,仍有認知上的差距。

 首先能源稅課徵的理論基礎,在於希望透過「以價制量」的機制,讓消費者減少能源的使用量,達成減少能源耗用的目的。在這樣的基礎上不論對能源的上、中、下游課徵能源稅,都必須容忍業者進行租稅移轉的作用,將能源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負擔,進而制約個人或企業的消費行為。雖然這種透過價格提高的方法,來減少能源使用量是一項很有效的環保政策,但他的代價則是政府必須面對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的壓力。否則若不允許租稅轉嫁,一般民眾無法感受價格壓力,逕由業者吸收能源稅,只是對業者懲罰,易引起業者反彈,倒不如由調整產業能源政策來的有效。

 其實能源稅本身並不是租稅,他只是執行環保政策時的一項工具,最終目的希望透過產業的節能措施改善,將能源稅的負擔消滅於無形,政府並不應以收入多寡為績效指標。若政府預期能源稅變成一項常態的政府收入,則代表預期今後各項節能措施將毫無成效。新政府打算用能源稅收入來作為娛樂稅、印花稅、貨物稅、或提高所得稅免稅額等之替代財源,無異將能源稅定位為一種長期穩定的收入,與課徵能源稅之目的在於環保目標大不相同。更何況租稅制度的建置有其專業性與社會責任考量,被租稅理論重視的量能課稅、中立性原則等,在此次的能源稅替代相關稅目的論述中,均未被提及討論。貿然實施,似乎有過於草率之嫌。

地球日 重審煤電廠

中國時報 2008.04.25  華健

 日前台電陳董事長預測台電若再不漲價今年可能虧損一千一百億元,不久資本耗盡將告破產,並歸因於燃料成本上漲。這個新聞背後其實牽涉到我們能源選擇的問題。

 相較於二○○五年,四十美元的煤價,今年二月國際平均煤價已來到每公噸一二五美元。此外,諸如澳洲(台灣最主要煤源)幾個主要煤礦淹水、運煤碼頭不敷使用,加上南非電力短缺、俄羅斯煤車不足、以及印度和中國大陸需求壓力的上升,都明顯威脅未來台灣供煤的安全性與價格。而所謂電價「一次漲足」,恐怕也難以成真。

 儘管如此,政府仍大力推動初步經費分別逾五八○億和八三○億的深澳與林口二電廠更新擴建計畫。這兩座裝置容量,加起來遠超過核四廠,預計要運轉四十年以上的燃煤火力電廠,對於台灣未來民生、經濟、能源、及環境前景,乃至全球氣候的影響程度不難預期。

 深澳與林口二電廠過去近半世紀的運轉供電,在國利民生上的重大貢獻無庸置疑。時至今日,正值國內面對高電價問題,全球凝聚共識力圖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之際,二電廠的更新擴建原為政府展現遠見與能力,具體回應國內需求與全球趨勢的難得機會。令人不解的是,官方所大力推動的新電廠不僅是舉世公認最髒的燃煤電廠,並要附帶增建一四二○公尺防波堤、七.六公頃填海新生地、以及卸煤專用碼頭等,海洋環境最大殺手。

 燃煤電廠是最主要空氣汙染來源。根據美國環保署所提供的數據換算,未來的林口與深澳兩座電廠運轉每年相當於燃燒一一四四萬公噸煤,耗用七 ○四億公升水;同時要排放八萬噸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三千萬公噸二氧化碳、四千噸微粒、一七六○噸碳氫化合物、五七一六噸一氧化碳、一百萬噸灰和一五○萬噸泥渣、八二○公斤砷、四一五公斤鉛、十五公斤鎘及許多其他重金屬。同時,煤當中含有七十六種包含鈾在內的自然元素,根據美國能源部的一項研究,燃煤電廠的輻射排放,超過源於核能電廠的。

 環保署不久前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台空氣品質嚴重惡化,指標達「不良」程度的站日數近乎前一年兩倍,五大空品區空氣品質都全面性惡化。此外,在過去近十年內,台灣的CO2等溫室氣體排放屢創新高。難道這些不足以為我們的主政者構成任何警惕。

 此外,火力電廠的成長,勢必使其與同一經濟體當中民生、農業等其他部門耗水需求的競爭更形惡化。台灣儘管得天獨厚,得以以廉價方式就近利用源源不絕的海水帶走電廠運轉廢熱,當今發電廠設計與運轉,卻仍應針對如何以最少耗水達到同樣或更高發電效果,作為最高指導。而源自煤堆與煤灰堆及汙染防制設備與系統的逕流及處理廢水排放,皆大量消耗並危及水資源,也應盡量避免。

 可以理解,台電之所以選擇燃煤,不外在於預期發電成本「便宜」。但須知,儘管現今政策並未要求內化前述諸多外在成本,依目前國際趨勢,不久後透過碳稅等經濟工具逐漸吸收,卻是發電、賣電的台電所無法避免的。何況,除了眼前的利益,當今國內或舉世所認為最重要的人民健康與環境等因素,不也都應成為規劃新電廠的基本考量?

 以台灣所擁有的有限資源,本當有效運用每一個電廠除役更新的機會,否則勢將排擠追求能真正有效解決永續發展問題的潛在良方,所迫切需要的機會。眼前的深澳、林口電廠,正扮演此關鍵角色。今天台灣同時面對:台電持續嚴重虧損、包括化石燃料漲價勢不可擋、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減量壓力、台灣「留下淨土」與「停止海岸消失」等呼聲更日益殷切、健康與環境關聯性的確認、地方積極營造觀光條件等議題,加上各種替代能源成本快速下降,有些已呈現和化石燃料競爭的局面。

 很顯然,林口與深澳二座新電廠不僅不環保更是不經濟。在世界地球日,宣示重新全面評估二燃煤電廠,正是拚經濟、照顧民生、愛鄉、愛地球的最具體作為。

 (作者為海洋大學副教授)

減碳難敵暖化 學者:調適更重要

中國時報 2008.04.23  林倖妃/台北報導

 總統當選人馬英九端出「能源稅」,學者認為,國際面對地球暖化的事實,除減碳外更重要的是「調適」,以因應暖化後可能出現的糧食、飲水災難。馬版環保政策只見減碳,不見調適。

 鑽研環境政治的台大政治系教授林子倫表示,馬英九的環保政策從推動《溫室氣體減量法》,到徵收能源稅及定出溫室氣體減量期程,都是正確的方向,尤其是設定期程,只要有具體目標,就可讓國家有執行方向。

 但面對全球暖化不應只有「減碳」,因為全球氣候變遷正在發生,「減碳」緩不濟急。

 林子倫說,氣候變遷導致各種災難不斷發生,大陸在今年農曆年前發生大雪災,造成交通運輸系統全盤癱瘓,糧食和飲水也發生問題。因此各國都積極提出「調適」策略,包括一旦發生氣候變遷引發災難時,該如何緊急應變,甚至將全球暖化導致氣候異常提升到國家安全的層面。

 文化大學地質資源系教授楊之遠認為,台灣能源九成八從國外進口,石油、天然氣和燃煤進口金額就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七.五%,比南韓還高,屬極度仰賴外援國家,徵收能源稅確實是敦促使用大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降低對外需求,是有效經濟手段。

 楊之遠認為,既然馬英九上任就要發展經濟,此時開徵能源稅,應從能源、人口到經濟、環保等多方向整體考量。

 楊之遠強調,能源稅法應搭配溫室氣體減量法、再生能源條法,釐清各自目的並相輔相成,讓產業發展和減碳得以並存,才是永續能源政策。

地球日的再思

工商時報 2008.04.23  工商小社論

 國內各界昨天響應世界地球日,倡議節能以減緩地球暖化速度,這些倡議皆有其道理,但是目前各方倡議最力的如使用生質燃料、省電燈泡等等,真有助於生態保護嗎?

 昨日在羅馬舉行的國際能源論壇即有專家提出近年由於油價高漲,以玉米、黃豆等生質燃料取代石油之議風起,而這正是造成糧價高漲的原因,生質燃料對降低油價的貢獻不多,但對糧食價格的衝擊卻甚大。確實如此,近兩年玉米、黃豆、小麥國際價格上漲逾倍,總體而言,穀物移轉為燃料所創造對環境的外部衝擊,不容低估。

 日前經濟部宣布2012年禁止生產白熾燈泡,估計由省電燈泡取代後,可使台灣年省電8億度,並減少5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惟這只是直接效果的利益,如果把省電燈泡的環保成本計入,恐怕並不如此樂觀。省電燈泡由於含少量的汞,美歐已把省電燈泡列為危險廢棄物,顯見省電燈泡看似有助於減緩地球暖化,但就其生產、消費乃至回收過程而言,是否全然有利?不無疑問。

 地球暖化的危機一如電影《明天過後》一般的可懼,但是當政府在尋求最佳解決對策時,不能僅由消費這一端來研判,必須輔以生產、回收這兩道程序綜合判斷,才有意義。

公家關燈1小時 減碳1.8萬公斤

【聯合報╱記者丁萬鳴、孫中英/台北報導】 2008.04.23

昨天中央公務機關中午關燈一小時,台電統計共省下兩萬八千八百度電,相當於減少一萬八千多公斤二氧化碳。

台電指出,昨天暗燈活動大約可省下約七百五十三棵闊葉喬木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以及消耗約八千一百卅公升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發起這項活動的立委田秋堇說,明年應擴大至一般商家和民營企業。

中央公務機關昨天在中午十二點至下午一點,關掉電燈和部分電梯,使得全台的電力負載大幅降低。

台電指出,如果和上周二相比,中央機關昨天省下了兩萬八千八百度電,相當於減少一萬八千三百多公斤二氧化碳排放量。

不少民間企業昨天也自發性的響應關燈活動,新光人壽全台兩百個自營大樓,昨天中午也實施「關燈一小時」活動。

第一英傑華人壽也要求所有員工,昨天在地球日要穿「天空藍」的上衣,搭捷運或搭公車,並提前兩站下車步行到公司。

【2008/04/23 聯合報】
直言集》一日行情能減多少碳
【聯合報╱本報記者朱淑娟】 2008.04.23


地球日,平常坐慣黑頭車的大官們,突然又是騎單車、又是搭捷運、中午還來客素食餐抗暖化。民間團體也是又點燈、又暗燈的,熱熱鬧鬧像辦喜宴,只怕是減碳不成、反倒增加許多碳足跡。如果我們的地球日老是搞這種「一日行情」,究竟能減多少二氧化碳?

生活中的確應落實節能減碳,但現代社會要教民眾回歸沒冷氣、沒電梯、不點燈的生活已不可能。如何讓民眾把「聰明消費」的觀點用到「聰明使用能源」,鼓勵企業生產節能產品、民眾善用節能設備,享受同樣的生活卻能省下一大半的水電費,才是正確之道。

但政府平常懶於宣導節能方法,放任台電一直想擴張電廠、用人民納稅錢補貼高耗能產業濫用水電。到了地球日才教民眾不吃肉、不開車、過原始人的生活。這種流於作秀的節能,如何讓人打從心裏想過節能省碳的生活?

總統當選人馬英九提出造林原是美事,但荒謬的是,所有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企業,一方面大排特排、一方面提出以造林來減碳。問題是真要抵掉這些汙染,只怕是把台灣種滿樹都不夠。政府不節制企業,就算全體台灣人都不用電,也只能減掉一成的二氧化碳排放。

地球日過了,搭公車的官員今天起又鑽進黑頭車,昨天的素便當也換成雞排、排骨飯,關掉的燈、電梯、冷氣又運轉。

希望從地球日出發,官員們不要再搞這種「一日行情」,要徹底檢討整產業結構、不再放任企業汙染,真正帶頭做起,才能讓民眾口服心服地在生活中落實節能省碳,台灣才會「天天都是地球日」。

【2008/04/23 聯合報】

101點燈救地球 買碳積分補償

中國時報 2008.04.22  林倖妃/台北報導

 為了向全世界傳達本世紀末前全球應控制地球增溫幅度小於攝氏二度的目標,同時宣示台灣加入國際對抗地球暖化活動,一○一大樓昨天亮起「<2°C」與「COOL」字樣的氣候密碼。

 主辦該項活動的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計算,亮燈連續七天耗電三六四度,等於排放二三二公斤二氧化碳,相當於一個小家庭一個月的平均用電量。於是自世界地球日總部網站(Earthday Network)購買四百度百分百風力發電產生的減碳積分(carbon credit),也在南投的溪頭台大實驗林種十棵樹,以中和這次行動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環境品質基金會董事長劉銘龍表示,自廿一日起連續七天、晚間六時半至九時半,台北一○一大樓頂端點亮「<2°C」與「COOL」字樣,前者代表目前地球均溫攝氏十四.九度,工業革命前為十四.一度,未來地球的增溫幅度不能到十六度;後者意味「cool down the Earth」(為地球降溫)。

 總統當選人馬英九到場致詞強調,上任後一定全力推動《溫室氣體減量法》盡速通過,二○一六到二○二○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回到二○○八年水準。

校園拚環保》上課吹冷氣 下課自動斷電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2008.04.22

為了拚「環保」,各大專院校紛紛研究節能招數。例如朝陽科大的普通教室下課鐘響後十分鐘,冷氣就會自動關機;台北大學的學生宿舍用電力行「使用者付費」,不只各寢室用電自付,連公共用電都得由住宿生負擔一部分。

台北大學校長侯崇文表示,自從該校實施宿舍用電「使用者付費」,學生需分擔公用電費的百分之卅五後,住宿生就主動要求,拔掉了八百多支不需要的日光燈管,一年下來,減少了逾六萬度的用電,效果驚人;整套學生宿舍的用電計費管理系統,一年可省兩百萬元的電費。

侯崇文說,台北大學搬到三峽之後,舉凡冷氣、電梯、夜間照明等,都能省則省;校園在夜間看不到LED的跑馬燈,學生要穿越校園就走照明充足的「安全走廊」,其他角落的燈具則盡量減少。而且在過去三年種了五千多棵樹,未來還要再新植一萬五千棵樹木,來提升綠覆率,除淨化空氣,夏日還能降低溫度。

朝陽科大的冷氣則採「溫控」及「課表管制」,室內溫度要達廿六度,冷氣機的電源才會供電,並控制冷房溫度在廿六至廿八度;一般教室的冷氣供電都用課表來控制,有上課才供電,下課超過十分鐘,電源就會關閉。

朝陽科大總務長張華南說,學校最早做課表管制時,不只關冷氣,連電燈都會自動關掉,但由於有些學生下課後還會留在教室繼續討論,因此,反彈較大,尤其還有夜間部的學生反應只要書包收得慢一點,教室就突然變成一片漆黑、十分不便,才取消了電燈的供電管制。

此外,聖約翰科大及修平技術學院的教室冷氣電源,也採用課表來控制開關。

【記者楊正敏/台北報導】國科會委員會昨天報告二氧化碳減量規畫,若要在二○二五年減至二○○○年的水準,還得努力減掉一億四千萬公噸,至於要用什麼手段達成目標,六個月之後會定案。

【2008/04/22 聯合報】

校園拚環保》學校綠不綠 納入校務評鑑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2008.04.22

學校夠不夠「綠」?將成為未來大學校務評鑑的指標。教育部現正委託學者建置一套「綠色大學」指標,內容包括空氣品質、綠覆率、節能、節水及環境教育的課程等,可望在三至五年內納入大學校務評鑑。

「綠色大學」指的是「符合地球環保概念的學校」,教育部委託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所長葉欣誠研發「綠色大學」指標,包括三大類、數十項指標,比起目前各校多半以今年的用電量與過去幾年相比,將更有客觀的標準。

教育部環保小組執行秘書劉志成指出,未來「綠色大學」應宣示自己的環境政策,強化有關環保、安全、衛生的專職單位,除了環境科系、環境通識課程之外,也應提供一般學生各種與環境相關的學習課程與活動。

此外,大學還應定期監測、收集校園環境資訊,如空氣、水的品質,增加校園環境生態的調查與研究,落實垃圾分類、減量,節約能源,並展開校園交通管理,包括妥善規畫停車空間、動線,鼓勵師生共乘、搭乘校內區間巴士;教育部還希望大學提出水資源使用計畫,包含自然淨水計畫、雨水截流與再利用計畫等。

事實上,有些學校已粗具「綠色大學」的雛型,教育部昨天就表揚了台北大學、朝陽科大、聖約翰科大、遠東科大、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大仁科大、修平技術學院的節能減碳做法,各校並宣誓推行綠色大學、節能減碳。

根據台電的統計,九十六年度全國用電量約一千二百餘億度,各級學校就用了卅一億度,其中用電最兇的大專院校共廿億度,占全國用電量的百分之一點五六,因此,大學能否「綠化」就在全國減碳工作上扮演重要角色。

教育部指出,近年已補助全國四百一十所各級學校,裝設了一千七百只電表,方便各校隨時掌控用電情形。

【2008/04/22 聯合報】

官員地球日搞環保 只是流行秀?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特稿】 2008.04.22

吃素、走路上班,午休關燈,今天是世界地球日,不管是公家機關或是民間企業都努力抗暖化。在今天,環保似乎成為新時尚。但這一股流行風潮,能否持續下去,在民眾生活中扎根,還是淪為一場虛偽的流行秀,令人懷疑。

為了抗暖化,環保署長陳重信以身作則,今天一早走路上班,出席會議,且一整天都吃素,陳重信強調,如果再不從生活中減碳,那麼台灣就會變成一個火燒島。為了跟隨署長的腳步,環保署六百多個員工可是忙著張羅今天中午的素便當,部分內部員工就私下抱怨,吃素不容易飽,擔心下午沒力氣工作。許多縣市首長今天也浩浩蕩蕩帶著部屬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是騎自行車響應。

吃素抗暖化,只是一個指標,一場容易引人注意的作秀,但有辦法持續下去嗎?吃素如此,午休關燈、走路上班不也是眾多政府官員消費環保意識的低廉手段。

環保署沾沾自喜地告訴外界,台灣優先其他主要國家,早提出了「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但就算順利立法,對於台灣日漸升高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有多少具體改善?還是個大問號。至於台灣環保問題裡最大的爭議核四廠,今天則完全被遺忘。而濫用的塑膠袋及寶特瓶,依然無解、無人關切。

對於全台減碳來說,吃素、走路,關燈等動作效果有多大,是否有具體減碳效果,仍待仔細計算,但已註定是一天熱鬧。雖說作環保人人有責,但是否能見具體成效,仍操之在政府手中,如何在經濟與環保的天秤兩方,取捨決策,方能有所作為。舊政府一直交不出成績,現在就看新政府是否真敢有所作為。

與其希望民眾吃素、走路上班或是熄燈,倒不如環保署努力為環評把關,不要再讓政治力介入各大開發案的環評過程,讓環保歸環保,由專家學者為台灣生態把脈,台灣繼續保有青山綠水。把重要的環保政策落實執行,才是對地球最大的貢獻。

【2008/04/22 聯合晚報】

拔插頭抗暖化 請你跟我這樣做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08.04.22

由多個社運團體組成的「人民火大聯盟」,上午在一項環保署舉辦的地球日活動場外堆滿手機充電器,要求環保署應推動充電器規格整合,並建立過剩電子產品的收回系統。
圖與文/胡聖堤

「拔插頭抗暖化」、「拒絕過剩的行動電話」、「改用省電燈泡」,專家提醒,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落實這些小動作,就能節約能源,降低耗能,為抗暖化,盡一分心力。

筆電拔插頭 一年省8度

台達電文教基環境計畫主任陳楊文表示,拔插頭可以省去浪費的電力,以筆記型電腦為例,就算關機,但還是接上了插頭,但每一小時還是得耗去一瓦電力,累積下來,一年就會消耗八度電力。

八度電力的費用差不多只有20多元,但全台灣使用筆記型電腦的人數眾多,積沙成塔,只要人人都能做到拔插頭,無形之中,就能省下一筆可觀的電費。

電視拔插頭 一台一年省185元

至於電視的待機電力更為可觀,陳楊文指出,如果不拔插頭,一台電視每年至少浪費了80.3度的電力,相當於185元電費,而台灣電力公司在全台灣有1100萬用戶,只要每個人都養成拔插頭的習慣,就達到效節省能源的目的。

陳楊文指出,如果每個家庭都能實施完全斷電政策,平均每個月可以省下一成的電費。如果覺得麻煩,倒是可以購買有開關裝置的延長線,只要一個動作,就能省錢。

環保聯盟志工邱繼哲則是提出了「降功率、省時間」節能概念,只要選購功率低的電器,並斤斤計較電器所使用時間,就能毫不費力地省下可觀的電費。

神明燈 省電燈泡省九成用電量

邱繼哲表示,家中常用的神明燈,如果改用省電燈泡,比較鎢絲燈泡可以省下九成的用電量,相當於減少一年6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很多人以為省電燈泡成本較高,但根據邱繼哲計算,省電燈泡壽命長,估計每年約可省下1萬到1萬4000元電費,依照燈泡的不同,最快三個月後就可以回本。

充電器 規格統整避免電子垃圾

日常生活中,只要注意細節,就能省電。不過,面對家裡許多用不到充電器,人民火大行動聯盟可是一肚子氣,聯盟發起人柯逸民就表示,手機汰換率太快,幾乎每個人家中都有好幾顆用不著的充電器,這根本就是電子垃圾。

因此,人民火大行動聯盟要求政府盡速出面,統一整合手機及行動家電等產品的充電器規格,因為這些規格不一的充電器很容易就變成了垃圾,回收困難,並消耗了地球資源。

【2008/04/22 聯合晚報】

企業響應》Google招牌字 瀑布小樹烏龜

【聯合晚報╱記者吳孟庭/台北報導】 2008.04.22

Google首頁

是世界地球日,網路搜尋引擎和科技產業也一起響應。

搜尋引擎Logo上「耍花樣」,進入Google搜尋介面發現換新面貌了,配合422地球日,「Google」將招牌字體改成充滿大自然的氛圍,不但以褐色岩石與綠色青苔拼湊成字型,在gl的部分還繪以瀑布小樹,最底部更有一隻烏龜在游水,營造綠色環境的自然氣氛。

Yahoo!奇摩也在Logo旁做動畫,可愛的小男生一澆水,地上就長出一個新生的地球來,也有綠化新生的概念,一點首頁就看得到。

科技產業矚目綠色議題,華碩、英特爾與燦坤攜手推動「再生電腦、希望工程」,華碩董事長施崇棠表示,將全力回收不限品牌的3C產品,將堪用品整理後,捐助弱勢團體與清寒同學使用。

英特爾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陳立生也說,英特爾積極推動「電腦產業拯救氣候行動計畫」,在無鉛無鹵的環保製程使用再生能源與節水,並使用High-k金屬閘極材質為基礎的45奈米製程技術,為了生產更省電卻高效能的處理器。

惠普則以獨家「膜內漾印技術」,不需化學接合劑且百年抗光抗UV不褪色的特性,減少筆記型電腦汰換率,降低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燦坤則以2003年成立的「燦坤總合研究所」,發表全球第一件太陽能精品─FORA,以綠能為主題研發,並結合時尚設計,宣布無線、環保的簡約生活即將來臨。

【2008/04/22 聯合晚報】
民間響應 百貨量販熄燈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 2008.04.22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國內不少企業為落實「節能減碳」運動,實施關燈或廢電池回收等,為生活減碳運動盡一份心力。太平洋SOGO百貨為打破業界傳統,今日上午全公司的員工都穿便服上班,包括電梯小姐與專櫃人員等,是成立20年以來首次全員穿便服上班。微風廣場則從上午11點至晚上9點半閉店,減少全館40%的照明,而超商龍頭7-ELEVEN今起實施騎樓燈白天不亮起的全年活動。

全台太平洋SOGO的員工今天都穿便服上班,其中電梯小姐則全都穿上白T恤與牛仔褲,不約而同與化妝品植村秀的專櫃小姐穿一樣,太平洋SOGO表示,除了鼓勵員工與專櫃小姐穿便服上班之外,今日中午12點非營業區全熄燈一小時,而百貨賣場則降低照明亮度至平日的7成。微風廣場今日從開館至閉館,整個百貨賣場減少全館40%的照明,另外也鼓勵員工不開車,改步行或搭大眾運輸工具上下班。

【2008/04/22 聯合晚報】

美濃能源屋 電力自給自足

【聯合報╱記者邱英明/高雄縣報導】 2008.04.22

美濃鎮居民林作英花了一百廿萬元在自家屋頂裝置一百廿三塊薄膜太陽能晶片,所產生電力,足夠一家四口使用,不必向台電申請用電。

林作英表示,一般四口之家每月電費約四千多元,若花一百廿萬元加裝太陽能晶片可能划不來,他是因經濟部能源局可補助一半經費就裝了,他認為以後太陽能晶片會越做越好,後勢應可看好。

五年前曾與人合作經營太陽能產業的林作英,去年四月間返回美濃老家,造了這座卅六坪能源屋。屋內的電力供應,來自屋頂的太陽能板,並搭配完整的電流控制器及儲電裝置。他說,能源屋不必擔心停電或晚間缺電,家用空調系統和電腦等電力,全部可以自給自足,現有晶片的儲電功能可使用廿五年。

高雄縣前任建築投資公會理事長張榮次表示,建築業與太陽能結合綠色建築雖是未來趨勢,但太陽能產品價格偏高,目前品質尚不穩定,消費者願花錢嘗試的還不多。

減碳+宣言 日日愛地球

【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蘇秀慧/台北報導】 2008.04.22


行政院環保署「減碳元年」今(22 )日正式啟動。環保署號召民眾從今天的「世界地球日」起,每天都能響應「減碳十大宣言」,從生活中落實隨手關電關燈、多吃蔬食、少開車等減碳行動,讓地球喘息。

行政院長張俊雄身為行政部門首長,也決定身先士卒,今天將藉世界地球日,帶頭吃素,並鼓勵行政院各部會、甚至全民一起吃素一天,推廣健康又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多吃蔬食、少吃肉概念。

行政院昨天也發函給所屬相關機關,呼籲大家今天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或步行、騎乘腳踏車上班,中午午休時段響應「熄燈一小時、關電梯一小時」活動。

行政院官員指出,除張俊雄外,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秘書長陳景峻等人也都將吃素一天響應;新聞局長謝志偉、環保署長陳重信等人,今天都將步行上班,呼應減碳節能。

環保署指出,溫室效應正在發燒,1900年至2004年間,全球平均氣溫以每十年0.064℃的速率增溫,台灣地狹人稠,過去百年間平均增溫速率更達到每十年0.14℃,暖化的速度、幅度是全球平均數的二倍。

環保署推估,2020年台灣高溫大於35℃的熱浪氣候天數,平均一年將高達32天、2050年將達平均44天、2090年甚至會突破69天以上,也就是說,台灣將成名副其實的「火燒島」。環保署表示,抗暖化日常生活就做得到,民眾只要時時落實「減碳十大宣言」,將傳統燈泡改成省電燈泡、開窗通風、隨手關拔插頭、每周一天不開汽、機車、多走路、愛用當地食材、吃多少點多少、不過度包裝、改變一次即丟的習慣及資源回收再生使用,就可做到減碳。

環保署強調,民眾平常還可多吃蔬食少吃肉,尤其愛用台灣本土的農產品,不僅可減少食物長程運送須耗費能源,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對健康、對台灣本土農業都有助益。

【2008/04/22 經濟日報】

每天地球日,無處不環保

【聯合晚報╱社論】 2008.04.21


明天是世界地球日,全球各地都出現各種環保號召,台灣的環保署也發起政府機關熄燈一小時的活動。但以當前環境危機而言,僅在「地球日」做環保是不夠的。我們呼籲推行「每天地球日,無處不環保」的觀念。

「無處不環保」的例子不勝枚舉。就以近日新聞來說,總統就職的國宴菜色要怎麼安排,在以前,考慮的是體面、尊貴和排場,現在多了一項考慮,要環保!又例如上完廁所後,衛生紙要怎麼丟,原本是個人習慣問題,現在也和環保扯上關係。

馬英九要求國宴採用本土食材,是為了減少食材運送的里程。減少運送的里程,自然就減少能源消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在全球化的年代裡,全球是一個大市場,貨物和商品在全球流通,食材也是如此。但「節能減碳」是環保手段,食材的本土化亦成流行趨勢,本土食材如雲嘉南的水果、高屏澎的海鮮,也將端上國宴的餐桌。台灣民眾對本土食材當然有信心,更何況既然是國宴,使用本土化的菜色和食材招待遠道來的各國貴賓,意義更加重大。

說到衛生紙的使用習慣,雖不登大雅之堂,竟也成為新聞話題。台灣民眾早期的衛生習慣不一,加以馬桶設備和下水道設計令人不敢完全信任,故發展出如廁後衛生紙丟到垃圾桶的習慣。但現在不但可能鬧成國際笑話,也造成了垃圾增量、增加垃圾處理成本的問題。簡單地說,這不再只是國內外「習慣」不同而已,而成了環保前提下的現代行為規則之一。

的確,現在已進入「無處不環保」的時代。以前談到環保,多為了保存青山綠水,防止空氣污染;後來的主題發展為垃圾減量、資源回收種種;現在則更進一步注重節能減碳,以避免地球暖化加速。只要是增加能源使用的,例如立法院的「大車」風波,就是不環保,就會受批評。有些原本視為進步和貼心的服務,譬如公共場所提供的擦手紙、公家機關使用的紙杯等等,現在卻可能變成不符合環保了。

環保已經成為一種普世價值,在環保的探照燈下,事情有了不同的面貌,有些習慣也必須配合環保而改變了。希望大家一起做到「每天地球日,無處不環保」。

【2008/04/21 聯合晚報】

愛地球 今天中午關燈1小時

〔記者曾慧雯、陳詩婷、鍾麗華、楊雅民、范正祥/台北報導〕今天是「世界地球日」,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與台北一○一大樓從昨天起連續七天晚上,在台北一○一大樓頂端點亮「<2oC」與「COOL」字樣。能源局則函請七千九百八十七家政府機關及學校在今天中午十二時至十三時響應「關燈一小時」活動。

能源局表示,若以辦公室為例,每人每關一盞螢光燈具一小時,就可省電○點○八度,減少五十三公克二氧化碳排放;政府部門年用電量約四十七億度,其中照明用電約佔二十六%,關燈一小時將節省用電五十萬度。

能源局並邀請六大工商團體與所屬會員響應,表示若商業部門響應,可節能達一百八十八萬度;全民響應,可省下五百零九萬度電、相當於四十九萬個家庭的日用電量,並減少三千二百五十公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種植十七萬棵樹。

閣揆張俊雄等行政院三長素食一天,多名行政院團隊成員則將步行上班。教育部、國防部都表示會響應該活動。愛買量販店今天午休時段也將關燈一小時,號召一千七百名員工吃素一天、儘量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統一超商即日起全台四千六百多家門市白天將關閉騎樓燈,新開店並將全面改用省能冰箱及低汞節能日光燈。

合辦昨晚一○一點燈活動的環品會董事長劉銘龍解釋,「COOL」就是「cool down the Earth」(為地球降溫)的意思,而「<2oC」則代表我們不能讓地球的增溫幅度超過攝氏二度。科學家說,全球溫度上升攝氏二度,格陵蘭冰床會崩解,全球海平面上升達七公尺。

有人認為地球日大家紛紛關燈響應,環品會卻辦點燈活動,是本末倒置,劉銘龍強調,整個活動經估算將耗電三百六十四度,換算後將排放二百三十二公斤二氧化碳,環品會也藉此進行「碳中和行動」的示範,除將向世界地球日總部的活動網站(Earthday Network)購買四百度、百分之百由風力發電產生的減碳積分(carbon credit),也在南投縣溪頭台大實驗林種植了十棵樹,「中和」了這次行動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台灣環保聯盟四任會長昨天也聯合召開記者會,呼籲新政府重視環保議題,重大的環境爭議如核四興建等,應以公投決定。

自由電子報

有機化妝品 愛美也愛地球

中國時報 2008.04.21 張玉貞/台北報導

 明天就是地球日。如同有機品牌JURLIQUE總裁Eli Halliwell表示,有機產品不僅是趨勢,更是消費者和全球環境帶動的大轉變。今年化妝品界也繳出有機產品蓬勃發展的成績單!

 ■有機產品愈趨頂級

 據JURLIQUE總裁ELI表示,有機的最新趨勢已自不含化學與農藥,進展成更上等的活機bio dynamic,亦即純有機成分外更上等的頂級系列,它讓活性成分發揮到最大值,成本是一般有機的2倍,目前這種有機頂級產品,訂價比一般有機產品貴約15%。

 在有機效果趨勢上,最新方向是結合頂級科技,證明有機有不輸化學配方的抗老化甚至頂級能力,對皮膚有更安全。

 如維生素A等具抗老、增生膠原蛋白成分,有些萃取自美國湖區藍海藻,訴求在河溪交界處產生的最大量養分和礦物質,不像化合成分會因刺激而產生敏感。

 ■技術突破 延長保存期

 有機種植趨勢,則強調結合古老智慧和農業高峰技術,包括利用月亮與潮汐等植物養分吸收最顛峰時採收,再用最佳萃取法,將成分焚成灰產生礦物質,由各方提升有機能力。

 來源上,除自成分工廠買原料外,最徹底的則是完全擁地自種,如JURLIQUE擁有的農場,就是選優質土壤和水源所在,並蓋工廠,以全程控制有機的流程。

 防腐則是有機的大關卡。因不用化學防腐劑,以往有效使用期限最多只有一年半,但近期已有突破。如品木宣言強調植物防腐劑專利、JURLIQUE取千年以上樹齡、具強防腐力的紐西蘭回收木,讓產品保存期可延長到兩年。

 也因大集團加入,平抑成本,過去不好的包裝、高價都有改善。如雅詩蘭黛全集團預計這兩年採風力發電計畫,使其名列美國環保署綠能合作計畫的富比士500大企業之一。

 ■化妝品集團 力行環保

 集團內最率先推動的品木宣言,是專櫃品牌第一家推出得到全球3大有機認證的護膚、美體與護髮系列,且從生產電力到包裝都全面執行環保。

 在非純有機部分,如Aveda率先推動美容產品環保化;雅詩蘭黛也自促銷品到唇膏、睫毛膏瓶身容器都利用再生品;MAC則長期實施空瓶回收獎勵。

 歐萊雅集團則以KIEHL’S做為集團前導,找到被紐約時報和倫敦日報評價為新興珍貴油的摩洛哥堅果油,利用它富含大量人體無法製造的不飽和脂肪酸,及含橄欖油2倍的維他命E,請土著用手工以60KG果實萃出1KG純美容用油,打造出100%有機身體保養系列。

愛地球 環保商品強強滾

中國時報 2008.04.21 楊玉鈴、陳奕筑/台北報導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不再只是口號,許多商品響應綠色、節能,並和樂活的主張並進推齊,強調減少浪費和環境汙染,明天(22日)就是世界地球日,通路、化妝品業者推出綠色商品及檔期活動,全民一起愛地球。

 ■保養品 無外盒包裝

 新光三越將母親節檔期結合綠色樂活議題,連購物紙袋都換新裝,表面以綠色為主,繪上知名插畫家幾米的畫作,更首次用大豆油墨印刷,成本也比之前普通紙袋貴上兩成,也呼籲消費者可重複使用,各分店還推出多項環保家用商品,和自然材質服飾優惠。

 保養品也講究環保,SKINFOOD主推化妝品環保萃取手法,配合無外盒包裝與回收紙標籤,從裡到外強調環保節能意識。

 ■MUJI殘系衣物 品質不變

 家居用品也不落人後,無印良品著名的「殘系」概念,將許多生產過程中剩下的原料,加工再利用,像是破碎的餅乾再包裝,賣相醜了點,但口味保證沒變。

 最經典的莫過於角紙管系列,運用再生紙和獨特工法,可將紙管隨意組合成置物架使用,紙做的同樣耐重耐用,還有將衣料剩下的棉線,收集後重新製作的殘系家居服飾,舒適又不浪費,售價在320至550元間。

 ■插電除溼 上班族歡迎

 除溼盒也能做環保,想不到吧?momo富邦購物網人氣商品插電除溼組合,經過特殊的熱處理,可強力吸溼,平均可使用1000次,換算使用一次只要0.699元,重覆使用經濟又環保,不像水溶性除溼盒用完即丟,造成大量垃圾,還可直接放入臭鞋裡除溼,受到許多上班族歡迎。

 此外,強調可回收的浴室止滑墊,也是熱銷商品,採用特殊環保高分子材料,就算丟掉都可回收再利用,不造成環境負擔。

 ■持環保杯買咖啡 享優惠

 除了家居用品,環保也從隨身小物著手,平時帶環保杯上星巴克,每杯提供10元折扣,4月22日當天,也將額外提撥10元,捐贈荒野協會,此外包括西雅圖、壹咖啡等連鎖咖啡業,持環保杯購買店內咖啡,也享有折扣優惠。

打造低碳城市 縣長帶頭抗暖化

中國時報 2008.04.21  張君豪/板橋報導


 台北縣昨舉行「低碳生活大誓師」活動,縣長周錫瑋當場砸毀高耗能的鎢絲燈泡,宣示北縣減碳抗暖化決心,並將打造新板特區為全國第一個低碳城市示範區。

 縣府選擇在「422」世界地球日前舉辦誓師活動,現場展示LPG天然氣計程車隊,還有許多回收換好禮及資源再生產品標售活動,民眾同時也可憑DM換盆栽及參加環保冰箱抽獎。

 縣長周錫瑋率縣府及鄉鎮市代表狂砸燈泡,象徵「砸掉鎢絲燈泡改用省電燈泡」的節能意義。倒數聲後,周錫瑋先以木棒砸破一堆的燈泡,接著大家跟著猛砸,頓時玻璃四散。

 周錫瑋還提供減碳5大招數,只要每人種1棵樹,每年可減碳4萬公噸;每周1天不開車,每天可省油減碳8千噸、隨手關燈2.5分鐘,每天可省電減碳2千噸;每天垃圾回收1公斤,每天可垃圾減量減碳5百噸;不用免洗餐具,每天可垃圾減量減碳5噸。

騎出低碳 騎士行人排列…NO CO2

中國時報 2008.04.21 馬瑞君/竹市報導

 呼籲實踐低碳節能,竹掃把聯盟等團體廿日上午舉辦「輪轉路暢、騎出低碳」世界地球日活動,70餘名單車騎士及行人在馬偕醫院旁公道五公園,以手牽手、自行車方式排出「NO CO2」隊形,希望新竹市成為一個友善的低碳城市。

 呼應低碳節能的活動宗旨,該活動沒有印製任何宣傳海報資料,現場也沒有任何花俏的佈置,由自行車騎士自主性的騎著單車一同來參與。也吸引不少路過行人,包括俄羅斯工程師、帶小朋友出門購物的媽媽主動加入,彼此交換節能生活心得。

 竹掃把聯盟呼籲,騎單車、走路既環保又健康,不像汽機車一樣會製造二氧化碳、空氣污染,是對地球最為友善的交通工具,要劍及履及的力行低碳生活。

 同時也希望市府除了休閒的自行車道外,落實自行車及行人的生活路權,規劃方便舒適的自行車道及人行道及配套措施,才能有效鼓勵市民改變使用汽機車為交通工具,改騎自行車及步行,也才能落實降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

 竹掃把聯盟表示,爾後每年地球日,將發表「竹掃把低碳白皮書」,調查自行車及行人友善環境,期許新竹市成為一個友善的低碳城市。

世界地球日 關燈1小時=種17萬棵樹

【聯合晚報╱記者沈明川/台北報導】 2008.04.21

實踐節能減碳,保護地球的理念,經濟部能源局籲請全國民眾從關燈、換盞燈做起,共同推動「照明革新」的新生活運動。據能源局與專家的推估,全國民眾如果關燈1小時,可以省下509萬度的電力;國內使用中的2218萬顆白熾燈泡若全面汰換,估計每年可省下約8億度電。

經濟部能源局在世界地球日(4月22日)前夕啟動照明革新計畫,除協助新竹縣司馬庫斯部落首創全體住戶換裝高效率照明燈具,作為全國示範性照明模式外,也籲請全國民眾共同從關燈、換盞燈作起,全面推動照明革新。

能源局表示,大家節能減碳應不拘小「節」,每個人若能由小處作起,將可積少成多、聚沙成塔。以辦公室為例,每人每關一盞螢光燈具(20Wx4螢光燈具)1 小時,可省下0.08度電,減少53公克二氧化碳排放;而政府部門年用電量約47億度,其中照明用電約占26%,因此如果關燈1小時,可將節省用電50萬度;若商業部門也進一步響應,將可節能達188萬度。

能源局說,如果全民響應關燈1小時,就可省下509萬度電,相當於49萬個家庭日用電量、減少325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造林17萬棵樹。


為使公部門全面帶頭響應節能,能源局已函請所有政府機關及學校,在4月22日中午12時至13時,響應關燈1小時活動。

換燈具 照明革新省更多

能源局指出,響應關燈1小時只是節能行動的開始,更重要的是全面照明革新,希望全國民眾能檢查住家及工作場所目前照明器具使用狀況。該局表示,若能進一步汰換辦公室、商業場所、家庭、道路及建築等場所使用之低效率照明燈具(如白熾燈、鹵素燈、T8螢光燈管及傳統安定器等),節能潛力達30~80%。

例如:汰換家庭、市場、飯店及農業用等高耗電白熾燈為省電燈泡,節電達75%,全面汰換每年可省8億度電;汰換一般辦公室常用的T8螢光燈具,改換為T5 螢光燈管具,平均省電30%,全面汰換每年可省54.6億度電;汰換辦公場所之出口指示燈及消防指示燈,可節電50%,全面汰換每年節電4.5億度。

【聯合晚報╱記者沈明川/台北報導】

經濟部能源局官員說,關燈、換盞燈的照明革新,只是落實節約能源的開始,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舉手之勞」就可以節約許多能源,能源局特別提供民眾參考。

穿著透氣衣物,冷氣調高1℃,約省6%

每年使用1200小時的冷氣機(2.2kW)可節省158度電;如果全國響應這項措施,每年夏季(6至9月)可省10億度電。

拔除不必要之待機電力,平均省電9.5%

依據工研院統計,一個家庭DVD、電腦、音響、ADSL及數位電視每年所消耗的待機電力約95度,如果全國750萬戶家庭共同響應,每年可省7.2億度電。

電腦不用時關機

根據台灣大電力研究試驗中心測試,電腦每天減少開機1小時,每年可節省75度電;如果全國家庭每年可省5.6億度電。

電熱水瓶加裝定時器

每日保溫時間24小時調整為9小時,每年可節省98.6度電;全國家庭每年可省7.4億度電。

每週1日不開車

依交通部統計,國內自小客車平均每天行駛49公里,每週1日不開車每年可減少193公升汽油;全國568萬輛自小客車落實,可省110萬公秉汽油。

【2008/04/21 聯合晚報】

減碳活動》台北東區招牌 昨熄燈10分鐘

【聯合報╱記者李玉玲/台北報導】 2008.04.21

霓虹燈閃爍的台北東區不夜城,昨晚外牆招牌燈一盞、一盞熄滅,不是無預警大停電,也不是跨年倒數計時,而是商家為響應慈濟節能減碳地球日活動,共同串連的「熄招牌燈十分鐘」行動。

為響應「四二二地球日」,慈濟大安區志工昨晚八時在台北東區發起「熄招牌燈十分鐘」活動。兩周前,六百位志工就在東區奔走宣導,號召忠孝東路三段安東街附近到四段延吉街口,包括神旺飯店、明曜百貨、燦坤、永福樓共五百多家商家響應。

昨晚,慈濟一百多位志工在熱鬧的忠孝東路集結,七點半對時後,開始散到各自分配的責任區,提醒配合的商家熄燈。結果,八點不到,有些商家怕錯過熄燈時間,提前把招牌燈關了,也有商家時間到了燈還亮著,負責監督的志工趕緊打電話提醒,八時到八時十分,忠孝東路三、四段雖未變成漆黑一片,但燈光比平常暗了一些。

在東區逛街的民眾,只見到慈濟志工在大街上穿梭,卻不知為何事,知道是節能減碳活動,才恍然大悟說,好像燈光比平常少點,東區明曜百貨雖也是配合單位,不過,一位在騎樓設攤位的專櫃小姐說,東區好像還不夠暗,以後希望有更多商家配合,為地球環保盡一分心力。

慈濟志工也說,這是第一次辦熄燈十分鐘,原以為銀行、辦公室周日不上班,招牌燈也不會打開,才未事先宣導,昨晚才發現許多大樓的銀行招牌燈還是亮著,臨時卻找不到人可以關燈。

慈濟估計,昨晚東區五百多家商家熄招牌燈十分鐘,共減碳約三百卅公斤。

【2008/04/21 聯合報】

減碳活動》COOL<2 ℃ 101秀密碼提倡減碳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08.04.21

台北101很「COOL」!為了表達台灣願意加入國際對抗地球暖化的減碳行列,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與台北101大樓於今晚舉辦舉辦「台灣氣候密碼」行動,101大樓將點亮「COOL 」、「<2 ℃」等字樣。

環品會董事長劉銘龍表示,以往歲末年終之際,某些跨國企業為了台北101大樓秀出企業識別LOGO,就必須花上近千萬元,而這是台北101大樓首次為環保發光,且是完全免費。

劉銘龍指出,這次「台灣氣候密碼」行動將自4月21日起在連續七天晚間6時半至9時30分,於台北101大樓頂端點亮「<2 ℃」與「COOL」字樣的氣候密碼。

劉銘龍解釋,「COOL」就是「cool down the Earth」(為地球降溫),「<2 ℃」則代表我們不能讓地球的增溫幅度超過攝氏兩度(與工業革命前相較)。

劉銘龍強調,台北101大樓是全球最高的建築物,這次透過101大樓打出「COOL」、「<2 ℃」等字樣,向國際社會表達了台灣重視關心地球暖化議題。

外界質疑,當全球各大城市透過熄燈來喚醒民眾的環保意識,台北101大樓卻是背道而行,連續七天點燈,對此,劉銘龍表示,點燈行動約耗電364度,等同於排放232公斤二氧化碳,相當於一個小家庭一個月的平均用電量。

這次台北101大樓以環保公益方式點燈,環品會已向世界地球日總部網站購買了400度由風力發電產生的減碳積分,也在南投溪頭台大實驗林設置的氣候保護紀念林種了10棵樹,來減少這次行動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2008/04/21 聯合晚報】